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后巴黎时代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发布时间:2021-02-13 04:32
  2015年11月2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缔约方次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历经近半个月的谈判与磋商后,次月12日,缔约方最终就巴黎气候大会的会议内容达成共识,大会成果主要呈现在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巴黎协定》(下称“协定”)中。为展现作为气候大国的使命担当和历史责任感,中国早在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前5个月即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秘书处递交了负责任的国家自主减排目标。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是具体而紧迫的,由于受到自身国情限制和国际社会现实的双重压力,要减缓国内气候变化,并兑现《巴黎协定》项下中国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可谓道阻且长。本文从《巴黎协定》出台的背景,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在后巴黎时代兑现《巴黎协定》项下的承诺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最后一章,结合我国减缓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我国应借鉴典型国家和地区关于减缓气候变化所采取的立法措施,努力建成低碳、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此外还应加快内化《巴黎协定》为国内立法的步伐,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国际法治体系的建设。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主要思路
二 后巴黎时代国际社会减缓气候变化的成果及面临的挑战
    (一)后巴黎时代国际社会关于气候变化的谈判成果及其局限性
    (二)后巴黎时代我国减缓气候变化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挑战
    (三)本章小结
三 典型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进程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一)典型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进程
    (二)典型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三)本章小结
四 后巴黎时代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一)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法治现状及其局限性
    (二)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法律对策
    (三)对《巴黎协定》的总体反思及其与我国气候变化立法的衔接策略
    (四)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助力中国战略机遇期[J]. 阮宗泽.  国际问题研究. 2018(01)
[2]后巴黎时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J]. 张琪静.  环境与发展. 2017(10)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J]. 郝立新,周康林.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7(06)
[4]演变与应对:气候治理语境下国际环境合作原则的新审视——以《巴黎协议》为中心的考察[J]. 蔡守秋,张文松.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5]低碳技术的法律规制——以《气候变化应对法》(建议稿)相关条款为分析背景[J]. 周琛.  法学评论. 2016(05)
[6]减缓气候变化——对《能源法》的建议[J]. 梁颖.  法制博览. 2016(06)
[7]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J]. 曹明德.  中国法学. 2016(01)
[8]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若干思考[J]. 李艳芳,张忠利,李程.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9]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模式的选择[J]. 王灿发,刘哲.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5(06)
[10]利马气候大会成果分析与展望[J]. 吕学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02)

博士论文
[1]多层治理视角下欧盟气候政策决策研究[D]. 巩潇泫.山东大学 2017
[2]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 李盛.吉林大学 2012
[3]气候变化国际法问题研究[D]. 韩缨.华东政法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后巴黎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挑战与战略选择[D]. 陈思静.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31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31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