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文学作品的意义——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4 12:23
我国古代经典的文学作品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追求相契合。经典文学作品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接受度,有效促进初中生知识的实践与迁移。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文学作品,有利于改进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使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重要期的初中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形成对本民族思想道德的认同感,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文章来源】:教育观察. 2020,9(3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灵活教学形式,创新授课方式
(二)丰富教学模式,开展隐性课程
二、有效提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接受度
(一)借助文学作品的审美性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借助文学作品的逻辑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有效促进初中生知识的实践与迁移
(一)经典文学作品促进学生应用知识于实践
(二)文学作品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四、有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抵御糟粕文化
(一)增强民族自信心,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抵御不良文化风气的侵蚀
五、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聚焦传统经典 筑牢文化根基[J]. 杨朝明. 中国政协. 2020(08)
[2]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诗经》为例[J]. 黄水莲.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3]文学:人类的一种精神救赎——兼论文学的教育功能[J]. 秦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4]为文之魂——“文以载道”的当代意义[J]. 马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8(03)
[5]龚自珍社会史观述评[J]. 齐国华. 学术月刊. 1985(11)
本文编号:3082172
【文章来源】:教育观察. 2020,9(3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有效促进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灵活教学形式,创新授课方式
(二)丰富教学模式,开展隐性课程
二、有效提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接受度
(一)借助文学作品的审美性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二)借助文学作品的逻辑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有效促进初中生知识的实践与迁移
(一)经典文学作品促进学生应用知识于实践
(二)文学作品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四、有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抵御糟粕文化
(一)增强民族自信心,继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抵御不良文化风气的侵蚀
五、总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聚焦传统经典 筑牢文化根基[J]. 杨朝明. 中国政协. 2020(08)
[2]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诗经》为例[J]. 黄水莲.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3]文学:人类的一种精神救赎——兼论文学的教育功能[J]. 秦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4]为文之魂——“文以载道”的当代意义[J]. 马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98(03)
[5]龚自珍社会史观述评[J]. 齐国华. 学术月刊. 1985(11)
本文编号:3082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8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