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1:03

  本文关键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安全的食品是人类生命健康重要的物质支撑,体现了一国经济和法治文明发展的程度。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仍较为严峻,食品安全成为民众的关注热点,并屡屡将问题所在归结政府监管不力。然而,食品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的政府监管并不能有效解决。2015年,“社会共治”第一次被纳入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总则中,成为食品安全治理的原则之一,并规定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及公众等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应承担的责任。诚然,法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从提出到实现仍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本文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保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及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国内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等。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价值目标与理论依据。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法律保障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并对欧盟及美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中有关社会共治的法律制度及做法进行梳理,进而借鉴其经验建立健全我国社会共治的法律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安全是我们生存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条件,食品安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便是安全;一般而言,市场经济规律与政府监管是调节市场的有效方式,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是市场及政府双失灵而导致的。因此,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论依据之一;民主国家公民主权理论强调公民平等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以参与制的民主补充代表制民主不足,社会共治追求多元主体共同发挥治理作用。因此,民主国家公民主权理论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论依据之二;合作行政理论将行政管理下的“服从模式”转变为公共治理中的“合作模式”,社会共治亦是在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在平等合作的条件下开展治理工作,合作行政理论对于社会共治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合作行政理论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论依据之三。当前,我国政府监管部门经历多次改革,但制售假劣食品等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笔者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治理主体出发,分析我国现有制度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将主要原因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在食品安全供给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问题食品在市场上有机可乘;二是部分从业者为了获取暴利,恶意制售假劣食品,缺失诚信,行业道德下降;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缺乏规范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能;三是食品安全治理主要依靠政府监管,政府监管存在监管体制不顺、监管方式简单及工作效能有待提高等问题;四是由于社会共治的法律体制不健全,导致其他社会治理主体发挥作用的空间较小,没有充分发挥治理优势互补作用。概括而言,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是制度性因素导致治理主体治理效果不明显。欧盟及美国也曾经历过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二者均在不同层面激发社会主体的活力开展了社会共治。笔者对二者的法律体系及治理实践中的有益经验进行了讨论,希冀对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法律保障起到借鉴之用。为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法律制度,笔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体的治理功能定位,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政府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的主导型主体,行业协会是社会共治中的社会型主体,生产经营者是社会共治中的市场型主体,社会公众是社会共治中的基础型主体。要充分发挥上述主体的作用,我们还应该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全面系统的食品信息制度、食品安全公众有奖举报制度及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等来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关键词】:食品安全 社会共治 法律 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引言13-22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5
  • 1.1.2 研究意义15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5-20
  • 1.2.1 国内文献综述16-18
  • 1.2.2 国外文献综述18-20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20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目标20-21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21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21-22
  • 第2章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基本理论22-30
  • 2.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概念22-24
  • 2.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价值目标24-25
  • 2.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理论依据25-29
  • 2.3.1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25-26
  • 2.3.2 民主国家公民主权理论26-27
  • 2.3.3 合作行政理论27-29
  • 2.4 小结29-30
  • 第3章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保障的现状及问题30-42
  • 3.1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保障的现状30-35
  • 3.1.1 行政主体的监管职责与法律依据30-31
  • 3.1.2 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现状与法律依据31-32
  • 3.1.3 食品生产经营者现状与法定自律制度32-34
  • 3.1.4 公众参与治理的现状与法律依据34-35
  • 3.2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保障中存在的问题35-41
  • 3.2.1 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35-37
  • 3.2.2 行业协会自律中存在的问题37-38
  • 3.2.3 生产经营者自治中存在的问题38-39
  • 3.2.4 公众参与共治中存在的问题39-41
  • 3.3 小结41-42
  • 第4章 国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治化的实践与经验42-50
  • 4.1 欧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治情况42-46
  • 4.1.1 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42-43
  • 4.1.2 欧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体43-46
  • 4.2 美国法治化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46-49
  • 4.2.1 美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法律体系46-47
  • 4.2.2 美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制度特点47-49
  • 4.3 小结49-50
  • 第5章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法律保障的完善50-62
  • 5.1 明确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体的法律职责50-55
  • 5.1.1 以政府监管作为社会共治的主导力量50-51
  • 5.1.2 以行业协会作为社会共治的社会力量51-52
  • 5.1.3 以生产经营者作为社会共治的市场力量52-53
  • 5.1.4 以社会公众作为社会共治的基础力量53-55
  • 5.2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法律制度保障55-61
  • 5.2.1 提高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立法质量55-56
  • 5.2.2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建设的法律制度56-58
  • 5.2.3 完善食品安全公众有奖举报的法律制度58-59
  • 5.2.4 完善食品安全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59-61
  • 5.3 小结61-62
  • 结论与展望62-64
  • 1、结论62-63
  • 2、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7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晖;任端平;;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法律体系浅析[J];食品科学;2008年09期

2 汪江连;;行走于破解与重构之间——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强制性”的规范法学解读[J];行政与法;2009年08期

3 吴祖强;;走出食品安全标准之乱象[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6期

4 吴应海;;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削足适履[J];法人;2011年11期

5 ;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J];民主;2012年03期

6 杜春江;;多方构筑监管体系[J];江淮法治;2013年13期

7 张飞天;为了让百姓吃得安心 食品安全监管必下狠心——写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报告审议之后[J];中国人大;2005年15期

8 廖雄军;余贞备;;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与制度创新——广东省“食品安全与监督管理”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2期

9 肖红;;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世纪行;2007年03期

10 吕西;;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确保首都食品安全[J];北京观察;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秀芳;;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安洁;杨锐;;山东省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划与建设研究[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3 刘冠军;;我国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A];2006-2007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08年

4 童涛;;以人为 本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自林;;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程科;谢健;;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创建食品最安全城市[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A];农业标准化文件汇编[C];2005年

8 蒋士强;;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当前的形势与应对[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周绪宝;;10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原因剖析与对策刍议[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欧朝法;;以人为本,关注食品质量安全——浅淡如何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立公 唐迎;澳大利亚如何制定食品安全标准[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米立公 唐 迎;澳大利亚重视食品安全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记者 马文生;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正式启动[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胡立彪;让食品安全标准强大起来[N];中国质量报;2010年

5 何勇;安全标准不是食品安全的保证书[N];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吴砾星;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建设[N];农民日报;2012年

7 杨于泽;食品安全标准:一种现代性困境[N];长江日报;2012年

8 山东省政协委员 姜国胜;食品安全标准层次不清[N];江淮时报;2012年

9 沈晓晨 记者 陈银江;吉林全面启动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10 ;着力推进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食品安全信任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臧立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白丽;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华书;食品安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叶海燕;食品安全供求的成本收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8 何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喇延真;清真饮食文化及其食品行业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何猛;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研;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分析[D];湘潭大学;2013年

2 王慧;食品安全事件微博舆情演变研究(2013-2014)[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晶;食品安全公共警告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4 王娟;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D];河北大学;2014年

5 魏安逸;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炳钧;食品监管渎职罪司法适用困境及对策[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悦;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疑难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8 邓欣茹;云南食品安全监管效率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升麒;云南省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洪芬;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5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45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