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法治评论何以提升“溶解度”

发布时间:2021-12-17 01:27
  <正>法治评论坚持用法治的视角观察社会,通过关注个案公平,给弱者传递法治温度,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这些新闻价值是建设法治社会不可缺少的力量。数字信息时代,法治评论之前的传播模式和影响力有所折损。对此,"液态"新闻业理论能够较好地解读原因。新技术和新应用促生了新的舆论生态格局,如何顺应这一潮流,提升"溶"于信息"洪流"的程度,发挥应有的功能,是法治评论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法治评论不是"免检品"复旦大学教授周睿鸣称目前 

【文章来源】:青年记者. 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法治评论不是“免检品”
    1.法治评论本身多被动发声
    2.当前法治评论多以文本或“文本+图片”形式呈现
    3.与读者互动不是法治评论的KPI
法治评论的品质不能丢
    1.以法治的眼光观照社会,弘扬法治价值
    2.以专业的视角解读新闻,预警并提供帮助
    3.以理性的思考评论时事,培养法治思维
    4.以犀利的笔调鞭挞丑恶,传递法治温度
提升法治评论的“溶解度”
    1.做强内容
        第一,再挖资源优势。
        第二,选题上不唯“流量”但须融入“洪流”。
        第三,多角度挖点。
    2.提高“颜值”
    3.挖掘新平台
    4.重视读者留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算法推荐类APP的使用及其影响——基于全国受众调查的实证分析[J]. 周葆华.  新闻记者. 2019(12)
[2]用户评论与替代性公共领域——我国网络用户参与新闻阐释的特征与效果[J]. 张小强,张萍,刘志杰.  新闻记者. 2019(12)
[3]“5G革命”下的传媒发展机遇与要点[J]. 喻国明.  新闻与写作. 2019(12)
[4]三足鼎立下的网络媒体的态势及其治理之策[J]. 李良荣,郭雅静.  国际新闻界. 2019(10)
[5]“转型”:观念的形成、元话语重构与新闻业变迁——对“澎湃新闻”的案例研究[J]. 周睿鸣.  国际新闻界. 2019(03)
[6]网络舆情治理的基本逻辑与规制构建[J]. 喻国明.  探索与争鸣. 2016(10)
[7]网络舆论中的“前10效应”——对网络舆论成因的一种解读[J]. 李良荣,于帆.  新闻记者. 2013(02)



本文编号:3539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539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a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