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中隐性社会结构对司法裁判的影响及其调和——以张扣扣案为素材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19 19:06
在张扣扣案中,作为隐性社会结构的复仇文化下的共情效应,与作为显性法律结构的私力公权化了的制度性惩罚具有冲突的一面。但是由于定罪构造上的超稳定结构、司法者社会效应的考量、前案与后案之间不具有法定结构上的因果关系以及最高刑罚与罪行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可视化配置关系等原因,隐性社会结构对司法裁判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其对于法律事实的认定、法律的适用以及量刑裁量的影响都是辅助性的,而非运作性依据。但是私暴力复仇的悲剧也呈现出值得现代法律结构、司法系统进行反思的一面,需要调和三者之间的冲突,促进司法与社会的融洽相处。从方法论上而言,以一种现实主义的立场来研究司法个案,并非一定得出法律规范在司法裁判中处于边缘地位的结论,在特定的案件结构下,经验性的研究恰恰有时可以为法官的规范选择、规范约束提供社会科学的知识支撑。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张扣扣案的隐性社会结构:复仇文化下的共情效应
二、私力公权化了的制度性惩罚与私暴力复仇的冲突
三、隐性社会结构对司法裁判的影响及其限度
四、隐性社会结构与显性法律结构、司法裁判的调和机制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方式、策略及其风险与出路[J]. 侯明明. 法商研究. 2020(01)
[2]反思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J]. 雷磊. 法学家. 2019(04)
[3]推陈出新:“枫桥经验”之于中国基层司法治理的意义[J]. 于浩. 法学评论. 2019(04)
[4]行政犯裁判结构的功能性研究——以法律结构与社会结构互动机制为视角[J]. 孙树光. 政治与法律. 2019(06)
[5]中国法律中罪观念的变迁及其对当代刑法实践的影响[J]. 李勤通.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03)
[6]法秩序统一视域下的刑事违法性判断[J]. 吴镝飞. 法学评论. 2019(03)
[7]后果主义审判:源流、思维特征与理论定位[J]. 张顺. 北方法学. 2019(02)
[8]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论纲——“诉求—回应”互动模式的视角[J]. 侯明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9]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属于刑法的规制范围吗?——兼评《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J]. 叶良芳,应家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10]行刑鸿沟:实然、根据与坚守——兼及我国行政犯理论争议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 魏昌东.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1)
博士论文
[1]社会抗争理论视域下中国仇恨犯罪的治理研究[D]. 施鑫.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复仇型个案司法裁判干预因素分析[D]. 王启航.西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90071
【文章来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20,(02)CSSCI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张扣扣案的隐性社会结构:复仇文化下的共情效应
二、私力公权化了的制度性惩罚与私暴力复仇的冲突
三、隐性社会结构对司法裁判的影响及其限度
四、隐性社会结构与显性法律结构、司法裁判的调和机制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方式、策略及其风险与出路[J]. 侯明明. 法商研究. 2020(01)
[2]反思司法裁判中的后果考量[J]. 雷磊. 法学家. 2019(04)
[3]推陈出新:“枫桥经验”之于中国基层司法治理的意义[J]. 于浩. 法学评论. 2019(04)
[4]行政犯裁判结构的功能性研究——以法律结构与社会结构互动机制为视角[J]. 孙树光. 政治与法律. 2019(06)
[5]中国法律中罪观念的变迁及其对当代刑法实践的影响[J]. 李勤通.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03)
[6]法秩序统一视域下的刑事违法性判断[J]. 吴镝飞. 法学评论. 2019(03)
[7]后果主义审判:源流、思维特征与理论定位[J]. 张顺. 北方法学. 2019(02)
[8]中国社会的司法回应论纲——“诉求—回应”互动模式的视角[J]. 侯明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9]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属于刑法的规制范围吗?——兼评《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J]. 叶良芳,应家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10]行刑鸿沟:实然、根据与坚守——兼及我国行政犯理论争议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 魏昌东.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1)
博士论文
[1]社会抗争理论视域下中国仇恨犯罪的治理研究[D]. 施鑫.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复仇型个案司法裁判干预因素分析[D]. 王启航.西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9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9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