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法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5:21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立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纪律处分纠纷屡有发生,高校“无讼”历史终结,学生维权呼声高涨。一方面,随着法治的进步,目前高校与学生之间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国家立法的规范,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了基本的实施规则,要求学校遵守;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总体上比较抽象、粗疏,并且由于立法本身固有的滞后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高校享有较高的自主权,而权力扩张的本性极容易产生权力越界并侵害学生权利。如何在尊重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前提下有效约束高校学生纪律处分权,如何在学生权利被侵害后给予有效救济,充分落实处分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当下校生纠纷中被一再拷问的问题,也是推进依法治教、实现高校法治化管理的重要课题。 论文以高校学生纪律处分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分析、中外比较、文献查阅及个别访谈等,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系统梳理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地方规范性文件及代表性高校校规,对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进行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概括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其次,采取横向比较方法,从理论依据、规范依据及代表性高校校规三个方面,对英、美、德等三个国家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借鉴特别权力关系、重要性理论与自然正义原则等的合理内核,为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完善提供参考。再次,针对我国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模糊定位无法解答高校学生纪律处分权问题,借鉴国外关于公立高校法律定位的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进行探讨,以期厘清高校法律地位及其与学生法律关系,从而明确高校学生纪律处分权限,并进而保障学生权利。最后,从价值取向、制度规范、程序保障、权利救济、教育评价等不同层面,提出完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对策性思考。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缺乏法治精神与人文关怀,具体表现在制度缺乏规范性、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尚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学生权利救济途径不够畅通、高等教育管理尚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相较而言,英、美、德等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倾向于保护学生权利,相关处分制度明确、可操作性强,处分坚持遵循正当程序,对侵害学生权利的允许司法介入审查等。在制度反思与借鉴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校法律定位模糊。当前法律规范对高校“事业单位法人”的模糊定位,无法解答高校与学生间事实上存在的复杂关系,更未能明确高校学生纪律处分权限,高校办学自主权与学生权利时有冲突却得不到法律上的有效监督与救济。对此,结合我国高校的现实情况,从理论上提出高校实际上是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享有一定的公共权力并承担着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特定职能,其与学生间存在着复杂结构的特殊关系,当其履行特定公共职能时,其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行政法律关系。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高校有权对学生实施纪律处分,但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并且对于侵害学生基本权利的,应当为学生提供最大程度的法律救济,允许司法介入审查。因此,最终提出,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应当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意识与能力。建议以“学生权利”取向思路代替“管理目的”取向思路,以学生权利保护为核心,提升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立法层级,明确高校学生纪律处分权限,重视正当程序,畅通学生权利救济途径。同时,考虑到学生未来发展,高校应当重视处分后的教育评议,建立“服务消过”制度,允许受处分学生在劳动服务过程中认识和改正错误,对于确有悔改的,可以撤销其处分决定,并将处分材料从其档案中撤出。
【关键词】:高校 高校学生 纪律处分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27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0-17
  • (一) 选题缘起10-16
  • (二) 研究意义16-17
  • 二、概念界定17-20
  • (一) 高校17-18
  • (二) 高校学生18-19
  • (三) 纪律处分19-20
  • 三、研究现状20-24
  • (一) 文献情况20-22
  • (二) 文献综述22-24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24-25
  • 注释25-27
  • 第一章 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及其问题分析27-51
  • 一、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历史沿革27-32
  • (一) 探索阶段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27-29
  • (二) 创建阶段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29-30
  • (三) 发展阶段的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30-32
  • 二、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剖析32-43
  • (一) 国家法律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原则性较强32-36
  • (二) 地方性规范各有侧重36-38
  • (三) 高校内部规范不尽相同38-43
  • 三、对目前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批判43-50
  • (一) 制度缺乏规范性43-45
  • (二) 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尚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45-46
  • (三) 学生权利救济途径不够畅通46-48
  • (四) 高等教育管理尚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48-50
  • 注释50-51
  • 第二章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比较研究51-70
  • 一、英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及其启示51-56
  • (一) 纪律处分逐渐遵循“越权原则”和“自然正义原则”51-52
  • (二) 纪律处分主要依据为大学校规和判例法52-56
  • (三) 司法审查逐渐介入高校学生纪律处分56
  • 二、美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及其启示56-62
  • (一) 纪律处分更趋向于保护学生宪法权利57-58
  • (二) 规范依据主要为州的教育法和大学校规58-62
  • (三) 司法重点审查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程序62
  • 三、德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及其启示62-67
  • (一) 纪律处分从维护学校特权到兼顾学校与学生权利63-64
  • (二) 纪律处分更注重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64-66
  • (三) 司法重点审查是否遵守法律保留与比例原则66-67
  • 注释67-70
  • 第三章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涉及的三个核心法律问题70-94
  • 一、高校的法律地位71-80
  • (一) 国外高校的公法人化趋势71-73
  • (二) 我国高校法律地位的争论73-77
  • (三) 我国高校应属于公法人中的特别法人77-80
  • 二、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80-84
  • (一) 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争论80-83
  • (二) 我国高校与学生间存在复杂结构的特殊法律关系83-84
  • 三、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性质84-92
  • (一) 我国对高校学生纪律处分性质的判断摇摆不定85-87
  • (二) 台湾地区“释宪”案倾向司法介入87-89
  • (三) 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应分类看待89-92
  • 注释92-94
  • 第四章 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完善(上)94-121
  • 一、重建以学生权利为核心的价值取向94-103
  •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94-97
  • (二) 遵守“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97-98
  • (三) 兼顾学生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98-100
  • (四) 遵循有权利必有救济的原则100-103
  • 二、完善学生纪律处分的制度103-113
  • (一) 适用法律保留原则103-106
  • (二) 提升学生纪律处分的立法层面106-108
  • (三) 完善以学生权利为核心的高校校规108-113
  • 三、严明学生纪律处分的程序113-119
  • (一) 构建具有现代法律程序内涵的学生纪律处分程序114-115
  • (二) 重视处分决定前置程序115-117
  • (三) 完善处分决定程序117-118
  • (四) 关注处分决定后的程序118-119
  • 注释119-121
  • 第五章 我国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完善(下)121-143
  • 一、积极发挥教育申诉的自我纠正功能121-127
  • (一) 学生申诉制度的界定121-124
  • (二) 完善学生纪律处分的校内申诉制度124-126
  • (三) 完善学生纪律处分的教育行政申诉制度126-127
  • 二、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自主权的监督127-129
  • (一) 现行教育行政复议制度存在制度性障碍128
  • (二) 教育行政复议制度的具体构建128-129
  • 三、畅通学生权利救济的行政诉讼途径129-134
  • (一) 学生有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129-131
  • (二) 破除司法审查的门槛131-133
  • (三) 引入司法审查机制133-134
  • 四、建立“服务消过”制度134-141
  • (一) 构建“服务消过”制度的教育背景134-136
  • (二) 构建“服务消过”制度的理论基础136-138
  • (三) 构建“服务消过”制度的现实依据138-139
  • (四) “服务消过”制度的具体构建139-141
  • 注释141-143
  • 结语143-145
  • 注释144-145
  • 参考文献145-153
  • 后记153-1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谢芳;;美国高校学生违纪的准司法裁决制度探析——以陪审团制度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肖萍;胡汝为;;信访性质辨析[J];法学杂志;2008年04期

3 ;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行政诉讼案[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9年04期

4 张勇;;犯罪记录的负效应与功能限定[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2年06期

5 陈特;;对道德与法律的思考——浅谈道德法律化[J];法制与社会;2012年36期

6 向辉;解峰;;教育与处分相结合原则下的学生违纪管理模式[J];北京教育(德育);2011年12期

7 韩兵;;德国司法审查学校学生管理纠纷的理论与实践[J];河北法学;2010年02期

8 沈岿;;析论高校惩戒学生行为的司法审查[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范履冰;阮李全;;论学生申诉权[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10 马怀德;;公务法人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2年0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为禄;新时期高等教育法制建设进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纪律处分的法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1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