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培养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灵魂,是以人性为逻辑起点,以“向善”的人类普遍价值观为核心,体现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内涵着对自由、平等、民主、伦理等精神价值的追求。人性具有三层属性:自然属性是人得以存在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又构成了社会,人性的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属性;精神属性则是更高层次的属性,体现了人对自身的超越精神,这种超越精神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性中包含着善与恶、有限性与超越性的矛盾。正是人性中的超越性生成了人文精神。价值观对人文精神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并且对人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人类“向善”的价值取向是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性中的超越性与“向善”的价值取向的统一就必然引发了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思考。人文精神始终立足于人性、人的价值,通过精神引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自由、平等、民主、伦理精神则内涵于人文精神之中。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始终体现着民族性、历史性和超越性的基本特征。不同的历史时期体现着不同的人文内涵。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追求的是理想人格的完善。中国近代人文精神把“立人”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强调国民性改造。到了中国当代,人文精神开始出现缺失现象。中国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的个性的异化、伦理道德的弱化、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民主精神体现不足、自由精神的缺乏。究其原因,从历史的角度看,有其不利于人文精神发展的因素;在经济上,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在政治上,源于民主法制体系的不健全;在文化上,由于价值相对主义的影响;在教育上,人文教育落后于世界水平。中国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但要遵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关注人性中有限性和超越性之间的矛盾,注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
【关键词】:人性 价值观 平等精神 自由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0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绪论7-12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7-8
- 二、国内文献综述8-10
- 三、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10-12
- 第一章 人文精神的理论概述12-27
- 第一节 人文精神相关概念界定12-21
-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12-16
- 二、人文精神的内涵16-19
- 三、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19-21
- 第二节 中国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21-27
- 一、中国古代人文精神(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21-22
- 二、中国近代人文精神(1840年至1949年)22-24
- 三、中国当代人文精神(1949年至今)24-27
- 第二章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分析27-38
- 第一节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27-30
- 一、人的个性的异化27-28
- 二、伦理道德的弱化28
- 三、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28-29
- 四、民主精神体现不足29-30
- 五、自由精神的缺乏30
- 第二节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30-35
- 一、中国人文精神缺失的历史因素30-32
- 二、市场经济的负效应32-33
- 三、民主法制体系的不健全33
- 四、价值相对主义的影响33-34
- 五、人文教育的弱化34-35
- 第三节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缺失的危害35-38
- 一、功利主义的盛行35-36
- 二、享乐主义的泛滥36
- 三、工具理性的扩张36-38
- 第三章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培养38-47
- 第一节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培养原则38-40
- 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作为目标38-39
- 二、关注人性中有限性与超越性的矛盾39
- 三、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39-40
- 第二节 中国当代人文精神培养的实现途径40-47
- 一、吸取中西方优秀文化40-41
- 二、弘扬以平等互利、诚信奉法为原则的理性精神41-43
-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规范43-44
- 四、正确认识价值多元44
- 五、提升人文素质教育44-47
- 结语47-48
- 注释48-50
- 参考文献50-52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52-53
- 致谢53-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谓人文精神[J];新长征;2000年01期
2 姜艺,王丽娟,马玉成,孙建翠,胡鸣;体育的人文精神[J];体育文史;2001年03期
3 刘京希;“人文精神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史哲;2001年04期
4 杨方;哲学的人文精神功能[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赵庆杰;塑造人文精神 提供终极关怀[J];世界宗教文化;2001年03期
6 薛留成;体育与人文精神刍议[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3期
7 孙伟平;在科学与人文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2年12期
8 徐惠民;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J];江南论坛;2002年08期
9 季相林;市场经济呼唤人文精神[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人文精神与今日社会[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丽莎;;人文精神的护理实践[A];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陈新汉;;文化、自由和人文精神[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许雯丽;;浅谈人文精神对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涂万作;;行走写作:人文精神与山水的对话[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华;;试论在电脑写作时代如何高扬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常江;;写作需要承载与发展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治淮;;也谈写作与人文精神[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黔辉;;写作:人文精神的接力棒[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袁修银;;人文精神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云;;让人文精神在素质教育中闪光[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人文大学副校长 陆祖汶;“人文精神”之我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程倩春;人文精神:传统与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3 宫希魁 戴学章 曲真儒;人文精神:现代化城市之魂[N];辽宁日报;2000年
4 仇忠海;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N];文汇报;2003年
5 赖邦凡(作者系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提炼重庆人文精神的三个原则[N];重庆日报;2006年
6 苟欣文 郭诏彬;培育当代重庆人文精神 提升重庆发展精神动力[N];重庆日报;2006年
7 邵康庆;重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见习记者 杨力叶;重视人文精神是全体桂林人的责任[N];桂林日报;2007年
9 见习记者 杨力叶;人文精神是软实力的核心部分[N];桂林日报;2007年
10 许承纪;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人文精神?[N];桂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年
2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桂芳;数字化技术时代中国人文精神解读[D];东北大学;2008年
4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7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丽萍;中西法的人文精神发展之比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梁向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志伟;论和谐社会视野下人文精神的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车丽娜;论现代科技与人文精神的互动协调发展[D];长安大学;2010年
5 周一鸣;20世纪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与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立荣;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现代意义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范宜涛;论武警学员人文精神的培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静;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精神的建构[D];郑州大学;2006年
9 刘军;论法律中的人文精神[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李凤;试论网络人文精神及其建构的实践基础[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培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8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