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涵《新青年》时期民主启蒙思想
发布时间:2017-04-26 19:00
本文关键词:高一涵《新青年》时期民主启蒙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青年》由陈独秀1915年创办,高一涵是杂志创办初期最早加入的主编之一,《新青年》不仅为其提供了一个与封建专制政治、传统伦理道德相互对垒的论战场,更成为其民主启蒙思想孕育、发展、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高一涵《新青年》时期的民主启蒙思想,既是现实民主政治挫败催生的产物,又是《新青年》同人间思想的砥砺,以及高一涵自身融贯中西政治理念下相互借鉴的结晶。与同时期的进步启蒙者一样,高一涵遵循的民主启蒙路线,是以张扬“人”的权利为宗旨,从树立“人”的自觉心、培育共和青年着手。但作为“新青年”群体中为数不多的专门接受过政治学理论专业学习的启蒙者之一,高一涵的民主启蒙思想更彰显出其个人的学理性特色。 他在审视了西方人权观的基础上,以平等和自由为基本原则,重构了其理想中的人权观。高一涵一方面将自由与法治相关联,强调法律不能干涉人精神上的自由;另一方面,在自由与平等间寻找契合点,提出一种“平等的自由”,试图以此调整每个个体在实现自由权利问题上的平衡。在《新青年》前期,高一涵用调和的政治理论实现了其政治平等原则的自我架设,后期开始接触并吸纳马克思唯物史和经济学原理后,将目光从政治的平等权利移向经济的平等权利,显示出了其审时度势的战略发展眼光。继而高一涵从改造当代青年的旧道德为突破口,为青年提供了一套“胆、志、识”有机统一的“自觉之道”养成法,目的是唤醒青年的自觉,寻求政治、社会变革的有生力量。高一涵的民主启蒙思想并不是空中楼阁,他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种“自利利他型”的平衡社会观,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私益与社会公益并没有必然冲突,二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个人私益可以通过社会公益的实现得到满足,社会公益也可以在个人私益的满足下得到实现,从而构筑了小己私益与社会公益之间的平衡。在论及民主国家构建时,他提出三种现代民主国家应具备的基本理念,即主权在民、国权有限、以及依法治国,辩证的看待了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对于国家权力的边界,他认为国家权力不能染指人的精神、意志自由,只需保障个人自主、自愿的选择权。并且高一涵是坚定的法治主义者,他相信法律同国家一样,是用来维系、调节、保障小己权利的工具,法治是现代民主国家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总之,高一涵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启蒙者与政治思想家之一,其对西方近现代政治制度与思想变迁的深刻把握,提升了整个新文化运动的理论层次;其应对时势,在自我否定与扬弃中,完善与充实了自己民主启蒙思想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其民主启蒙思想中闪烁的理性光辉,使其当之无愧的成为“新青年”一代启蒙思想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高一涵 民主 启蒙 《新青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9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绪论9-13
- (一)选题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综述10-13
- 一、高一涵民主启蒙思想的形成13-22
- (一)社会政治现实的需求与契合13-15
- (二)《新青年》同仁群体的民主启蒙诉求与认知15-18
- (三)高一涵融贯中西政治理念的反思与借鉴18-22
- 二、民主启蒙思想的主题——人的觉醒22-34
- (一)发现“人”:以自由和平等为原则的人权观22-27
- (二)解放“人”:个人自由的实现基础27-30
- (三)塑造“人”:以培育青年为重的启蒙教育30-34
- 三、民主启蒙的路径探索——社会与国家观的构建34-48
- (一)对民初政治及旧观念的批判34-39
- (二)平衡社会观的创设39-42
- (三)现代民主国家构建的基本理念42-48
- 四、对高一涵民主启蒙思想的评介48-53
- (一)以政理启政例的新知48-50
- (二)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新50-51
- (三)民主启蒙中的理性光辉51-53
- 参考文献53-57
- 作者简介57-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汉全;;高一涵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冯天瑜;《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朱志敏;;高一涵论自觉心——五四启蒙一例[J];北京党史;2009年03期
4 张春丽;高一涵与五四爱国运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5 张春丽;浅析高一涵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人权思想[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张全之;在“民主”与“科学”的背后——重读《新青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董国强;论“五四”时期高一涵的自由主义观念[J];民国档案;2004年04期
8 朱志敏;论五四时期的平民主义思潮[J];近代史研究;1989年02期
9 张宝明;从学术与政治双重视角看《新青年》同仁时代的终结[J];江汉论坛;2004年07期
10 史云波;杜威中国之行对"五四"思想界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高一涵《新青年》时期民主启蒙思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2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