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中国国情下国际劳工标准遵守理论的局限与中国之选择

发布时间:2017-06-25 06:05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情下国际劳工标准遵守理论的局限与中国之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国际关系遵守理论对国际劳工标准的遵守动机和机制有着不同的解释,主流的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理论在解释中国对国际劳工标准的遵守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各遵守理论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国际劳工标准本身的特性导致了传统遵守理论在遭遇中国国情时的悖论。国际劳工标准本土化不仅能解决中国劳动领域的失调与冲突,还能改善劳动立法的缺陷。中国应根据现有格局重新梳理遵守国际劳工标准的动机并采用优先提高与比较优势无关的国际劳工标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建立专门的贸易与劳工挂钩的国际组织、借助区域协议的方式实施国际劳工标准。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遵守理论 国际劳工标准 局限 中国国情 对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现行社会立法实施效果与影响研究—以工伤保险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为对象”(10AZD024)资助
【分类号】:F249.2
【正文快照】: 一、传统国际劳工标准遵守理论的局限(一)传统国际劳工标准遵守理论的内容当前有许多国际关系遵守理论都能解释国家遵守国际劳工标准的原因,其中较为流行的遵守理论流派包括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四种。(新)现实主义的主流观点认为在世界无政府状态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林彬;;为什么要遵守国际法——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质疑与反思[J];国际论坛;2006年04期

2 随新民;国际制度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新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范式比较[J];学术探索;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地区秩序构建:一种分析框架[J];当代亚太;2010年02期

2 何志鹏;;国际法的遵行机制探究[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3 谌华侨;;国际机制有效性透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贾烈英;;国际制度的有效性:以联合国为例[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1期

5 宋雅琴;;世贸组织《政府采购协议》有效性研究[J];公共管理评论;2011年01期

6 赵可金;;从旧多边主义到新多边主义——对国际制度变迁的一项理论思考[J];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06年00期

7 叶江;谈谭;;试论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及其缺陷——以国际安全制度与人权制度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2期

8 唐颖侠;;试析遵守问题与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9 姜世波;;习惯国际法真的是一个幻象吗?——美国学者的博弈论研究述评[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8年02期

10 刘志云;;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回顾与展望[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贾烈英;无政府性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4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曲延英;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乾坤;大国权力与地区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7 李小军;导弹扩散及其控制制度[D];复旦大学;2006年

8 戚洪国;国际合作的制度取向[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云芳;走向有效的多边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刘宏松;国际防扩散体系中的非正式机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冰莹;惩治海盗的国际法律制度的重构[D];吉林大学;2011年

2 许善品;论中印反恐合作[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蕊;国际气候合作制度的有效性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4 黄忻;跨境酸雨污染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5 肖新;新制度主义视野下的国际反恐合作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滕桂青;南中国海问题的外部因素及其对区域安全机制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曹艳华;国际环境合作中的制度效用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王璐;冷战后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楠;反扩散与不扩散:当前国际防止核武器扩散中的争论[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博媛;八国集团遵约状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格雷戈里·A·卡尔德拉,詹姆斯·L·吉布森;欧盟的民主与合法性:法院及其公众基础[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02期

2 郑永流;法的有效性与有效的法──分析框架的建构和经验实证的描述[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2期

3 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世界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目的论与无政府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妮;;浅谈国际劳工标准统一化进程及中国的应对措施[J];湖湘论坛;2006年01期

2 李春光;;漫谈“国际劳工标准”[J];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05期

3 唐锋;;企业社会责任和国际劳工标准的结合与推行[J];经济论坛;2007年22期

4 李文沛;;国际劳工标准在我国的适用——富士康员工连环跳楼事件深度审视[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蔡雨成;;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外贸影响及应对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8期

6 考什克·巴苏,王传辉;国际劳工标准和童工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7 张利萍;;国际劳工标准、国际贸易与我国劳工标准[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李慧芳;;“本土化”视野下的国际劳工标准[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William B.Gould IV;张倩;;国际劳工标准的理念[J];中外法学;2006年05期

10 胡瑾;;论国际劳工标准与农民工权益保护[J];法学评论;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俊毅 实习生 蔡小华;国际劳工标准研讨会在漳召开[N];闽南日报;2008年

2 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独特的国际法[N];工人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静;推进国际劳工标准在中国实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4 王燕坊;佘会霞:劳工标准问题对中国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实施与监督[N];工人日报;2005年

6 林燕玲;国际劳工标准:作用与影响[N];工人日报;2005年

7 东北财经大学 孙劲悦;中国劳动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对接[N];国际商报;2008年

8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程延园;招聘如何向国际劳工标准靠拢[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9 吕静;“劳动神圣”以何为据[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10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 赵国伟;国际劳工标准背景下的中国劳动立法解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佘云霞;国际劳工标准:演变与争议[D];外交学院;2005年

2 杜晓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琳;国际劳工标准的法律制度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孙宇;国际劳工标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张微;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朱星宇;贸易自由下的国际劳工标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师坤;论国际贸易中的国际劳工标准及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p

本文编号:481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81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3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