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20:13
本文关键词: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现代复杂社会的整合问题,应对西方民主政治遇到的合法化危机而构建的,它要求国家必须制定具有规范有效性的法律和政策,以此维系社会团结。其理论奠基在交往理性的哲学基础之上。交往理性是主体间以日常语言为媒介、以达成理解共识为目的的一种交往能力。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由意识哲学向交往哲学范式的转变,突破了以往哲学对主体的理解,从而打破了单纯追求竞争性成功的西方主体性哲学的理论范式,开启了通过视角转换而达至相互理解、形成共识的交往理性的新思路,为其协商民主理论奠定了基础。 哈贝马斯认为,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上的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既包括在一般意义上对商谈原则和民主原则进行准确的界定,对横向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系进行商谈式重构,又包括法治国家在现实层面上必须坚持的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保护原则、行政合法律性原则、国家与社会分离原则。没有一般意义上对商谈原则、民主原则以及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商谈式重构,法治国原则就没有普遍理论作为参照;同样,没有法治国原则的具体制定,一般意义上的商谈原则、民主原则和公民基本权利体系就只能是抽象的存在。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基于自由主义的宪政民主建制,融汇了共和主义聚集多元意见的平等参与原则,以此为基础,他设计出一个独特的商谈程序—“双轨式商谈政治”。这种设计将正式决策机制与非正式的讨论机制区分开来,正式的决策机制指的是以选举和议会为中心的宪政民主制,非正式的讨论机制依赖于市民社会、政治公共领域等生活世界的积极因素。他把非正式的商谈机制称之为“发现性语境”,把正式的商谈机制称之为“证成性语境”,前者主要负责发现各种有广泛影响的意见并提供给后者,后者主要负责审议前者并据之制定出政策或者法律。这两者相辅相成,强化了协商民主在程序方面的有效性运作。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的规范性要求,必须应用于复杂社会的民主实践并得到民主经验的确认。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的研究,就是要解决协商民主理论的规范性要求与其社会背景的事实性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外在张力。它为协商民主提供一种社会学模式,奠定协商民主理论的现实基础。在哈贝马斯看来,市场经济的自由平等交换的契约原则塑造了公民的主体意识和平等观念,为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观念前提。市民社会为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基础,社团、组织和运动作为市民社会的三种商谈性配置在联合个人力量,集体表达公众舆论,在对政治系统施加压力方面发挥了其民主潜力。法治国家为公共领域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保障。如果法治国家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私人领域的完整性就无从谈起,那么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公共领域更不可能产生。 本论文将着力从我国学界普遍忽略的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第一,哈贝马斯认同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强调从物质利益出发研究政治,肯定经济上的不平等是政治不平等的基础。第二,在哈贝马斯关于协商民主的讨论中,法律是贯穿其理论始终的一条主线,因此他力图围绕合法之法的形成展开协商民主问题的全部论述。第三,在关于公共领域问题上,他主张交往性而不是公共性是公共领域的本质特征。第四,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无论是对西方后继的协商民主理论、还是对欧盟的民主政治建设都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哈贝马斯 协商民主 交往理性 法治国家 公共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08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导论13-26
- 第一节 研究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背景和意义13-15
- 第二节 学界关于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15-21
- 一、国外对该问题的研究15-20
- 二、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20-21
- 第三节 本文对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思路及其创新之处21-26
- 一、本文对该问题的研究思路21-23
- 二、本文对该问题的创新之处23-26
- 第一章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26-58
- 第一节 西方民主政治的流变26-32
- 一、古代西方的民主政治26-28
- 二、中世纪西方的民主政治28-30
- 三、现代西方的民主政治30-32
- 第二节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媒介:法律32-38
- 一、传统社会的整合机制32-34
- 二、现代社会的整合机制34-38
- 第三节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机制:代议制民主38-44
- 一、代议制民主产生的时代背景39-42
- 二、代议制民主的模式42-44
- 第四节 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危机:法律的合法化危机44-58
- 一、多元主义民主的双重困境45-48
- 二、经济学民主的合法化匮乏48-53
- 三、系统际民主的导控匮乏53-58
- 第二章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哲学基础58-82
- 第一节 交往理性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哲学基础58-72
- 一、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58-63
- 二、交往理性与交往行动63-65
- 三、交往行动的三种形态65-69
- 四、话语共识真理观69-72
- 第二节 交往理性概念是对实践理性和公共理性概念的批判继承72-82
- 一、康德的实践理性(Practic reason)概念72-73
- 二、罗尔斯的公共理性(Public reason)概念73-76
- 三、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Communicative reason)概念76-82
- 第三章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内容82-118
- 第一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一般原则82-89
- 一、商谈原则与民主原则82-84
- 二、作为一个权利体系的民主84-87
- 三、法律商谈的类型87-89
- 第二节 协商民主的法治国原则及其建制89-103
- 一、人民主权原则及其建制89-96
- 二、保护公民权利原则及其建制96-98
- 三、行政合法律性原则及其建制98-100
- 四、国家与社会分离原则及其建制100-103
- 第三节 协商民主的模式103-118
- 一、经验性民主模式的批判104-107
- 二、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的双轨制模式107-113
- 三、协商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完善113-118
- 第四章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社会基础118-149
- 第一节 公共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118-130
- 一、公共领域的基本概念119-126
- 二、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126-130
- 第二节 公共领域的社会基础130-141
- 一、市场经济与公共领域131-135
- 二、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135-138
- 三、法治国家与公共领域138-141
- 第三节 公共领域的民主潜力141-149
- 一、公共领域所具有的民主潜力141-144
- 二、公共领域与政治系统的互动144-147
- 三、政治系统所具有的双重困境147-149
- 第五章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之影响149-177
- 第一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理论影响149-161
- 一、对第二、三代协商民主理论的持续影响149-154
- 二、对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的启示154-161
- 第二节 协商民主理论的实践意义161-177
- 一、推动了欧盟的民主政治发展162-166
- 二、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启迪166-177
- 结论177-178
- 参考文献178-183
- 一、中文文献178-181
- 二、英文文献181-183
- 致谢183-18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曼;韩旭;;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张忠利;刘春兰;;韦伯科层制理论及其蕴含的管理思想[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斯蒂芬·艾斯特;蒋林;李新星;;第三代协商民主(上)[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3期
4 姚大志;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5 陈文滨;;西方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中世纪基础[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高瑞华;;走出虚幻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克罗茨纳赫时期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J];理论界;2006年06期
7 黄洋;;古代与现代的民主政治[J];史林;2007年03期
8 马拥军;民主与法治:哈贝马斯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5期
9 阎孟伟;;公民权利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聚合点[J];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10 李远行;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民主观述评[J];政治学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闻;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66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