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7 13:18
本文关键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资源成为最宝贵的社会财富,个人信息具有重要的价值。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许多侵权现象,影响公众的正常生活,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迫在眉睫。虽然我国于2013年2月出台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但是仍然问题重重,有待解决。因此,本文立足于法理学视角,通过价值取向的分析,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现状进行学理分析,从而探索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法律的路径和措施。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实和态势,认真对待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确立以人为本,人权至上、法治、民主、权利保护等基本理念,兼顾个人利益、群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通过借鉴、吸纳欧美国家的先进的有益的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质的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多元多类型并存的个人信息权利法律保护体系,形成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的措施、机制和方式,形成富有成效的有益的法律保障和救济体制,从而充分地保障公民的个人信息权利,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利益。 本文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分析,从四个部分展开分析论述: 第一部分针对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权的内涵进行分析。首先对个人信息的概念做出辨析,其次对个人信息权进行了权利属性分析,,认为个人信息权具有双重属性,兼具人格权性质与财产权性质,很难将其归入具体的权利类别之中,进而得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独立的新型权利。 第二部分对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背后的法理予以分析,主要从两大方面解读立法的法理基础:一方面是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是现实基础。其一,理论基础分别从人本主义、人权理论、权利冲突论以及利益衡平论角度加以论述;其二,从个体、政府机关、商业机构这三种利益主体出发来论述立法应该尽快制定的现实需求。 第三、四部分是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存在冲突是必然的。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冲突和整合。第四部分在对欧美价值取向做出利弊分析之后,得出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应该坚持的价值取向。 第五部分立足于价值取向对我国立法现状、立法缺陷进行必要性分析,而后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做出几点设想。
【关键词】: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权 法治 权利保护 利益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
【目录】:
- 目录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7
- 一、个人信息及个人信息权概述17-24
- (一) 个人信息概述17-20
- 1. 概念辨析17-19
- 2. 法律特征19-20
- (二) 个人信息权概述20-24
- 1. 概念20
- 2. 权利属性20-22
- 3. 法律特征22-24
- 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理分析24-29
- (一) 理论基础24-27
- 1. 人本主义24
- 2. 人权理论24-26
- 3. 权利冲突论26
- 4. 利益衡平论26-27
- (二) 现实基础27-29
- 1. 个人利益需求27-28
- 2. 公共机关的信息管理28
- 3. 商业机构的利益诱导28-29
- 三、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价值取向29-40
- (一) 一般价值取向29-35
- 1. 正义——最高的价值追求29-31
- 2. 平等——首要的价值追求31-32
- 3. 秩序——基本的价值追求32-33
- 4. 自由——重要的价值追求33-34
- 5. 效益——必要的价值追求34-35
- (二) 利益取向35-37
- (三)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价值冲突与整合37-40
- 1. 价值取向冲突37-38
- 2. 价值取向整合38-40
- 四、欧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价值取向及启示40-46
- (一) 欧洲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法价值取向分析40-41
- 1. 欧洲国家个人信息保护法现状40
- 2. 价值取向分析40-41
- (二) 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价值取向分析41-43
- 1. 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现状41-42
- 2. 价值取向分析42-43
- (三) 欧美两大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43-46
- 1. 对比分析43-44
- 2. 对我国的启示44-46
- 五、有关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思考46-52
- (一)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发展状况46-50
- 1. 立法现状46-47
- 2. 立法缺陷47-48
- 3. 立法必要性分析48-50
- (二) 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几点思考50-52
- 1. 立法基本原则50-51
- 2. 立法模式选择51-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鲭;董娇蕊;;网络隐私传播现象探析[J];东南传播;2009年04期
2 胡水君;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与公民[J];法学研究;2003年03期
3 易继明;周琼;;论具有人格利益的财产[J];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4 谢天;邹平学;;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模式探析[J];岭南学刊;2011年02期
5 刁胜先;;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兼论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精神利益与物质利益[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5期
6 叶六奇;;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基础[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7 李春明;王金祥;;以“法治认同”替代“法律信仰”——兼对“法律不能信仰”论题的补充性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梅绍祖;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础性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齐爱民;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法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0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0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