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04: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实际化。这一理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本文就是从这一关系入手,运用库恩的“范式革命”的理论,从哲学思维范式变革的角度入手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指出,“范式”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而这一“范式革命”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思维范式取代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圣外王”的思维范式,成为思考和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理论模式。 基于这样的思考路向: 首先,文章指出,从现实实践和思想文化的内在发展逻辑来看,“经世致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实现马克思主义化的实践起点。 其次,分析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人物包括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的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哲学思想,指出此时的他们仍然是在传统的“内圣外王”的思维范式的指导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他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的思维范式的变革,指出他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实践的同时,也自觉地进行了思想上的超越,使“唯物史观”思维范式取代传统的“内圣外王...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研究之源起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研究之拓展
第一章 经世致用与范式革命: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起点维度
一、经世致用: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会通之点
二、经世致用的文化意义:文化危机中的启蒙诉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哲学思维的范式革命
第二章 “经世致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哲学思维范式
二、“内圣外王”与李大钊、陈独秀的早期哲学思想
三、“内圣外王”与青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第三章 “范式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李大钊、陈独秀:改造国民性到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
二、毛泽东:“内圣外王”到“唯物史观”
第四章 哲学范式革命与毛泽东的贡献:逻辑起点同时成为了实践起点
一、唯物史观取代“圣贤”创世历史观
二、以主客体辩证关系改造“自我”道德律
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
第五章 两个起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进文化诉求及现代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西文化对话语境
三、站在互益对话模式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小结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8317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研究之源起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起点研究之拓展
第一章 经世致用与范式革命: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起点维度
一、经世致用: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的会通之点
二、经世致用的文化意义:文化危机中的启蒙诉求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哲学思维的范式革命
第二章 “经世致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内圣外王”: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哲学思维范式
二、“内圣外王”与李大钊、陈独秀的早期哲学思想
三、“内圣外王”与青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
第三章 “范式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李大钊、陈独秀:改造国民性到唯物史观的阶级斗争
二、毛泽东:“内圣外王”到“唯物史观”
第四章 哲学范式革命与毛泽东的贡献:逻辑起点同时成为了实践起点
一、唯物史观取代“圣贤”创世历史观
二、以主客体辩证关系改造“自我”道德律
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
第五章 两个起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先进文化诉求及现代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西文化对话语境
三、站在互益对话模式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小结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83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3768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