归纳推理合理性的心理学辩护
[Abstract]:Inductive reason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ilosophy, science, psychology and daily life. We organize knowledge into useful structures by inductive reasoning. Hume first questioned the rationality of inductive reasoning. Later scholars failed to defend the rationality of inductive reasoning.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mathematical logic is not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inductive reasoning. Inductive reasoning is essentially a psychological event rather than a mathematical event, and the set of life events it relies on ha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tructure from the mathematical s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inductive reasoning occur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of human, knowledge and situation, and its purpose is adaptability. From the angle of adaptability, the rationality of psychological induction can be fully proved.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B8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夏年喜;试论归纳推理的合理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李红,陈安涛;儿童归纳推理基础理论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陈安涛,李红;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4 陈安涛;;归纳推理合理性的心理学分析与回答[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4期
5 陈晓平;关于休谟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庆年;青年钱钟书与西方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方政,杨正群,刘英;休谟因果联系的人性论基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关巍;;休谟对理性主义道德论的反驳和情感主义道德论的建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周玲,李永海;论休谟问题的逻辑解答[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张友良;;实践:“休谟问题”的终结之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许明春;从归纳问题到演绎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许明春;休谟问题解决方案辨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陈力丹;王亦高;;我国新闻传播学量化研究的艰难起点——以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学三种期刊为例[J];当代传播;2009年02期
9 史宁中;;数学的抽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李安;;归纳法在判例主义法律推理中的有效性与论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钟志华;;数学理解——确定性与模糊性的辨证统一[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2 刘宝宏;管理理论科学化的方法论基础[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3 田小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及其规范性[D];清华大学;2008年
4 严俊;民主的价值及其条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谷生然;社会信仰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李晓阳;教师经验及其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丁小斌;特征间因果关系在归类中的作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永杰;早期现代新儒家直觉观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丹;程序正义与人的存在[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宋雅浪;传统与自由:柏克政治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媛媛;归纳推理属性效应的文化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黄文虎;王小波的“崇智论”与罗素哲学[D];中南大学;2010年
3 谭行建;培养高中生地理推理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华颂宁;小学课堂教学不同特征教学指令效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德华;论人类因果必然性观念之如何可能[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08年
6 刘成斌;确证悖论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孙雪;“信任的政治”与“怀疑主义的政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洪广恩;基于BSC的低成本战略执行有效性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9 陈瑞萍;美德与目的论:从麦金泰尔的目的论之路看[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周宸宇;因果和实在关系的理性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红,陈安涛;从知觉到意义——婴儿分类能力与概念发展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陈安涛,李红,冯廷勇,高雪梅,张仲明,李富洪,杨东;分段设计条件下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年03期
3 陈安涛,李红;归纳推理心理效应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4 李富洪;李红;陈安涛;冯廷勇;龙长权;;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机制探索[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5 陈晓平;关于休谟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5年02期
6 陈波;休谟问题和金岳霖的回答——兼论归纳的实践必然性和归纳逻辑的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7 周晓亮;归纳:休谟的问题和后人的解决[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庆飞;雷怡;李红;;不同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0年02期
2 胡诚;刘志雅;陈琳;莫雷;;儿童归纳推理中的标签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3 曾桂生;曾俊蓉;;对改进高职艺术设计类课程设置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年05期
4 陈红;陈敏燕;陈南锦;;本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应性及对策:四年的纵向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1期
5 陈晓平;;关于归纳法的合理性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解决及其改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2期
6 龙长权;路晓英;李红;孙锋;;不熟悉材料伴随熟悉类别标签时儿童的归纳推理[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7 秦嘉澜;李红;李富洪;;归纳推理的神经机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傅鹤鸣;;道德市场的合理性及其存在论基础[J];伦理学研究;2010年01期
9 吴霞;;儿童归纳推理的多样性效应及其争论[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袁祖社;;谁之“现实”与何种“合理性”——立足“思想史”的视野对马克思哲学研究所做的审视[J];学术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柴舍杰;赖依峰;李小玲;郑辉;徐江城;章鹏飞;;胰蛋白酶催化的三组分一锅法曼尼希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吴德伟;;“解决问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3 陈维喜;;对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图书馆中有效运行思考[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4 陈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处方审核方法的探讨[A];广东省药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瑞峰;张新全;刘金平;杨烈;;三种紫色土对紫花苜蓿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荀桂荣;王德坤;孙洪仁;张盛男;;天津市不同土壤条件下苜蓿品种引进和筛选试验研究[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红;杨f,
本文编号:2202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20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