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行政问责制下的官员复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8 18:22

  本文关键词:行政问责制下的官员复出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 2010年

行政问责制下的官员复出问题研究

董林明  

【摘要】: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一项基本原则。行政问责制作为现代民主国家宪政制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立责任政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效途径,其实质是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进行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目的是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免受或者少受行政权力的侵害,最终建立对人民忠诚、向法律负责的民主政府、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 自2003年“非典”时期以来,我国逐步加大了行政问责的力度和密度,在一系列影响重大的社会事件中,都有失职渎职的官员被依法追究责任,或引咎辞职,或被免职、撤职。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强化了公务员的责任理念和风险意识,提高了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一度被誉为我国政治文明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是人们很快发现,在行政问责的暴风雨过后,一大批被问责官员在“潜伏”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接二连三地悄然复出,或官复原职,或异地升迁。一时之间,被问责官员重新复出成为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惯例。 被问责官员的频繁、悄然复出,弱化了行政问责的警示和惩戒作用,侵犯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折射出浓厚的人治色彩,有悖于现代民主法治精神。实现官员复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已成为我国制度建设中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强化监督保障职能以外,根本之途在于建立健全官员复出机制。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论述了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重要价值。首先从解读行政问责制的涵义入手,明确指出了行政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程序、责任和后果等要素,并进一步分析了行政问责的理论基础,即人民主权论、权力制约论和行政法治论,最后论述了行政问责制的重要价值。 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官员复出的现状。首先分析了我国官员复出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造成官员复出无序、神秘的制度原因和文化原因,进而提出了官员频繁、悄然复出对行政问责制、公民民主权利和现代法治精神的消极影响。 第三部分对官员复出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首先介绍了我国宋朝时期的官员叙复制度,阐述了宋代官员叙复的条件、程序和官职。接下来又从休职和停职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我国台湾地区的官员复职制度。最后指出宋代的官员叙复制度和台湾地区的官员复职制度对构建我国官员复出机制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提出了构建我国官员复出机制的设想。首先分析了官员复出的实然性和应然性,进而指出官员复出机制的涵义和构建官员复出机制的必要性,接着从官员复出的原则、条件、期限、职位和程序五个方面阐述了官员复出机制的具体内容,最后指明要加强官员复出配套制度建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4-8
  • 引言8-9
  • 第一章 行政问责制概述9-17
  • 第一节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9-11
  • 一、问责的概念9
  • 二、行政问责制的概念9-11
  • 第二节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11-14
  • 一、人民主权理论12
  • 二、权力制约理论12-13
  • 三、行政法治理论13-14
  • 第三节 行政问责制的价值分析14-17
  • 一、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内在要求14-15
  • 二、行政问责制是整肃吏治,提高公务员素质的必然选择15
  • 三、行政问责制是重塑现代行政文化的有效途径15-17
  • 第二章 我国官员复出的现状分析17-25
  • 第一节 官员复出面临的问题17-19
  • 一、复出官员人数众多,被问责官员复出成为潜规则18
  • 二、复出程序不够公开、透明,缺少公众参与18-19
  • 三、复出时间过快,违反法定或者规定的期限条件19
  • 第二节 官员复出面临问题的原因19-22
  • 一、法律制度不健全,多以党的规定为依据20-21
  • 二、“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民主法治意识淡薄21
  • 三、监督制度虚置,缺乏有效制约21-22
  • 第三节 官员复出的消极影响22-25
  • 一、弱化了行政问责制的警示和惩戒作用22-23
  • 二、折射出浓厚的人治色彩,有悖于现代法治精神23
  • 三、侵犯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挫伤了民众的问责积极性23-24
  • 四、给复出官员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影响其正常工作24-25
  • 第三章 官员复出制度比较研究25-35
  • 第一节 我国宋朝时期的官员叙复制度25-27
  • 一、叙复立法25
  • 二、叙复条件25-26
  • 三、叙复程序26-27
  • 四、叙复官职27
  • 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官员复职制度27-33
  • 一、休职与复职28
  • 二、停职与复职28-31
  • 三、复职后的职务31
  • 四、复职后的权益31-32
  • 五、复职处分的救济32-33
  • 第三节 宋代叙复制度和台湾复职制度的启示33-35
  • 一、叙复或者复职法制完备33
  • 二、叙复或者复职条件严格33
  • 三、叙复或者复职期限明确33
  • 四、叙复或者复职程序规范33-34
  • 五、叙复或者复职职务特定34
  • 六、叙复或者复职可获救济34-35
  • 第四章 构建我国官员复出机制的设想35-53
  • 第一节 官员复出的实然性与应然性分析35-37
  • 一、官员复出的实然性35-36
  • 二、官员复出的应然性36-37
  • 第二节 构建官员复出机制的必要性37-40
  • 一、官员复出机制的概念37
  • 二、官员复出机制的特征37-38
  • 三、构建官员复出机制的必要性分析38-40
  • 第三节 官员复出机制的具体内容40-50
  • 一、官员复出的基本原则40-43
  • 二、官员复出的条件43-46
  • 三、官员复出的期限46
  • 四、官员复出的职位46-47
  • 五、官员复出的程序47-50
  • 第四节 加强官员复出配套制度建设50-53
  • 一、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尽快出台《行政问责法》50-51
  • 二、健全官员复出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保障职能51
  • 三、革除“官本位”思想的影响,,积极推进现代政治文化建设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闵凡群;公务员法草案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比较分析[J];甘肃农业;2005年08期

    2 莘素;;公务员对申请提前退休未予批准不服,能提出申诉吗[J];中国人才;2006年11期

    3 马岩;;论《公务员法》中的公务员监督约束机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先是云南后是湖北 村官可以当公务员了[J];领导决策信息;2007年13期

    5 杜娟;张峰;;对国家公务员兼职的几点看法[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6 高超;;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09期

    7 欣城;;政府雇员高工资别成了“吃粽子蘸糖”[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10期

    8 左静艳;;大力加强公务员精神的培育[J];民营科技;2011年01期

    9 钱国宏;;芬兰公务员:令人肃然起敬的“较真”[J];办公室业务;2011年06期

    10 乔新生;Nisce Lee;;求解“何耘韬式难题”[J];决策;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发萍;;关于公务员绩效考评的调查与思考[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郑江宏;;建立健全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初探[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樊建飞;安晓敏;;我国公务员进出机制的困境及路径选择——对政府转型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理性思考[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王艳宁;;论董必武的行政法治思想与创新社会管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周继东;;建设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行政法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冯威;;行政执法政策与行政法治——以公安部治理酒驾的“四个一律”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丁玲;;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8 李萍;;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李萍;;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10 宋欣蓓;刘璐;;公务员行政能力:培育公务员精神的基石[A];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建设论文集(《吉林政报》2006·理论专刊)[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云根;[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伟;[N];济宁日报;2009年

    3 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政治学教研部原副主任 王伟;[N];北京日报;2009年

    4 江西省九江市人事局 王细赞;[N];中国人事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吴坤;[N];法制日报;2005年

    6 盛若蔚、石国胜;[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綦晓芹;[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记者 张靖;[N];北京日报;2006年

    9 通讯员 高鹏;[N];中国人事报;2006年

    10 赵维德;[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涛;近现代中国公务员考绩法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秀艳;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及其引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胜;我国公务员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国辉;公务员政治素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苗振国;知识型政府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高甦;政府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顾爱平;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滕刚;公务员法立法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郑华卿;中国突发事件行政问责功能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林明;行政问责制下的官员复出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玉婷;我国公务员工作压力的形成与缓解[D];山西大学;2010年

    3 王艳;青岛开发区公务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洪松;儒法思想对公务员救济制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5 叶大鹏;我国公务员聘任制的问题与成因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赵楠;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嵇盛艳;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祝铭;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甄选模式再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曾蒸;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圆圆;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行政问责制下的官员复出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45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0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