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本文关键词: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理工大学》 2011年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黄颖
【摘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和现代西方法治理念,总结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而形成的先进理念;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问题所作的历史选择。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三个本质属性。如果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两个大问题,那么“三个至上”就是从理论根源和思想根源回答了以上两个问题。“三个至上”是从当代中国法治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提出的最新命题。它从政治性、人民性、法律性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区别于资本主义法治的根本所在。“三个至上”的观点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根本原则,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三个至上”之间相辅相成,是一个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三者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全面理解“三个至上”的科学内涵,努力地去践行“三个至上”的基本要求,才能针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针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政法工作在新时期的与时俱进。基于此,本论文主要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形成过程和三个基本属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论上和思想上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以更好地为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活动提供服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0.0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宇宇;马克思、恩格斯法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纪宏;;“三个至上”与社会主义法治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志坚;;历史地看待毛泽东的法治思想[J];党史文苑;2007年12期
3 陈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背景及内涵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陈永胜;;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及时代价值[J];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02期
5 郭玉梅;;试论江泽民法治思想的形成[J];传承;2007年07期
6 陈志尚;;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9期
7 吴卫军;陈璇;;“以人为本”法律观的理论传承与现实解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孙以虹,肖平铭;试析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对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8期
9 胡卫萍;从“法制”到“法治” 毛泽东、邓小平法律思想比较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10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01年1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央党校副教授 王勇;[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成;中国共产党的人民利益观及其当代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元;杨勇;;农业推广中以什么样的农民为本[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2 施惠忠;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本质要求[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3 蒯正明;;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孙红燕;密切党群关系是新形势下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J];成都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5 张恒超;张磊;;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平台 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2期
6 黄德渊;“七一”纪念活动的由来与党的“先锋队”问题的提出[J];党史博采;2003年09期
7 李秀芸;;浅谈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制度建设的探索与创新[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年06期
8 王志坚;;历史地看待毛泽东的法治思想[J];党史文苑;2007年12期
9 王娜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培养[J];党史文苑;2012年02期
10 孟大川;;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治理念与法律制度[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程坤;;提高馆员素质 发挥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卫平;;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在我国当代的凸现与发展——兼论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贡献[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学明;金瑶梅;;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和“人的什么”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4 陈志尚;;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丁荣先;丁俏春;;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论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内涵与坚持[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2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周耀宏;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理论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刘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接受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静;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哲学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郭乃硕;中国共产党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小换;毛泽东实践观释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辛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源的多重审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沈赋涵;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D];湘潭大学;2010年
4 谢丽芳;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国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研[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浩;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7 代勇贤;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尹欢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罗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夏云鹏;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对策[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根;思想政治教育人学方法论原则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李秀娜;;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的中国化——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的战略构想[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廖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王耀海;;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科教路径——兼论有中国特色法学理论的形成[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5 孙国华,杨思斌;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J];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04期
6 朱哲;马晖慧;熊颖敏;;法权的尘世根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法哲学体系的批判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7 刘庆东;;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8 张瀚;;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渊源——在经济危机中重读《共产党宣言》[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9 任帅军;;试论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10 罗文新;;论法学现代化的途径[J];政法学刊;199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晖;近现代法哲学的两次转型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占茂华;自然法观念的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5 黄捷;论程序化法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侯瑞雪;论“国家—社会”框架下的中国法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和清;法与人类解放:马克思法制观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樊晓磊;马克思法律思想新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魏顺光;批判与超越[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郭向军;马克思主义法的本质观的历史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都岩;;主体性与人类中心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自然观解读[J];北方论丛;2009年04期
2 李龙;;论法律与和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耘耕;毛泽东的“人治”观新义[J];法学;1993年12期
4 胡卫萍;从“法制”到“法治” 毛泽东、邓小平法律思想比较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5 任舒泽;毛泽东法制思想及实践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3年02期
6 吴卫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司法改革之我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2期
7 李龙;人本法律观简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8 李龙;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中国法学的全局——再论人本法律观[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
9 胡乔木;;中国为什么犯20年的“左”倾错误[J];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雪;;“三个至上”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意义[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7期
2 远桂宝;;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正当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5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3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