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互联网暴力的法律应对

发布时间:2020-10-10 08:1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技术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生活增加了新的挑战——互联网平台下的群体极化现象正是这样一种新的挑战。所谓的互联网平台下群体极化现象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表现形式:网络暴力。现行法律制度,对公民的人格权保护更多的是偏向于线下的实际权利层面,对于线上网络暴力造成的权益侵害,缺少有效的针对性规定。同时,由于网络暴力形式复杂多样、参与人员不确定、侵害结果难以界定等特征,也使得相应立法难度较大,对互联网群体极化现象的预防约束,任重道远。现行法律体系在网络暴力领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空白,对于网络暴力的产生和发展缺少约束力。在网络暴力的产生、发展和后果控制方面,现行法律体系较多的是在聚焦在法律原则方面,缺少具体的法律规则。随着互联网web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平台开始展现出更强的开放性、共享性、以及去中心化。网络信息不再由互联网公司或是互联网从业人员所发布的信息决定,用户更多的参与其中,由用户自身的交流分享和喜好来决定了互联网web2.0时代网络信息新格局。在新的网络格局下,线上生活与线下生活互动联系更加紧密,线下的交往模式逐渐往线上转移,线上的一些行为方式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现实生活,可以说线上线下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高度开放和自由化的互联网格局使得虚拟世界已经不再是严格的“虚拟”,而是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现象开始更多地被上传到网络,供网友讨论和分析;网络上一些过激言论或是行为,也随着现实生活的加入而具备了实际的侵害结果,“虚拟”由此转化成了现实,网络行为同样需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与制裁。互联网暴力现象的产生,给网络平台的秩序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让网络环境变得混乱无序,给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暴力行为还在通过网络环境的影响力对线下生活进行波及,不仅扰乱互联网行业的秩序,也对社会生活的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中,“人肉搜索”的出现对被侵害人的隐私权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由于人肉搜索的介入,网络暴力行为在通过互联网对相对人的精神权益进行侵害的同时,还有可能会转换成线下实体暴力侵权行为,严重影响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对身体健康都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暴力现象进行对比研究,从网络暴力萌发阶段开始,到事件发展以及后果控制等阶段,对国内外相关的法律应对进行分析比较,探究网络暴力的法律约束方法。同时探索互联网平台的行为模式,从事件初始阶段入手,掌握网络暴力的萌发根源,通过法律层面、网络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多角度对相关事件进行探讨。针对性的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法案,从立法角度、社会角度、个人角度出发,线上线下全方位探讨公民权益保护问题,力求最终实现维护网络秩序、维护社会秩序、弘扬法律精神的目的。本文从社会学角度着重分析了网络暴力现象生成的内在机制,对于如何避免事态发生,如何控制事态发展,以及如何削弱事件影响有着一定的指导性意义。不仅对预防和制裁网络暴力事件提出解决办法,也对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2.1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与写作目的
    (二)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三)国内外关于网络暴力防控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网络暴力的概念
    (一)网络暴力的定义
    (二)关于网络暴力内涵的相关讨论
    (三)网络暴力的分类
二、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
    (一)通过暴力言论扰乱社会秩序
    (二)通过侮辱诽谤侵害他人人格
    (三)通过道德审判绑架行为自由
    (四)通过人肉搜索侵害人格尊严
三、法律视角下我国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
    (一)现有法律对网络平台约束不足
    (二)现有法律对社会群体的引导不足
    (三)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四、防控网络暴力的法律对策
    (一)加强立法以完善网民权益保护制度
    (二)制定和推行实名认证制度
    (三)完善网络言论相关行为准则
    (四)修改法律以增强法律的可执行性
    (五)健全网络监督法律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富廷;;警惕网络暴力泛滥成灾[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郭探微;;47.22%的网友认为遭受网络暴力容易给人造成心理创伤[J];时代邮刊;2019年01期

3 刘昱;;网络暴力的法理学分析[J];法制博览;2018年36期

4 刘环宇;;浅析网络暴力的诱因及防治对策[J];视听;2018年01期

5 牛迪;;法律视域下的网络暴力[J];法制博览;2017年36期

6 王雅露;;网络暴力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年11期

7 蒋佩轩;;有关网络暴力的法律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年04期

8 王琛;;网络暴力的法律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年02期

9 蓝怡雪;;网络暴力的根源和影响及其应对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年28期

10 马静;洪韵;马在雯;周红蕾;;网络暴力的影响及其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心雨;刘娟;王晗;;大学生参与网络暴力的危害、原因及对策[A];第六届心理健康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郭光华;;网络暴力中“群体极化”倾向研究[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3 张蕾;;从网络流行语看网络生态的建设与治理[A];都市文化研究(第13辑)——社会思想中的空间、身份与政治[C];2015年

4 张永胜;陶云;;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倾向、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姜方炳;;“网络暴力”:概念、根源及其应对——基于风险社会的分析视角[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增明;孙俊才;赵连强;;大学生内隐自尊、内隐攻击性与网络行为关系探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北京网络“平安行动”成效显著[A];第3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涛;什么才是药家鑫案中的“网络暴力”[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陶涛 实习生 张翔宇;人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重判梁天琦法官遭网络暴力[N];环球时报;2018年

4 冯军福;警惕疯狂粉丝的网络暴力[N];河南日报;2018年

5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锋;澳大利亚民众声讨网络暴力[N];人民日报;2018年

6 陶凤;不要让网络慈善变成网络暴力[N];北京商报;2018年

7 张敬波;法德并举共治“网络暴力”[N];安徽日报;2018年

8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韩亚聪;南京“摔狗”事件凸显网络暴力之“嗜血”[N];中国妇女报;2018年

9 舒锐;别忽视网络暴力的法律责任[N];法制日报;2018年

10 王帝;拒绝网络暴力 请从以下做起[N];中国青年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泽丰;内蒙古阿拉善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冯韶璐;基于RFID技术的管壳式换热器全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3 董晓峰;互联网暴力的法律应对[D];中共中央党校;2018年

4 赵梦柯;网络暴力中法的价值冲突及化解的基本原则[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艾蔼;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及应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蔡新一;网络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8年

7 高鹏飞;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防治校园网络暴力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8 王志萍;我国网络暴力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9 姜珏鹂;网络暴力事件的信息传播与治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10 任锟;网络暴力的治理途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4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834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