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为王:互联网背景下媒体融合的“联结”逻辑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04:54
与传统社会相比,如今的整个社会秩序几乎被重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信息接触习惯和阅读习惯都与以往大相径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关系也随之改变。细究当下互联网的发展本质,越来越呈现出“关系为王”的时代特征。而媒体融合推进多年,也遭遇了转型的诸多困境。媒体融合作为与技术变革密切关联的一场转型,媒体融合的逻辑必须建立在对于互联网本质的理解基础之上。随着融合进程的不断深入,媒体融合逻辑也需从“大连接”到“联结”进行转换。“联结”逻辑可具化为坚持“用户中心”思维,打造媒体与用户的“强连接”关系;盘活媒体拥有的各类垂直化关系资源;服务为王,构建创新服务核心平台和打造以“用户”与“服务”为基础的媒体生态圈等四种基础逻辑。这四种基础逻辑之间的关联,可用一个“人形”关系示意图来进行诠释。“用户中心”思维就如头脑,垂直化关系资源就像手脚,创新服务核心平台就如人体的躯干,而“关系”就如人体的血管和血液,贯穿于四种基础逻辑之中,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媒体融合“联结”逻辑的实质内核。结合媒体融合的各项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媒体融合按照这四种联结基础逻辑有序运作,梳理清楚媒体、用户等内部外错综复杂的关...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研究议题更“多样化”
1.3.2 社交媒体成为热门研究点
1.3.3 研究视野更“多元化”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媒体融合的“关系”理论诠释
2.1“关系”是什么?
2.1.1“关系”的不同解读
2.1.2“关系”如何进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
2.1.3“关系”与媒体融合研究
2.2 媒体融合中的“关系”
2.3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
2.3.1 连接关系的“多元化”
2.3.2 连接关系被“价值化”
第3章 从“大连接”到深度“联结”的融合逻辑转换
3.1 基于“弱连接”的传统媒体融合现实困境
3.1.1 媒体转型思路不清,实践未能跟上时代变化
3.1.2 融合形式与内容脱节,未找到恰当商业模式
3.1.3 媒体融合格局观不够,未充分盘活各方资源
3.2 媒体融合之路的“症结”所在
3.2.1 缺乏对于“用户”概念的深刻把握
3.2.2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充分整合相关资源
3.2.3 媒体内部流程梳理不畅,外部未形成完善生态圈
3.3 从“连接”到深度“联结”的逻辑转换
3.3.1“连接”是触达,“联结”是深度“互动”
3.3.2“联结度”是衡量互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3.3.3 与用户的“联结”关系越紧密,其商业价值越大
第4章 基于深度“联结”的媒体融合四种基础逻辑
4.1 围绕“用户”为中心,构建媒体与用户的“强关系”
4.1.1 用户习惯已然发生改变
4.1.2 用户习惯改变倒逼内容生产变革
4.2 盘活媒体拥有的各类垂直化关系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4.2.1“社区化”——盘活垂直化关系资源第一步
4.2.2“社群运营”——激活垂直化关系资源
4.3 服务为王,构建创新服务的核心平台
4.3.1 从“内容为王”到“服务为王”的转变
4.3.2 以“服务”构建核心平台
4.4 打造以“用户”与“服务”为基础的媒体生态圈
4.4.1 平台+规则=生态
4.4.2 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生态圈
第5章“关系为王”:媒体融合逻辑的反思与提升
5.1 媒体融合的四种基础逻辑的关系
5.2“关系为王”
5.2.1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关系为王”的时代
5.2.2 媒体融合的联结逻辑建立在对“关系”的理解之上
5.2.3 媒体融合的根本逻辑是把握“关系”
5.3 中国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
第6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台型媒体”的缘起、理论与操作关键[J]. 喻国明,焦建,张鑫.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06)
[2]破解“渠道失灵”的传媒困局:“关系法则”详解——兼论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与关键[J]. 喻国明,弋利佳,梁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11)
[3]“个人被激活”时代:互联网传播生态特征[J]. 喻国明. 中国广播. 2015(09)
[4]“互联网+”逻辑下传媒发展的进路与关键[J]. 喻国明.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15(08)
[5]以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是媒体融合的关键[J]. 宋建武. 新闻与写作. 2015(02)
[6]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兼论“平台型媒体”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J]. 喻国明. 新闻与写作. 2015(02)
[7]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陈力丹,熊壮. 国际新闻界. 2015(01)
[8]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容思维与价值体系重构[J]. 麦尚文,黄雪姣. 中国编辑. 2015(01)
[9]透过腾讯《2014互联网跨界趋势报告》探析媒体融合路径[J]. 滕瀚. 声屏世界. 2015(01)
[10]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J]. 陈力丹,史一棋. 新闻界. 2014(24)
本文编号:3701954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研究议题更“多样化”
1.3.2 社交媒体成为热门研究点
1.3.3 研究视野更“多元化”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媒体融合的“关系”理论诠释
2.1“关系”是什么?
2.1.1“关系”的不同解读
2.1.2“关系”如何进入新闻传播研究领域
2.1.3“关系”与媒体融合研究
2.2 媒体融合中的“关系”
2.3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
2.3.1 连接关系的“多元化”
2.3.2 连接关系被“价值化”
第3章 从“大连接”到深度“联结”的融合逻辑转换
3.1 基于“弱连接”的传统媒体融合现实困境
3.1.1 媒体转型思路不清,实践未能跟上时代变化
3.1.2 融合形式与内容脱节,未找到恰当商业模式
3.1.3 媒体融合格局观不够,未充分盘活各方资源
3.2 媒体融合之路的“症结”所在
3.2.1 缺乏对于“用户”概念的深刻把握
3.2.2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充分整合相关资源
3.2.3 媒体内部流程梳理不畅,外部未形成完善生态圈
3.3 从“连接”到深度“联结”的逻辑转换
3.3.1“连接”是触达,“联结”是深度“互动”
3.3.2“联结度”是衡量互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3.3.3 与用户的“联结”关系越紧密,其商业价值越大
第4章 基于深度“联结”的媒体融合四种基础逻辑
4.1 围绕“用户”为中心,构建媒体与用户的“强关系”
4.1.1 用户习惯已然发生改变
4.1.2 用户习惯改变倒逼内容生产变革
4.2 盘活媒体拥有的各类垂直化关系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4.2.1“社区化”——盘活垂直化关系资源第一步
4.2.2“社群运营”——激活垂直化关系资源
4.3 服务为王,构建创新服务的核心平台
4.3.1 从“内容为王”到“服务为王”的转变
4.3.2 以“服务”构建核心平台
4.4 打造以“用户”与“服务”为基础的媒体生态圈
4.4.1 平台+规则=生态
4.4.2 以“用户”为中心的媒体生态圈
第5章“关系为王”:媒体融合逻辑的反思与提升
5.1 媒体融合的四种基础逻辑的关系
5.2“关系为王”
5.2.1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关系为王”的时代
5.2.2 媒体融合的联结逻辑建立在对“关系”的理解之上
5.2.3 媒体融合的根本逻辑是把握“关系”
5.3 中国媒体融合的发展之路
第6章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平台型媒体”的缘起、理论与操作关键[J]. 喻国明,焦建,张鑫.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06)
[2]破解“渠道失灵”的传媒困局:“关系法则”详解——兼论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与关键[J]. 喻国明,弋利佳,梁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11)
[3]“个人被激活”时代:互联网传播生态特征[J]. 喻国明. 中国广播. 2015(09)
[4]“互联网+”逻辑下传媒发展的进路与关键[J]. 喻国明. 声屏世界·广告人. 2015(08)
[5]以服务构建用户平台是媒体融合的关键[J]. 宋建武. 新闻与写作. 2015(02)
[6]互联网是一种“高维”媒介——兼论“平台型媒体”是未来媒介发展的主流模式[J]. 喻国明. 新闻与写作. 2015(02)
[7]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陈力丹,熊壮. 国际新闻界. 2015(01)
[8]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容思维与价值体系重构[J]. 麦尚文,黄雪姣. 中国编辑. 2015(01)
[9]透过腾讯《2014互联网跨界趋势报告》探析媒体融合路径[J]. 滕瀚. 声屏世界. 2015(01)
[10]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J]. 陈力丹,史一棋. 新闻界. 2014(24)
本文编号:3701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70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