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方法论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11:14
  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比较研究,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热门的话题,国内外在此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对毛泽东邓小平的方法论从宏观方面全面进行比较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在充分吸收目前理论界对此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毛泽东邓小平方法论的共同点与各自特色作了全面比较。 本文认为,毛泽东邓小平方法论在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思想内容方面有共同的一致性。在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上,毛泽东邓小平方法论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的影响;在实践性方面,它们都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实践智慧的结晶;在思想内容上,实事求是、辩证思维方式、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矛盾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是他们的共同点。 本文进一步认为,毛泽东邓小平的方法论虽然存在共同一致性,但仔细分析比较二者也有不同的特色。就形成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而言,二者存在着差异;就理论风格与表述形式方面,二者也有明显的个性化色彩;就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毛泽东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密切联系在一起,而邓小平则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紧密相关;就思想内容而言,邓小平则从高度重视解放思想的方法论意义、具...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毛泽东邓小平方法论的一致性
    (一) 共同理论来源和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具体方法化
        2、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的影响
    (二) 共同的实践基础
        1、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
        2、中国共产党集体实践智慧的结晶
    (三) 方法论思想中的共同点
        1、实事求是
        2、辩证思维方式
        3、群众路线
        4、独立自主
        5、矛盾分析
        6、调查研究
二、毛泽东邓小平方法论的特色分析
    (一) 形成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
        1、毛泽东方法论形成的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
        2、邓小平方法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 理论上的不同风格与表述形式的个性化特色
        1、理论上的不同风格
        2、表述形式的个性化特色
    (三) 不同历史时期所起的不同作用
        1、毛泽东方法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2、邓小平方法论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 思想内容上邓小平对毛泽东的超越
        1、高度重视解放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2、具有更为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3、方法论内涵更加丰富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毛泽东方法论思想的发展
        5、独具特色的矛盾分析方法
三、毛泽东邓小平方法论比较研究的启示
    (一) 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邓小平思想体系,以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 在全党要树立尊重实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 要善于继承和总结,敢闯敢创,树立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方法论思想为指导
    (五) 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六)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进方向[J]. 余向红.  湖北社会科学. 2005(06)
[2]邓小平哲学方法论探析[J]. 江洪明.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03)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余源培.  探索与争鸣. 2005(03)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特点比较[J]. 王海军.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03)
[5]邓小平理论思想渊源研究综述[J]. 田克勤,李彩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4(05)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特点[J]. 邱信利.  长白学刊. 2004(02)
[7]简析毛泽东方法论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J]. 乐玉惠,宋月晖.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1)
[8]近十年来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综述[J]. 李峻.  北京党史. 2003(06)
[9]近20年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概述[J]. 曾长秋.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04)
[10]当代国外毛泽东邓小平比较研究评析[J]. 孙凯民,张志忠.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本文编号:3237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37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