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存在根基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1-07-13 17:45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存在理论,是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探讨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存在的理论,而存在根基则是存在理论最为根本性的问题。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又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所以文章不拘泥于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现有的研究范式,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以及书信,重新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的存在,厘定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逻辑。《博士论文》中,马克思表达了自己对伊壁鸠鲁哲学的赞同,从中体现了其对自我意识以及精神自由的观点的赞同。马克思借鉴早先研究出来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意识形态的定义,但是他发现并且注意到意识形态在知识论系统的内容广泛不切实际的特点,了解到其并不真实。因此接着从《莱茵报》的这一阶段开始他进行了深一层次的挖掘,将从意识形态根基从思想领域进一步挖掘至社会生产领域。文章第三四章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批评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形成后,再次确定意识形态的存在。此论文在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已有的文章中,更加全面的、多角度的深层次剖析。第一,在探讨意识形态的形成时,需要对其产生的背景时代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且要对其意识形...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研究创新之处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所处的经济背景
        (二)所处的政治背景
        (三)所处的文化背景
    二、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产生的来源
        (一)中世纪弥漫着宗教神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
        (二)特拉西“观念学”:关于观念的科学
        (三)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为思想提供了动力
        (四)德国的哲学是德国历史在观念上的延续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理论存在根基的探索过程
    一、从认识论层面对意识的初步探索
        (一)《青年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道德价值方向
        (二)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的突显
    二、从精神领域向社会领域的转换探索意识形态存在根基
        (一)《莱茵报》时期将目光转向社会现实问题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家本质及异化中的意识形态存在
    三、从社会内在机制背后的物质利益向阶级利益的深挖中探索意识形态存在根基
        (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主义私有制内部阶级对立的初步发现
        (二)《神圣家族》:物质资料生产中的阶级分化探寻意识形态根基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从社会存在及其发展规律中论意识形态存在根基
        (四)《共产党宣言》:从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中论意识形态存在根基
    四、探寻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存在根基中的唯物史观形成
第三章 从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批判中进一步论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存在根基
    一、哲学视角下考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存在的根基:意识形态是对现存社会的反映
        (一)揭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的矛盾本性
        (二)批判哲学家研究方法论意识形态存在根基
    二、从社会经济关系中揭露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根基:资产阶级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
        (一)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研究立场和方法
        (二)《资本论》:拜物教生产关系下的意识形态不合理性
    三、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中考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根基: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根源——利益分化
        (二)《政治经济学批判》:批判资产阶级颠倒的社会关系
第四章 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意识形态建构的根据和条件
    一、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存在根基——革命与解放的利益反映
        (一)《神圣家族》: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伟大作用
        (二)《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利益的诉求——意识的形成
        (三)《反杜林论》:工人阶级内部话语权的争夺
    二、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一)对“虚假意识”的解读
        (二)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第五章 超越意识形态的思想
    一、超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瓦解意识形态存在的根基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旧的社会分工的消亡
        (二)《共产党宣言》:关于阶级对立的消亡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超越意识形态的思想
        (一)《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关于超越意识形态思想
        (二)《哥达纲领批判》:超越意识形态思想的修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批判或超越:近年来马克思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问题述评[J]. 马寒.  前沿. 2016(07)
[2]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三重向度[J]. 唐晓燕.  浙江学刊. 2015(05)
[3]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及其拓展[J]. 唐爱军.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5(02)
[4]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J]. 陈锡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5]从马克思恩格斯到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研究范式的转变[J]. 郑海侠.  理论视野. 2014(01)
[6]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论析[J]. 高峰,艾辰.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3(05)
[7]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研究[J]. 郑永廷,任志锋.  教学与研究. 2013(07)
[8]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J]. 孔德永.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06)
[9]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J]. 乔治·马尔库什,孙建茵.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01)
[10]政治、语境与历史:意识形态概念的变迁[J]. 王宗礼,史小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本文编号:3282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3282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6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