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
发布时间:2017-03-23 12:12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获得民众信任的能力,而政治信任是指民众对政治体制的一种认同、遵守和依赖的心理。本文以一项关于浙江省大学生政治信任的调查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剖析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和方法。 文章第一部分以政府公信力和政治信任的研究基础开篇,分别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关于政府公信力和政治信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主要结论:虽然我国对政府公信力和政治信任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较少,现有研究存在很多需要完善之处,特别是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乏善可陈,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对二者的关注会不断加强,成果数量也会不断增多。 文章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公信力、政府公信力、信任和政治信任的概念,以及政府公信力、政治信任的重要作用,并剖析了政府公信力与政治信任的逻辑关系,指出政治信任是政府公信力的内源性基础、政府公信力是政治信任的一部分外部表现、政府公信力与政治信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实际,介绍了我国政治信任整体水平下降、“层级差”现象显著、表达方式日益多样、处于可控范围的四个特点。 文章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本次调研的具体情况及得出的结论。调研显示,大学生对国家制度的信任程度保持中立,对法律公正的信任程度持中,而对政府的信任度相对较低。调研还显示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任中普遍存在的六个现象,即爱国爱党程度不一致、“层级差”不显著、抽象信任高于具体信任、整体水平下降但个别信任上升、以对公职人员的信任代表对政府的信任、政治参与水平降低。 文章第四部分深度剖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任的原因,包括大学生家庭环境、年龄、教育背景、政治信仰、获取信息主渠道等个体原因,公职人员素质不高、领导干部能力平庸、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管理方法不得当等政府管理原因,以及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民主法治进程水平、信任文化水平等国家发展进程的原因。 文章第五部分分别从国家角度、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角度、高校角度、家庭角度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包括: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提升依法治国水平,建立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解决民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规范政府行为、杜绝和防制腐败,扩大民众政治参与,提升干部素质,规范媒体行为;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课的重要作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高校党团组织的建设;培养正确的信任观,做好正面行为引导,浓郁良好的家庭氛围等。
【关键词】:政府 公信力 大学生 政治信任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1 绪论13-22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3-14
- 1.1.1 选题的背景13
- 1.1.2 选题的意义13-14
- 1.2 政府公信力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1 国外研究观点14-15
- 1.2.2 国内研究观点15-16
- 1.3 政治信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6-20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6-17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7-20
-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20-22
- 2 政府公信力、政治信任及逻辑关系22-30
- 2.1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22-23
- 2.1.1 公信力的概念22
- 2.1.2 政府公信力的概念22
- 2.1.3 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作用22-23
- 2.2 政治信任的内涵23-25
- 2.2.1 信任的概念23
- 2.2.2 政治信任的概念23-24
- 2.2.3 政治信任的重要作用24-25
- 2.3 政府公信力与政治信任的逻辑关系25-26
- 2.3.1 政治信任是政府公信力的内源性基础25
- 2.3.2 政府公信力是政治信任的部分外在表现25
- 2.3.3 政府公信力与政治信任是平行共生的机制25-26
- 2.4 我国政治信任的现状26-30
- 2.4.1 整体水平下降26-27
- 2.4.2 “层级差”现象显著27-28
- 2.4.3 表达方式日益多样28
- 2.4.4 处于可控范围28-30
- 3 大学生政治信任的实证调查30-38
- 3.1 调研的基本情况30
- 3.2 大学生政治信任现状30-35
- 3.2.1 对国家制度的信任30-32
- 3.2.2 对法律公正的信任32-34
- 3.2.3 对政府的信任34-35
- 3.3 大学生政治信任的新特点35-38
- 3.3.1 爱党、爱国程度不相一致35-36
- 3.3.2 “层级差”不显著36
- 3.3.3 抽象信任高于具体信任36
- 3.3.4 整体水平下降但个别信任上升36
- 3.3.5 以对公职人员的信任代表对政府的信任36
- 3.3.6 政治参与水平降低36-38
- 4 影响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任的原因38-41
- 4.1 大学生个体原因38-39
- 4.1.1 家庭环境38
- 4.1.2 年龄38
- 4.1.3 教育背景38
- 4.1.4 政治信仰38-39
- 4.1.5 获取信息主渠道39
- 4.2 国家发展水平39-40
- 4.2.1 经济发展水平39
- 4.2.2 民主法治水平39
- 4.2.3 信任文化发展水平39-40
- 4.3 政府执政能力40-41
- 4.3.1 公职人员素质和领导干部能力40
- 4.3.2 政策执行不力40
- 4.3.3 方法不得当40-41
- 5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分析41-45
- 5.1 从国家角度分析41-42
- 5.1.1 努力推进经济发展41
- 5.1.2 提升依法治国水平41
- 5.1.3 建立完善社会信用制度41
- 5.1.4 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策41
- 5.1.5 解决民众反映突出的问题41-42
- 5.2 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角度分析42-43
- 5.2.1 规范政府行为,杜绝和防制腐败42
- 5.2.2 扩大民众政治参与42
- 5.2.3 提升干部素质42-43
- 5.2.4 规范媒体行为43
- 5.3 从高校角度分析43-44
- 5.3.1 充分发挥思政教育课的重要作用43
- 5.3.2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43
- 5.3.3 加强高校党团组织的建设43-44
- 5.4 从家庭角度分析44-45
- 5.4.1 培养正确的信任观44
- 5.4.2 做好正面的行为引导44
- 5.4.3 浓郁良好的家庭氛围44-45
- 6.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在学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建嵘;;以规则和信任化解官民冲突[J];理论参考;2010年08期
2 管s
本文编号:263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