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社会网络基础变迁视角下村规民约的建构性脱嵌及其调适

发布时间:2021-05-16 09:12
  村规民约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只有嵌入特定的社会网络中才能发挥作用。传统时期的村规民约具有内生性,嵌入在传统乡村社会的"文化治理网络"之中,构成了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时期以儒家伦理、科举制、士绅、宗族等为支撑的"文化治理网络",被以现代政权、行政、制度以及现代文化为支撑的"组织整合网络"所替代。当前推行的村规民约是由现代国家力量建构的,脱嵌于当前乡村的社会网络,因而在乡村治理当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村规民约作为基层治理中"三治"融合的重要形式之一,要发挥预期的治理功能,需要根据乡村社会网络作出相应的调适,激活自治以培育内生性主体,践行德治以振兴文化基础,推行法治以优化国家"在场"方式。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41(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分析视角:非正式制度与社会网络的匹配
    (一)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村规民约
    (二)社会网络
    (三)非正式制度与社会网络的匹配:“嵌入”与脱嵌
四、文化治理网络与内生性嵌入:传统时期的村规民约
    (一)“文化治理网络”:传统时期村规民约的社会网络基础
    (二)内生性嵌入的村规民约
五、组织整合网络与建构性脱嵌:当代村规民约
    (一)乡村社会网络的变迁:从“文化治理网络”到“组织整合网络”
        1.政权整合。
        2.行政整合。
        3.制度整合。
        4.现代文化整合。
    (二)建构性脱嵌的村规民约
六、乡村振兴中村规民约的调适
    (一)激活自治:培育村规民约的内生性主体
    (二)践行德治:振兴村规民约的文化基础
    (三)推行法治:优化国家“在场”方式
七、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迈向善治:制度与乡规民约的契合逻辑与建构理路[J]. 张爱军,张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2]文化治理视角下的乡村文化振兴:价值耦合与体系建构[J]. 吴理财,解胜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我国乡村治理中乡规民约的再造与重建[J]. 孙玉娟.  行政论坛. 2018(02)
[4]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J]. 陈寒非,高其才.  清华法学. 2018(01)
[5]两种依赖关系视角下中国的“以文治理”——“以文化人”的乡村治理的阶段性特征[J]. 徐勇.  学习与探索. 2017(11)
[6]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J]. 周铁涛.  求实. 2017(05)
[7]村规民约的当代形态及其乡村治理功能[J]. 周铁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8]政府职能与分级诊疗——“制度嵌入性”视角的历史总结[J]. 姚泽麟.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3)
[9]传统乡规民约何以可能——兼论乡规民约治理的条件[J]. 周家明,刘祖云.  民俗研究. 2013(05)
[10]非正式制度与制度绩效——基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J]. 饶旭鹏,刘海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本文编号:3189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89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