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德法兼治

发布时间:2016-05-26 14:08

  本文关键词: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德法兼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安大学》 2009年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德法兼治

刘京雷  

【摘要】: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深厚的理论渊源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写入党的正式文件和国家宪法。法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无疑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论是从其要素上还是从其内容上,都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分类。但无论从哪些方面来分,我们都会发现,其中,道德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起重要作用,德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这种治国方略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德主刑辅”传统治国思想的“扬弃”。同时,它在含义上与本质上与传统意义上的德治法治又都有着根本的不同,它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原则,紧紧植根于现时代的中国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需要,是既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治国方略。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当代中国德法兼治理论,即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德治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的反映,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支持,互为表里,道德渗入法律,法律体现道德精神。道德能为法治提供支持与保障,立法活动需要道德指引,司法主体需要道德能力保证,社会成员的守法心态需要道德制约;在法律不能的层面需要道德来调控,法律通过自己的规范、监督、保护、扬弃和促进等作用对德治加以支持和保障。 本文从“德法兼治”的角度阐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初步揭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采取“德法兼治”的联系,探求运用“德法兼治”达到“和谐社会”的途径。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一、德法兼治存在的合理性10-22
  • (一) 德治的内涵10-12
  • (二) 法治的内涵12-13
  • (三) 单纯实行德治、法治的局限13-20
  • 1、单纯实行德治的局限13-16
  • 2、单纯实行法治的局限16-20
  • (四) 德治与法治优势互补20-22
  • 二、德法兼治的历史进程22-31
  • (一) 古代中国德法兼治思想的演进22-27
  • 1、中国传统德法兼治思想的演进22-25
  • 2、传统德法兼治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25-27
  • (二) 现代中国德法兼治思想的演进27-31
  • 1、毛泽东德法兼治思想27-28
  • 2、邓小平德法兼治思想28-29
  • 3、江泽民德法兼治思想29-30
  • 4、胡锦涛德法兼治思想30-31
  • 三、德法兼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31-34
  • (一) 保障和谐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31-32
  • (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32-33
  • (三) 完善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关键33-34
  • 四、德法兼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实践34-46
  • (一) 和谐社会的内涵及特征34-36
  • 1、和谐社会的内涵34-35
  • 2、和谐社会的特征35-36
  • (二) 德法兼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实践36-46
  • 1、“依法治吏”与加强“官德”相结合36-39
  • 2、“依法治民”与加强“民德”相结合39-41
  •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德治体系41-43
  • 4、借鉴西方社会政府道德和公民道德建设经验43-46
  • 注释46-48
  • 参考文献48-50
  • 后记50-51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哲;;地方法治建设的法理与实证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朱世英;赵翠娟;;古代法家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3 张吕好;;辛亥百年的法治启示[J];民主与法制;2011年18期

    4 冯琳;;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法理思考[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成海军;陈晓丽;;中国儿童福利法治建设及其不足[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1年04期

    6 赵化民;李学迎;李大杰;;和谐、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徐媛媛;;浅谈当代中国的法治精神[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8 方晓琳;冯琳;;“药家鑫案”引发关于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再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9 赵敏;;浅析解放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10 张中华;;现阶段加强我国法治建设的理性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钊;;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及其“合法性”理论问题研究[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黄亚妮;;儒家法律思想对我国廉政建设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 方开玉;;走出档案法治建设的误区[A];新时期档案工作论文集[C];2005年

    4 王津秋;杜以同;;2008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体育法治建设[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5 任莹斐;;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完善措施[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王刚;;法治建设:构建和谐海关的必然途径[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7 田忠承;;切实加强法治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海关[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8 林志勇;李庆华;石向阳;;加强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海关的内在要求[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9 张俊明;;民主党派是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龚恒超;;和谐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失衡治理法治进路——基于董必武法律思想的精髓[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文 张楠楠;[N];吉林日报;2008年

    2 如皋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陈慧宇;[N];江苏法制报;2008年

    3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袁曙宏;[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张黎明;[N];金华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陈广娟;[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记者 郭桂花 实习生 郑芬芬;[N];厦门日报;2008年

    7 景明;[N];无锡日报;2008年

    8 记者 赵擎;[N];绍兴日报;2008年

    9 许素洋 菏泽市人大常委会;[N];菏泽日报;2008年

    10 婷婷;[N];云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当代中国政法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陈立龙;法治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崔德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5 杨文华;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7 董欢;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姒鹭;行政伦理法治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田俊峰;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周志钧;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建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刘京雷;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德法兼治[D];延安大学;2009年

    3 胡茂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晖;食品安全法治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吴琪琪;党群关系和谐化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刘中元;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D];山西大学;2006年

    7 王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与青年工作走势[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彩云;试论公民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董立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矛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石艳霞;道教伦理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德法兼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0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