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运用逻辑方法探析阴火机理

发布时间:2022-02-28 22:01
  阴火学说自创立以来,在其概念及其病机方面便引起不少争议,相火、阴虚之火、阳虚之火、血虚之火、气虚之火、实火等都是与阴火相混淆的概念,本文第一部分简略介绍了与阴火容易混淆的概念,并逐一分析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阴火概念的不清晰固然与东垣对其未作专论,且语焉不详有关,但更深刻的原因是由于中医逻辑的特点所决定的,中医学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也就同时具有了中国传统逻辑思维基本相同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思维是以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并存而长于辩证逻辑,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共用且以形象思维为主为其特征,这种思维的优点在于从宏观上把握对象的整体,概念具有一种灵活性、流动性和兼容性,常常启发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去进行思考。缺点在于概念具有模糊性,难于把握对象的要素,没有精确的概念,也很难形成严格的理论。中医命题思维定势的核心是任何概念都黏附着一个具体的事物,对任何概念的说明都首先使用类比法。因而对一个抽象名词进行描述时只能采用比喻的形式。其推理有类比推理和模式推理的特点,中医理论的模式推理,本质上属于辩证逻辑的推理范畴,优点在于便于把握整体全貌,缺点是模糊不严密。解决这种多义性的方法就是用逻辑学中的语境... 

【文章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第一章 与阴火相混淆的概念
    第二章 从逻辑角度分析"阴火"受到争议的原因
    第三章 阴火语境探析
    第四章 阴火机制的中医语言阐述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气虚发热”的思考[J]. 刘天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21)
[2]李东垣“阴火”之我见[J]. 仇玉平,郭伟星,涂晓龙,孙建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1)
[3]小议阴火理论[J]. 孙万刚.  内蒙古中医药. 2008(03)
[4]论中医学的逻辑思维方法[J]. 周瀚光.  中医药文化. 2007(01)
[5]李东垣阴火论之实质是内脏之火[J]. 田雨河.  河北中医. 2004(11)
[6]试论“六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J]. 孙广仁.  中国医药学报. 2004(08)
[7]李杲“阴火说”探微[J]. 张星平,肖莹.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3(01)
[8]中医认识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J].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 2000(11)
[9]浅议李东垣的脾虚阴火论[J]. 张胜春,庄恒宏,王东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10]脾胃阴火与更年期综合征[J]. 余庆.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9(03)



本文编号:3645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645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