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克里普克的摹状词理论

发布时间:2017-05-03 04:18

  本文关键词:克里普克的摹状词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罗素以现代逻辑工具分析限定摹状词,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后从斯特劳森开始,经唐纳兰和克里普克,到20世纪80年代将情境语义学思想运用于分析限定摹状词,使得该项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在这中间,克里普克的研究独具特色:一,他是站在"语用学转向"的制高点上研究摹状词的;二,他虽然对名称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批判,却捍卫和发展了摹状词理论。而在这些方面,国内学界还存在忽视或混淆。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关键词】名称的摹状词理论 语用学转向 说话者指称 语义指称 限定摹状词 克里普克 专名 现代逻辑 罗素 命题函项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8JC720014)
【分类号】:B812
【正文快照】: 摹状词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不定摹状词和限定摹状词。后者是形如“那个如此这般的某某”的短语,如“世界最高的山峰”,其语义内容所描述的是某个体的区别性属性。现代逻辑的发展为限定摹状词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和动力。罗素(B.Russell)于20世纪初自觉运用现代逻辑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刚;名称来源问题的哲学意蕴——论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名称来源问题的探讨及其哲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黄宇红;;再析“非常”的词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聂大海,吕蓓蓓;论语言意义的基本理念[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5 帅国文;摹状词表达概念吗?——兼与许占君同志商榷[J];毕节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6 郑东升;;篇章分析与逻辑学中“逻辑”含义的比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7 张汉生;专名与摹状词关系略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丁永强;;反事实假设复句的逻辑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聂大海;西方语言哲学意义理论述评[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田华银;;论逻辑原子主义寻求确定性知识的价值[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琳;龚启荣;;论罗素的逻辑主义[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青春;涵义与指称理论的逻辑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杨柳;从隔离到全纳[D];西南大学;2009年

3 姜红;与陈述、指称相关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何凌霞;《三国志》专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姜福东;返回方法论的法律解释学[D];山东大学;2009年

6 胡怀亮;直陈条件句逻辑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娄永强;信息流理论的逻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王宇光;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定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宁莉娜;中国近代文化革新视域中的逻辑方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李伟;建筑创作中超越物质性层面的非物质观[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晚琴;论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D];湘潭大学;2009年

2 陈娜;克里普克的“信念之谜”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王金富;罗素和克里普克专名理论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4 丁萍;论中国古代博弈逻辑思想[D];燕山大学;2009年

5 冯立荣;可能世界的基本问题[D];燕山大学;2009年

6 段勃;法律推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7 白林秋;塞尔与克里普克专名理论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8 贺业明;古典归纳逻辑的建立和发展[D];燕山大学;2009年

9 吴迪;归纳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10 宋丽;塔尔斯基的真理语义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杰;论“语用学转向”及其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殷杰;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语用学的构造[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殷杰,郭贵春;论哈贝马斯“语用学转向”的实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3期

4 曾文雄;;语用学转向翻译批评思想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2期

5 王晓萍;二十世纪表达式指称研究的发展[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6 郁振华;罗蒂知识观批判——兼论认识论的语用学转向[J];学术月刊;2005年01期

7 张斌峰;试论中国哲学的语用学转向[J];中州学刊;2002年05期

8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探索[J];社科纵横;2006年04期

9 邵璐;新视野 新研究——哲学转向对翻译学的建构性意义[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6期

10 殷杰;郭贵春;;从语义学到语用学的转变——论后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语用学转向”[J];哲学堂;2005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军;;论作为语用学概念的“逻辑悖论”——兼复马佩先生[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2 熊立文;;逻辑理性与构建和谐社会——“2005·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逻辑学会专场综述[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寿铁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赫尔穆特·普列斯纳与哲学人类学理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淑珍;“V的”的语义指称及其制约因素[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克里普克的摹状词理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2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42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