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定义理论比较
[Abstract]:First of all, by analyzing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theory represented by Aristotle and Ka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ir four characteristic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theory is limited to studying the definition probl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The proposed definition of type is incomplete and has a limited range of applications. Secondly, the definition theory of Russell, Whitehead and Rudolf Carnap is analyzed, and the new contribution of modern logic to definition theory is discussed, and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definition theory are summarized. Finally,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synthesizes the traditional definition theory and the modern definition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a new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theory, which covers 12 definitions, and discusses the completeness of the classif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
【分类号】:B8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才;论反思思维[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2 王兆良;;人是目的——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张晚林;论牟宗三的哲学进路及其意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德国哲学的影响[J];东南学术;1998年02期
5 童世骏;没有“主体间性”就没有“规则”——论哈贝马斯的规则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刘克毅;翁杰;;试论演绎式三段论法律推理及其制度基础——兼及大陆法系司法制度及其运作机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童世骏;“主体间性”概念是可以用来做重要的哲学工作的——以哈贝马斯的规则论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谢礼圣,毛兴贵;西方哲学认识论与直观问题的凸现——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梦海;时代精神境况与哲学主题的演变——兼论21世纪哲学的“世界”主题和任务[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10 张丽娜;论康德"图式"概念之作用——主体产生知识的桥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永华;会计科研方法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3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姜宇辉;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D];复旦大学;2004年
5 钟锦;康德哲学语境中的辩证法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钱林晓;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武斌;面向俄文信息处理的机器翻译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沈建平;趣味与德性[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徐晟;现象的被给予性与主体的转化[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山杉;康德之前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周静;1901-1940年中国教育哲学研究的历史演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伟;试论康德哲学的二向度思维与康德美学的二重结构[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明波;关于康德先验逻辑的几个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勇;基于校本培训的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钱鲲;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张红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白臣;康德责任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房玉柱;论康德“想象力”的二重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宗明;略论思维形式和语言形式[J];哲学研究;1980年03期
2 周云之;墨家关于“辩”的理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3 杨熙龄;非古典逻辑三种[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4 В.А.鲍恰罗夫 ,Е.К.沃伊什维洛 ,А.Г.德拉加林 ,В.А.斯米尔诺夫 ,丛周;苏联逻辑学发展的一些情况[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5 何新;;简论“历史概念集合”——黑格尔辩证逻辑理论新探[J];学术月刊;1980年11期
6 王贵秀;;有益的探索——评《说话写文章的逻辑》[J];读书;1980年12期
7 约瑟夫·罗曼诺;李国海;;形式逻辑和科学逻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8期
8 沈剑英;;论因明之三种比量与简别方法[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9 茹季札;从数理逻辑的发展历史看学习数理逻辑的重要意义[J];人文杂志;1981年02期
10 刘永凯;反条件判断及其推理初探[J];零陵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世华;;作为现代逻辑学的数理逻辑——在一九七八年全国逻辑讨论会上的发言[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2 莫绍揆;;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3 张尚水;;二十世纪逻辑学的发展[A];逻辑学文集[C];1978年
4 王宪钧;;逻辑课程的现代化[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5 张家龙;;论区别判断[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6 陈宗明;;试论汉语逻辑的研究[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7 诸葛殷同;;试论命题形式的若干问题[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8 张尚水;;模糊逻辑[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9 张维真;;试论“基数量词”[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10 陶景侃;;行为规范逻辑Qd系统[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臧乐源;提高学生的逻辑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易子;异性合租能住多久?[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3 陈慕泽;多主体系统中的互知[N];光明日报;2000年
4 林圭;固有不然必无不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5 张建军;真正重视“逻先生”[N];人民日报;2002年
6 张再林;读胡塞尔的《逻辑研究》[N];陕西日报;2002年
7 滕云;回龙观的风波[N];中国妇女报;2003年
8 马雷;传统逻辑研究要有创新思想[N];光明日报;2003年
9 陈波;逻辑学与理性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李曼;生意场上的恶习——劝酒[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国平;“真”的历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黄志强;佛教逻辑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5 娄永强;信息流理论的逻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曹青春;涵义与指称理论的逻辑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2 宁莉娜;逻辑方法:在哲学的视野内[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杨志芳;蕴涵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2年
4 蔡永强;“连……都/也……”结构的认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5 张萍;试论弗雷格真理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郭美云;辛提卡IF一阶逻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积萍;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3年
9 陈转青;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0 贾国恒;卢卡西维茨多值逻辑及其与一些逻辑的比较[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04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204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