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2 07:07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5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刘卓雅  

【摘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贯穿于中国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和全领域。本文旨在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剖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整体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民主发展和民主治理的方向与形式,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发展问题上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上最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形式的最新定型,是将协商民主理念推升至国家政治制度建设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是十八大的重大历史贡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这一宏大主题下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系统地阐述,这一新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制度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科学的总结,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制度安排。可见,中共中央在带领全体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过程当中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治理理念与方式现代化的关键工程,更是解决中国道路怎么走这一国家发展根本问题的基本思路之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关键内容,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与外在体现。从以上的逻辑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必须要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实践和时间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国家治理进程中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的重要民主形式,是充分体现各方意志和根本利益、充分保障各项权利的重要民主制度,是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民主力量,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民主保证。治理需协商,商量需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蕴于政治制度,外化于律法形式,作用于社会秩序,多样性共存,使得社会共识趋多,矛盾分歧减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最终指向为制度性和法治性,这必将大力地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推进党科学民主地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事业、完善升级国家治理结构、初步开创社会治理新时代、丰富中国国家治理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不可替代且大有作为,我们需要从这样的历史观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文章认为要从整体利益和国家层面认识这一论题。中国国家治理必须紧紧围绕、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与任务之一,由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其本身作为一种国家治理理念势必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魅力和生命力就在于民主理念的不断完善与更新,为中国国家治理不断注入科学性、公共性、民主性和法治性。当前,国家综合治理的观念在加强,良性互动在增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势必会带来治理的现代性、有效性,而推进治理现代化亟需完善协商民主制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骏;;经济、社会变迁与国家治理转型:美国进步时代改革[J];公共管理研究;2008年00期

2 杜英歌;娄成武;;协商民主对公民参与的多维审视与局限[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3 何增科;;理解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年01期

4 庄聪生;;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7期

5 何显明;;政府转型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60年来政府体制演变的内在逻辑[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6 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吴从环;;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胡明督;;密尔政治思想浅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邓李赟;;密尔个人自由观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妍;;生态思维方式的当代建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永明;;以人为本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王岩;;市场·政府·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由的实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蒋冬青;;权力结构重构:政府机构整合的必要路径——以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建立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刚;;密尔的政治哲学[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王人博;;宪政的中国语境:目标和价值[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的移植与法的本土化[C];2000年

9 承红磊;;萧公权与后五四国家观——以《政治多元论》为中心[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10 徐信贵;;风险社会视阈下的环境立法公众参与问题研究——基于立法利益表达的逻辑主线展开[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超;中国法治进程中罪犯知识产权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9 赵天富;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倩倩;罗尔斯“正义稳定性”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为桂;;群众路线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2 胡鞍钢;魏星;;治理能力与社会机会——基于世界治理指标的实证研究[J];河北学刊;2009年01期

3 刁瑷辉;;论协商民主与公民精神的养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冯仕政;;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J];开放时代;2011年01期

5 周雪光;;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J];开放时代;2011年10期

6 格里·斯托克;游祥斌;;新地方主义、参与及网络化社区治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乔治·M.瓦拉德兹,何莉;协商民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3期

8 王洪树;李敏;;国外关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理论流派、政治实践与存疑及回应[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王绍光,胡鞍钢,周建明;第二代改革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制度建设[J];战略与管理;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拉纳·米德;;“五四”与中国道路[J];商周刊;2009年10期

2 黄平;;“中国道路”的学术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期

3 万俊人;;如何理解中国道路的现代性[J];理论视野;2010年12期

4 周天勇;;我看21世纪的“中国道路”[J];领导文萃;2011年15期

5 冷溶;;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本质和内涵[J];党的文献;2011年06期

6 李健;;历史比较视野下中国道路的三种前景——兼谈中国和平崛起的条件[J];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01期

7 郭万超;;三大西方“迷思”障碍“中国道路”[J];人民论坛;2012年S1期

8 孔根红;;全球视野中的中国道路[J];传承;2012年23期

9 陈晋;;党的十八大与“中国道路”[J];新湘评论;2012年24期

10 王志超;;“中国道路”:社会主义实践与探索的伟大成果[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燕;;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中国道路”的主要经验和启示[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2 李冲锋;;践行群众路线,走好中国道路[A];群众路线与科学领导[C];2013年

3 陈亚联;;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道路”走向成功的历史基础[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4 吴静;;《中国道路十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文献回眸》[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5 马俊峰;;以和为贵,走好中国道路[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6 ;人民日报社论:让改革旗帜在中国道路上飘扬[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96期)[C];2014年

7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8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朱佳木;;新中国两个3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本报首席评论员 梅松武;[N];四川日报;2009年

3 洪向华;[N];人民日报;2011年

4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秦宣;[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苏超;[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李亚彬;[N];光明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可 王瑟 王国平;[N];光明日报;2012年

8 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 于运全 孙敬鑫;[N];光明日报;2012年

9 史小威 蔡波涛 本报特约记者 丁顺国;[N];解放军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N];科技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月娥;中国道路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江敦秀;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道路及其当代价值[D];辽宁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卓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2 骆秀禹;论“中国道路”的哲学依据[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3 杨洪达;论“中国道路”的哲学基础与实践创新[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4 吴晓芳;“中国道路”的特色、挑战和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5 张洁洁;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评价与坚定道路自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斌英;论中国模式的三维解读[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7 王莹;“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翻译报告[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7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7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5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