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化视野下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8 11:26
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民主、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文将研究生作为一个特定知识群体,对其在读研期间的政治状况、政治意识和政治认同感的形成路径进行探讨,关键在于通过政治社会化的各种途径来引导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稳定认识。本文的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绪论,主要包括概念界定、研究综述、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这部分是文章的理论基础,具体阐述本文所要应用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为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问卷调查,包括问卷调查的内容与实施、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情况、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政治社会化为视野贯穿全部调查问卷过程,得出网络(手机)、家庭、学校、导师这四个主义方面在研究生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结论也成为本文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为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观形成的路径,其中包括家庭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学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大众传媒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这部分是具体说明四个政治社会化路径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联系。进而得出本文的第四部分,即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路径新探索,也是本文针对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路径而提出的一些解决办法,其中包括政治社会化路径现状的分析、政治社会化路径改进方法的分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研究生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64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问卷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内容与实施
一、 问卷设计的思路和目标
二、 问卷设计的内容
三、 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的统计情况
一、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结果
二、 数据分析和现状揭示:预先设想与现实调查结果的差距与比重分析
第二章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途径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 大众传媒的涵义
二、 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三、 大众传媒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第二节 家庭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 家庭对研究生价值观的影响分为三个程度
二、 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学校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创新
三、 学校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第四节 导师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 导师制的起源
二、 导师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章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路径新探索
第一节 传统与现实的理论交融——学校教育
一、 科学定位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 创新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
三、 提高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四、 健全研究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
第二节 不间断的精神信念教育——家庭教育
一、 家长在子女成长的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和分工
二、 及时了解子女思想状况,努力加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三、 家庭教育的方式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效果
第三节 从被动到自觉学习的转变——影视作品
一、 实现我国影视作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二、 影响作品的创作与内容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影视作品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感召作用:以《恰同学少年》为例
第四节 互动参与的灵活创新——网络
一、 重视发挥微博和微信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二、 实现微信和微博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
三、 规范研究生上网的环境和优化网络舆论氛围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60027
【学位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G643.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问卷调查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内容与实施
一、 问卷设计的思路和目标
二、 问卷设计的内容
三、 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的统计情况
一、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结果
二、 数据分析和现状揭示:预先设想与现实调查结果的差距与比重分析
第二章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途径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大众传媒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 大众传媒的涵义
二、 大众传媒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三、 大众传媒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第二节 家庭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 家庭对研究生价值观的影响分为三个程度
二、 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学校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二、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要创新
三、 学校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作用
第四节 导师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一、 导师制的起源
二、 导师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章 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路径新探索
第一节 传统与现实的理论交融——学校教育
一、 科学定位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 创新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
三、 提高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四、 健全研究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机制
第二节 不间断的精神信念教育——家庭教育
一、 家长在子女成长的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和分工
二、 及时了解子女思想状况,努力加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三、 家庭教育的方式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效果
第三节 从被动到自觉学习的转变——影视作品
一、 实现我国影视作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二、 影响作品的创作与内容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影视作品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感召作用:以《恰同学少年》为例
第四节 互动参与的灵活创新——网络
一、 重视发挥微博和微信在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
二、 实现微信和微博与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对接
三、 规范研究生上网的环境和优化网络舆论氛围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书,杨海龙;政治社会化的动力机制[J];北方论丛;1998年04期
2 田海舰;戴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7年01期
3 金源云;李国强;;影视作品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J];电影文学;2012年13期
4 胡海可,林华蓉;近二十年我国政治社会化研究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5 周光礼;吕催芳;;中国大学与政治社会化: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6 唐国军;;“修身”与“教化”:儒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论——儒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模式研究之一[J];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7 张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创新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万高;;简论政治文化[J];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陈章龙;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莫东江;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与教育(上)[J];青年研究;199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跃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凌昌;文化软实力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0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860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