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形式逻辑”诠释
本文关键词:“非形式逻辑”诠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赖尔、菲欧切阿罗等人对“非形式逻辑”提出了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分别捕捉了非形式逻辑的不同侧面。实际上,通过明确非形式逻辑的议题,就可恰当地理解“非形式逻辑”的含义和指称。
【作者单位】: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 苏州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
【关键词】: 非形式逻辑 形式(化)逻辑 吉尔伯特.赖尔 论证 推理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非形式逻辑国际讨论会和相关著名学术期刊《非形式逻辑》均用in form al log ic一词来指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兴起并扩展到全球各地的一个新的逻辑分支。in form al log ic在我国大陆的首次出现是1984年。当时,美国田纳西大学逻辑学家诺尔特(John N o lt)于7月20—24日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武宏志;;法律逻辑和论证逻辑的互动[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2 丁煌 ,武宏志;谬误研究对传统逻辑的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3 武宏志,刘春杰;“非形式逻辑”的概念及其义理[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崔清田;;关于普通逻辑发展方向的思考[J];逻辑与语言学习;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芳;;无罪推定与诉诸无知论证比较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爱声;;立法论证的基本方法[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武宏志;;以论证逻辑为基础架构的法律逻辑[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4 蔡广超;;汉布林对传统论证研究之批判[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5 王建芳;;近年国内法律逻辑研究述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6 侯学勇;;证明还是论证——兼论二者在法律论证理论中的关系[J];东南学术;2007年01期
7 张世宁;;批判性思维培养与非形式逻辑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陈金钊;焦宝乾;;法律方法论研究综述[J];法律方法;2006年00期
9 武宏志;张海燕;;论非形式逻辑的特性[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10 焦宝乾;;法律论证的思维特征[J];法律方法;2009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武宏志;;法律逻辑和论证逻辑[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杨树森;吴俊明;;试论高等学校非哲学专业的逻辑教学[A];第二届海峡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强;当代中国论辩研究的历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亚南;分析实证语境下反垄断复合法律关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学;2012年
3 焦宝乾;法律论证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爱华;明达语言维度观及其哲学关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贾春华;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理论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苏治;行政诉讼中的法律论证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丽;试论法律应用中推理的可废止性[D];西南大学;2011年
2 于运霞;语用论辩术的谬误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俊峰;新论题学法学方法及其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建荣;论法律推理与法律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林丽红;汉布林谬误理论探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蔡广超;汉布林的谬误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廖琳;非形式逻辑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王启;《战国策》中论辩说服的逻辑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9 吕存诚;法律推理大前提构建之新进路[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陈艳阳;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宏志,丁煌;非形式逻辑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左立;;非形式逻辑——一个新的逻辑学分支[J];思维与智慧;1990年01期
2 李延梅,武宏志;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解释论证的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樊明明;修辞论辩与非形式逻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崔清田,王左立;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4期
5 崔清田;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6 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逻辑运动与我国逻辑学的走向[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7 康巧茹;逻辑研究的第二次转向[J];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8 熊明辉;;试论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关系[J];现代哲学;2006年02期
9 张巨青;逻辑是历史发展的科学[J];江汉论坛;1980年06期
10 武宏志;“非形式逻辑”与“论证逻辑”——兼评刘春杰的《论证逻辑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老健;陈观瑜;;试论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芙蓉;;传统逻辑教学中的旁征博引[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3 黄展骥;;批判西方的“歧义谬误”——评布莱克、柯皮、巴克尔、唐斯的观点[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4 陈慕泽;;批判性思维与逻辑的非形式转向[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国芳;汪学明;;从制约逻辑到法律推理的思考[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传新;;法律逻辑研究的三个纬度[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宏志;;法律逻辑和论证逻辑[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静焕;;论题学法学的逻辑学反思[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9 陈波;;逻辑:一个变动和生长着的概念[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10 ;主编简介[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安东尼·布莱尔 拉尔夫·约翰逊 汉斯·汉森 克里斯托弗·廷代尔《非形式逻辑》编辑部,焦兵/译;《非形式逻辑》杂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慕泽;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N];光明日报;2002年
3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熊明辉;逻辑与认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王习胜;应该正确理解演绎逻辑[N];光明日报;2004年
5 弗兰斯·H. 范·爱默伦 《论辩》编辑部,,焦兵译;《论辩》:一份有关推理的国际刊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杨家安(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的基础性[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强;当代中国论辩研究的历时及跨文化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亚南;分析实证语境下反垄断复合法律关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冠祥;法律逻辑研究的新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应腾;辩论的逻辑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莫日根巴图;批判性思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4 廖琳;非形式逻辑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谢耘;论证概念的理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启;《战国策》中论辩说服的逻辑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7 李会芬;法律逻辑:应用逻辑的一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刘祥城;关于批判性思维培育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赵建新;批判性思维在决策过程中的价值[D];燕山大学;2010年
10 梁瑞春;亚里士多德论辩思想及其逻辑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非形式逻辑”诠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8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48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