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的法治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乡村治理的法治化研究
【摘要】: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现法治化治理是现代乡村治理的理想目标。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法治能够凝聚共识、法治能够稳定乡村社会的秩序、法治化能够维护农民权益、法治的思维与法治治理方式更有助于乡村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这对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因此,法治化能够保障乡村治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具有重大意义。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试图说明乡村社会法治不彰的具体表现、乡村治理走向法治化的必然性以及阻碍乡村治理走向法治化的因素等。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方式的变迁、阻碍我国乡村治理走向法治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升“四项民主”的法治化水平、深入法治体制的改革,理顺乡镇政府与乡村自治组织的职权范围、加强培育法治主体,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改革与完善村民利益表达机制的相关法律保障、加强法治基础的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措施来实现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本课题研究是在政治改革新局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急切需要,同时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且为研究乡村治理的法治化开拓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通过展示乡村治理一步步走向法治化的努力与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促进乡村治理的法治化的对策思考,以期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治理 乡村治理 法治化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22.6;D920.0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4
- 第一章 导论14-26
- 1.1 选题背景14
- 1.2 选题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5-20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5-18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8-20
- 1.4 核心概念20-22
- 1.4.1 治理20-21
- 1.4.2 乡村治理21-22
- 1.4.3 乡村治理的法治化22
- 1.5 理论基础22-24
- 1.5.1 治理理论22-23
- 1.5.2 乡村治理理论23-24
- 1.5.3 法治理论24
- 1.6 研究方法与思路24-26
- 第二章 乡村治理方式的变迁26-29
- 2.1 传统乡村治理的“礼”治26-27
- 2.2 当代乡村治理的”管“治27-28
- 2.3 现代乡村治理的“法“治28-29
- 第三章 乡村治理走向法治化的必然性29-32
- 3.1 法治能够凝聚乡村社会共识29
- 3.2 法治化的乡村治理能够维护农民权益29-30
- 3.3 法治的思维与方式更助于乡村发展30
- 3.4 稳定乡村秩序需要法治化30-32
- 第四章 法治不彰在乡村治理中的表现---以S镇M村为例32-36
- 4.1 走进S镇M村32
- 4.2 以假乱真充斥乡村流通市场32-33
- 4.3“四项民主”未能发挥作用33-36
- 4.3.1 民主选举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33-34
- 4.3.2 民主决策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34
- 4.3.3 民主管理制度难以真正贯彻34
- 4.3.4 民主监督制度沦为形式34-36
- 第五章 乡村治理的法治化阻碍因素分析36-42
- 5.1 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36
- 5.2 乡村社会法治体制薄弱,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权责不清晰36-37
- 5.3 乡村法律主体的法律情感不强37-39
- 5.3.1 农民法律素养不足,运用法律不热情37-38
- 5.3.2 村干部年龄偏大,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38-39
- 5.4 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不通畅39-40
- 5.5 乡村治理的“人治”惯性影响40
- 5.6 乡村社会法治基础薄弱,公共产品供给不足40-42
- 第六章 促进乡村治理走向法治化的主要路径42-47
- 6.1 提升“四项民主”的法治化水平42-43
- 6.1.1 提升民主选举的法治化水平,使村民选举真正代表村民意愿42
- 6.1.2 推进民主决策的法治化,使村级决策真正符合村民利益42-43
- 6.1.3 推进民主管理法治化,使村级管理有效保障村民权益43
- 6.1.4 依法规范民主监督主体43
- 6.2 深入法治体制的改革,理顺乡镇政府与乡村自治组织的职权范围43-44
- 6.3 加强培育法治主体,大力开展普法宣传44-45
- 6.4 改革与完善村民利益表达机制45
- 6.5 摒弃人治治理方式,以法治为主45
- 6.6 加强法治基础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2-53
- 调查问卷53-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云春,刘梅芳;利益博弈下的乡村治理——透视村民自治的新视角[J];社会;2003年02期
2 王培刚,余丹;中国乡村治理:反思、困境与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5年01期
3 盛来运;;“八郑规程”是很好的乡村治理雏形[J];小康;2006年07期
4 肖唐镖;;当前中国农村宗族及其与乡村治理的关系——对新近研究的评论和分析[J];文史哲;2006年04期
5 汪萍;;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动员问题探讨——以河北定州翟城村为例[J];理论月刊;2006年12期
6 张志英;;21世纪中国乡村治理发展浅议[J];农村经济;2006年11期
7 苗树彬;王天意;;困惑与出路——“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专家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05期
8 夏单坤;;“四十亩抛荒地”话乡村治理[J];中国乡村发现;2006年01期
9 申端锋;;乡村治理的博弈术与正当性[J];读书;2008年04期
10 周朗生;;乡村治理的理论诠释——从治理到乡村治理[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福营;;当代乡村治理变迁的特点和经验——以建国60年来的浙江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唐正繁;;我国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探析[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郭书田;;乡镇政府改革与乡村治理[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银华;陈霄;;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治理格局的变化与村民自治的发展路径[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德芳;;民国时期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以河北定县为例[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韩冰;;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7 方俊;郭正林;;乡村治理的制度绩效评估研究:安徽呈东村调查报告361[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伍军;;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组织化的必要性分析——以湖北麟村为个案[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9 苗青田;卢凤超;;浅谈完善村民自治[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二等奖论文摘要[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中科技大学 贺雪峰;乡村治理基础研究的深化:从社会基础到价值基础[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李克杰;开除“村籍”暴露乡村治理短板[N];法制日报;2012年
3 中共连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戚华海;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鲜活样本[N];南方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秀娟;乡村治理的另一种范式[N];山西日报;2013年
5 湖北省宜昌市委副书记 王兴於;创建幸福村落是乡村治理的新路子[N];农民日报;2013年
6 张英洪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乡村治理要强化维护发展农民基本权利[N];农民日报;2014年
7 汤嘉琛;激活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N];光明日报;2014年
8 首席记者 秦德胜;努力实现“五好”目标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N];绍兴日报;2014年
9 报道组 魏康星 通讯员 金毅;金东创新机制培养乡村治理能手[N];金华日报;2014年
10 沈昕 凌宏彬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经济发展研究处处长 博士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徽州宗族“善治”:乡村治理启示录(下)[N];中国社会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乡村经营性治理的创新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于水;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苗树彬;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商兆奎;唐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康菊花;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疆乡村治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6 范洪亮;非均衡状态下乡村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何晓杰;“后农业税时代”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广;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阎占定;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亚民;海疆知县蓝鼎元的乡村治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金星;乡村治理中的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郑庆基;论乡村治理中的农民公私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赵小林;我国乡村治理中的条件拒斥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樊亚军;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王守智;信息不对称与乡村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殿君;村民自治视角下的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张书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8 李晓南;“半熟人社会”背景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周英姿;利益表达视角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3年
10 郭伟;乡村多元治理路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87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8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