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程序构建
发布时间:2017-05-24 18:1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程序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肇端于2003年非典疫情中的行政问责制,曾在神州大地上挂起一股强劲的“问责风暴”,行政问责一时之间也曾被视为处理各类责任事故,缓解舆论压力、平息众怒的“万精油”。不得不承认这种“唯为政府官员是问”的问责制深深地冲击了我国传统上残留的“官本位”、“为官能上不能下”的封建思想残余,赢得了百姓的一片赞誉,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注入了一缕清风。但是,由于一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缺乏全国统一的制度性规定,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发展遭遇诸多现实困境,步履艰难,其中问责程序的缺失、程序混乱、缺乏规范化的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行政问责迈向规范化、法制化发展轨道的重要瓶颈。因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正当有效的问责程序对于规范当前我国行政问责运行机制,实现其吏治功效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行政问责制作为民主宪政国家制约公权力的重要制度之一,其发展的规范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政治开明的重要标尺。程序作为肆意的人治与法治的分水岭,是任何一项健全完备的制度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确保问责制迈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的保证。要构建科学完备的问责程序,关键要从观念上破除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弊病,树立行政问责当以程序优先的理念,遵循民主法治、规范协调、公正高效、全面完整的目标模式,沿着问责制实际运行的动态演变轨迹,深入分析问责实施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和每个步骤,从问责启动开始,经过问责实施阶段,到最后的问责救济和官员复出程序,将参与问责的各要素串联起来,科学分析、合理安排每个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以动态的思维勾勒出一个脉络清晰、逻辑严谨、环环相扣的程序体系。
【关键词】:问责程序 目标模式 启动问责 问责实施 问责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3
- 1.1.1 选题背景9-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21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6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6-21
-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21-23
- 1.3.1 研究的方法21
- 1.3.2 研究的思路21-23
- 第2章 行政问责程序之目标模式及原则23-33
- 2.1 行政问责当以“程序优先”为理念23-24
- 2.2 行政问责程序的目标模式24-28
- 2.2.1 民主法治25-26
- 2.2.2 规范协调26-27
- 2.2.3 公正高效27
- 2.2.4 全面完整27-28
- 2.3 构建行政问责程序应坚持的原则28-33
- 2.3.1 公开原则28-29
- 2.3.2 参与原则29-30
- 2.3.3 效率原则30-31
- 2.3.4 程序的可操作性原则31-33
- 第3章 行政问责程序之问责启动阶段33-45
- 3.1 发起问责33-40
- 3.1.1 问责发起主体33-37
- 3.1.2 问责发起的方式37-38
- 3.1.3 问责的范围38-40
- 3.2 启动问责40-45
- 3.2.1 问责启动主体40-43
- 3.2.2 问责启动步骤43-45
- 第4章 行政问责程序之问责实施阶段45-55
- 4.1 问责的调查程序45-48
- 4.1.1 问责调查的主体45-46
- 4.1.2 制作调查方案46
- 4.1.3 实施调查46-48
- 4.1.4 完成调查报告48
- 4.2 问责的决定程序48-53
- 4.2.1 问责决定的作出48-49
- 4.2.2 问责的责任体系49-51
- 4.2.3 责任的承担方式51-53
- 4.2.4 送达与执行53
- 4.3 相关制度的完善53-55
- 4.3.1 回避制度53-54
- 4.3.2 时限与期间制度54-55
- 第5章 行政问责程序之问责救济阶段55-67
- 5.1 内部救济程序55-57
- 5.1.1 申诉复审主体及审理方式56
- 5.1.2 申诉的条件56-57
- 5.1.3 申诉的处理结果57
- 5.2 外部救济程序57-59
- 5.2.1 国外行政问责司法救济的经验借鉴57-58
- 5.2.2 我国行政问责司法救济的改进58-59
- 5.3 官员复出59-67
- 5.3.1 对被问责官员能否复出的探讨59-60
- 5.3.2 对当前我国问责官员复出制的反思60-64
- 5.3.3 完善我国官员复出机制的理性思考64-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斌;郭鸿炜;;我国被问责官员复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2 孙彦军;徐寅杰;;“官员复出”何以触犯众怒——兼论“官员复出”的规范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钟毓宁,张七一,夏述云;关于行政问责制的探讨[J];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1期
4 肖艳辉,刘士平,秦巧玲;我国行政听证制度范围的缺陷及对策[J];法学杂志;2004年06期
5 赵晓伟;;略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与演变[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陈党;;论构建有效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7 高志宏;;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构成——兼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J];时代法学;2010年06期
8 杜钢建;;走向政治问责制[J];决策与信息;2003年09期
9 郭艳波;;浅谈新时期司法问责之推进[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贤明;政治责任与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J];政治学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党;行政问责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程序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9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