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网络民意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发布时间:2016-05-28 05:19

  本文关键词:网络民意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财经大学》 2012年

网络民意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曹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人类社会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在各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政治生活领域,互联网为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渠道和工具。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新的舆论空间,同时催生了网络民意这一新生事物的形成。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力度也在逐步加强。在信息、高速流转与发达的网络时代,社会公众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式与内容逐渐在网络民意的表达上体现出来。 本文将网络民意、网络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新的发展、网络民意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主要说明网络民意在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网络民意的产生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逐步成为社会公众进行民主参与的有力工具,从网络民意这一视角着手,为我们探索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网络民意在民主政治中扮演什么角色以及网络民意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针对网络民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因循利导,提出相关性对策,力求降低消极性因素的影响,正确引导网络民意,促使网络民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为我国现阶段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时期,网络民意带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已经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本文将社会热点事件作为研究网络民意的切入点,解析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网络民意表达之间错综复杂的影响关系,希望能够理性地探讨这一新生事物的存在及发展现状,探讨网络民意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以及由网络民意所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针对网络民意在一定状态下存在的非理性和非主流性特征,提出相关性对策,以期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也是我们研究目的之所在。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网络民意的概述,这部分首先界定网络民意的概念,分析其特征,研究网络民意在我国的缘起与发展,概括我国网络民意出现的形式载体。第二部分是网络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发展。明确民主政治的内涵,概括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相对于传统民主政治建设内容,网络作为新的信息渠道,也将成为我国公民新的权利诉求渠道。伴随着我国网络民意的产生与发展,网络民意也是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网络时代转变了执政的方式。因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我国民意表达的方式。第三部分研究网络民意在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首先,在积极方面,网络民意完善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主要体现在立法层面。同时,网络民意在我国政府决策和舆论监督中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网络民意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看到网络民意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网络民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消极作用。着重分析网络民意所引发的网络群体事件。第四部分针对综上所述,明确网络民意自身存在的问题,应该理性看待网络民意,甄别网络民意的真假,引导与监督网络媒体,完善网络管理的规范与制度化,提出可行的相关性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针对网络民意研究的时间相对较晚,相关的理论还是不够成熟.大部分学者都是在表面层次研究.对网络民意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众多论文中只做现象性分析,没有详细分析网络民意的特征、属性等。关于网络民意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关系的研究也较少。总体而言,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当前我国学者对网络民意的研究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并没有进一步深入发展。借助多种学科,从交叉的视角看问题,学者试图在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下,指导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基于众多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民意的研究,网络对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新的变化的研究,以此来深入探析网络民意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可行性措施。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即通过平时收集、查阅关于网络民意研究的论文以及报刊等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地整理,初步了解关于网络民意的研究成果,引用众多学者的相关观点,整理此方面的材料,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张;案例分析法,引用最近的网上焦点问题和热点案例,阐释网络民意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综合多种学科研究法,在借鉴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试图找寻正确引导网络民意、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性对策。网络民意是一种新生事物,以互联网为载体来体现民情民意的方式下研究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可以说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通过近年来发生的关于网络民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来分析网络民意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 网络民意的探析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可供参考的相关研究成果有限。网络民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话题,相对来说,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多为报刊资料上的文章,多数是对微观问题和具体的新闻事件地关注,没有更多理论的支撑,缺少理论上把握的深度。针对一些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难以把握。网络民意的复杂性。网络民意议题广泛,形式多样,同时,网络更新迅速、变化快速,这在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是存在困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2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剑仑;论当代中国行政监督[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淑华;权利与权力双重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朱丽峰;论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D];吉林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慧茹;;试论网络民意的形成及特征[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何威;略论民意的形成[J];当代传播;2003年04期

3 刘祖华;;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J];党政论坛;2007年05期

4 汪习根;在冲突与和谐之间——对司法权本性的追问[J];法学评论;2005年05期

5 王文科;;网络问政:民意的舆论诉求与政府的规制供给[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刘剑;;试论网络民意在公民利益表达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7年08期

7 王润泽,丁学梅;互联网:民意表达新通道[J];国际新闻界;2004年04期

8 ;网络民意加速中国民主政治进程[J];法治与社会;2009年05期

9 李永刚;互联网络与民主的前景[J];江海学刊;1999年04期

10 郭小安;;网络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J];理论探索;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朱庆育;[N];法制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剑仑;论当代中国行政监督[D];吉林大学;2004年

2 张衍前;网络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4 张淑华;权利与权力双重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朱丽峰;论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丽;多数暴政理论视阈下的网络民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耿;网络民意表达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汪贻飞;;论法官惩戒之事由[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杨成良;;20世纪美国州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9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冯希莹;;舆情概念辨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10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楼;论政治监督的改革与完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罗海林;论网络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刘守芬,许道敏;制度反腐败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4 王敏;;从权利与权力角度看佘祥林案及法律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宁小银;论互联网络的政治负荷性[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彭兰;;网络新闻报道碎片化的应对策略[J];中国编辑;2007年01期

7 李琳;从网络的发展看舆论监督的本位回归[J];今传媒;2005年06期

8 刘丹鹤;;网络空间与公共领域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晓伟;论制度变迁中的委托代理问题[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10 张书勤;;网络传播条件下传统出版业如何防止侵权和被侵权[J];出版参考;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向阳;[N];安阳日报;2007年

2 中央精神文明办协调组局长 李小满;[N];中国电子报;2007年

3 尹卫国;[N];中国人事报;2007年

4 林吉吉;[N];法制日报;2003年

5 杨金溪;[N];法制日报;2008年

6 高扬;[N];法制日报;2009年

7 潘洪其;[N];法制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程小旭;[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舆情处副处长 胡芸;[N];山西日报;2009年

10 魏曙新;[N];咸阳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石勇;现代化视域中的中国公民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钱超;论民意表达[D];复旦大学;2008年

4 淦家辉;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5 张淑华;权利与权力双重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朝丽;博客传播的解读与思考[D];暨南大学;2006年

2 肖凤姣;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化[D];中南大学;2006年

3 周太;网络的政治价值[D];南昌大学;2007年

4 苏慧;网络民意的功能及局限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郭昭如;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6 袁丽;多数暴政理论视阈下的网络民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杨钦涵;我国政治博客的功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彭健楠;网络在我国公民意识觉醒和养成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安;李丽妹;;网络民意促进我国公共治理模式的变革[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胡琛;;网络民意背后的政治文明[J];人民论坛;2010年22期

3 高丹;;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梁旭日;;网络民意的政治学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5 张亚勇;杨丽梅;;规范网络民意 构建和谐社会[J];求实;2007年01期

6 杜欣;张彬;;尊重网络民意:政府决策的一个有益弥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5期

7 ;正确对待网络民意[J];上海人大月刊;2007年08期

8 ;网络民意:2007年两会网络调查[J];中国信息界;2007年Z1期

9 刘祖华;周湘智;;网络民意在公共决策中的双面解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张亚勇;;网络民意——走向理性的“百家争鸣”[J];政工研究动态;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鹏;唐三勇;;网络民意流行语:舆论表达的特殊形态[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2 王十禾;;“网络民声”本体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周驹悦;;网络发展对公共管理的监督与促进[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寇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匡文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舆情处副处长 胡芸;[N];山西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程小旭;[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博士 孟祥沛;[N];解放日报;2009年

6 周军宇;[N];工人日报;2010年

7 记者 谭剑;[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8 周军宇;[N];农民日报;2010年

9 广州市天河区政协 李虹;[N];人民政协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孟澍菲;[N];检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淑华;权利与权力双重视角下的网络民意与公共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丽峰;论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D];吉林大学;2010年

3 赵高辉;公众视角下网络的政治作为[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剑;作为公共政策制定基础的网络民意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苏慧;网络民意的功能及局限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乔木;我国网络民意政府回应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4 丁雪圣;论网络民意及其调控策略[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金虹;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魏长青;冲突视阈下的网络民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德鸿;网络民意的公共政策功能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豫博;网络民意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孙泉;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易晔;中国网络民意的功能及其政府引导[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民意与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0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