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可能性与实在可能性——论胡塞尔对《逻辑研究》第6研究第1篇第4章的修改
【文章目录】:
一、《逻辑研究》第6研究第1篇重印版和修改版的文本对照
二、胡塞尔论观念可能性与实在可能性
三、可能性意识与发生现象学的观念
第一,统觉的问题
第二,理性设定与自我的权能性问题
第三,观念直观问题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任之;;现象学“先天”的来源及意义——从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谈起[J];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斌;“起源”的迷思——德里达《〈几何学起源〉导论》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倪梁康;;现象学的方法特征——关于现象学与人类学、心理学之间关系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任军;;胡塞尔现象学与自然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肖德生;;胡塞尔对主客观时间关系的确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金松林;;海子:被误读的面孔——一种现象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6 张俊;“视域融合”及其现代性意义检审[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杨帆;;教师的反思性语言形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8 王永全;;从哲学时间观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9 王珅;;符号意识在先验现象学中的理解[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范龙;;现象学:一种可资传播学借鉴的哲学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燕燕;梅洛—庞蒂具身性现象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俊霞;叛逆的回归:主体间性下的林译《浮生六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振鲁;诠释学视域下柯林武德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骁;向内的探寻[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王莎莎;小学语文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晓微;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性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锁馨;国际视域下实践导向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赵振兴;唐·伊德现象学技术哲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高龙迪;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内容及特征[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伟;经验的断裂与重建:论俄狄浦斯的悲剧性存在[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凯;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和方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2 陈志远;现象学和形而上学:德里达和胡塞尔[J];哲学研究;2003年01期
3 王晓方;胡塞尔的现象学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李蜀人;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构成及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周枫;从反心理主义到现象学的创立——胡塞尔现象学创立之初的内在紧张性及其解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倪梁康;胡塞尔哲学中的“原意识”与“后反思”[J];哲学研究;1998年01期
7 方向红;论阿多诺视域中的一段现象学公案[J];现代哲学;2004年02期
8 钱捷;“Vouloir-dire”:创意还是误读?──谈德里达对胡塞尔指号现象学思考的解读[J];哲学研究;1998年02期
9 陶建文;论胡塞尔对意义的图像论的批驳[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3期
10 张亮;胡塞尔逻辑绝对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批判——读阿多诺的《认识论的元批判》[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宝富;胡塞尔被动构造学说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范民;胡塞尔意向性学说:历史的回顾与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唐杰;胡塞尔哥廷根时期“同感”概念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余慧元;一种“纯粹”的经验如何可能?—胡塞尔现象学经验问题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陈志远;胡塞尔直观概念的起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郑争文;胡塞尔直观问题概论[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昊宁;直观、自我与明见性[D];吉林大学;2008年
8 朱耀平;海德格尔与现象学的本体论转向[D];复旦大学;2003年
9 徐晟;现象的被给予性与主体的转化[D];浙江大学;2008年
10 刘剑涛;我群与他群中的自我与他人[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卫峰;严格科学的哲学理想与胡塞尔的哲学观论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俊敏;胡塞尔的形式部分论[D];浙江大学;2010年
3 孙学鹏;论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含义理论[D];复旦大学;2012年
4 罗燕;胡塞尔对实验心理学的批判和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顾炯;从内在时间意识到发生现象学——理解胡塞尔现象学的一条进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6 田甜;胡塞尔科学哲学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爱林;自在之物与纯粹意识[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张益宁;“胡塞尔现象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牟春;移情之流变及其批判[D];郑州大学;2005年
10 王凯;胡塞尔科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8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285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