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协调性
发布时间:2016-06-23 06:37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协调性
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质量水平取决于人才,因此人才创新能力建设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就是将人才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所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之间具有内在的协调性。本文认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协调性充分表现在它们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共同的战略思维,其共同的战略思维表现在共同的价值主导战略和共同的包容性发展战略方面。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战略,内在协调性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内容,因此人才强国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又客观上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使人才强国战略更容易实现,所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之间具有内在的协调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基于我国国情积极地推进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指导思想,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创新型国家建设。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1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才思想和理念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代重视人才的思想指出了人才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国家治理中人才的重要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中国古代人才标准对于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选拔有德有才的人才选拔标准以及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做法,对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把不同的人才放到最适合其发挥才能的地方的用才之道,对于人才使用和人才评价制度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才观念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形成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
了解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人才、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等国家人才创新建设的概念和思想,有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施行,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了人力资本思想,并指出人的才能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获得的,国家应该通过强制性的措施确保国民受到教育,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使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在国家创新中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在创新领域长期处于领先领导地位,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先进的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思想。
3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源泉
马克思主义在对资本、工资、需求、生产、社会分工等社会关系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评判标准,这对于当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要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这对于我国人才培养、选拔、任用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才思想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理论指导
毛泽东关于革命人才思想、群众人才思想、实践人才思想,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江泽民关于人才是创新关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胡锦涛以人为本、人才强国的思想,习近平关于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人才思想都是党和国家在长期的人才建设和国家治理中形成的实践经验总结和思想结晶,是指导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思想和灵魂。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共同的战略思维
1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共同的价值主导战略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服务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关于人才是第一创新资源的思想为指导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真正实践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创新资源的思想,才能在新时期真正的科学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
(2)发展生产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关键。发展生产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决定因素和关键,人才强国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为人才强国战略提供良好的环境,先进的生产力是经济建设的保障,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生产力是历史规律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不断的夯实经济基础和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同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
(3)以人为本贯穿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全过程。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因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要把人民群众放在中心主体位置进行考虑,将维护、增强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出发点,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全过程,坚持人民群众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中的主体地位,统筹兼顾,协调人才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使人人成为有用之才,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和体现人民群众的价值,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伟大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成才的机会,让人才实现全面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全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的需求,满足其成才的愿望,从而真正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
(4)可持续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承载能力是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确保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可续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自然资源的高消耗、生态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统筹兼顾,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2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共同的包容性发展战略
所谓包容性发展,是指通过社会制度改革使每个社会成员获得平等的自由发展机会,实现人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协调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突出的不均衡性特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人力资源大国,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创新体制和人才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人才的创新能力总体上偏弱,整个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对创新能力的尊重程度还不够,导致大量的人力资源流失,因此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协调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显得至关重要,要加强人才的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实现人才的包容性发展。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地区、城乡人才协调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包容性发展战略的内涵中,既包括促进本部门、本地区的人才发展,也包括要包容其他部门、其他地区的人才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在当前形势下,应该重视和实行东西部人才协调发展的战略,鼓励东部发达地区的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从而带动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西部地区发展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加强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在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要统筹兼顾,实现东西部地区人才的包容性发展。
城乡人才协调发展也是人才包容性发展的一部分,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人才稀缺,农村的各项发展创新能力尤其不足,这种人才状况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今后人才培养的重点要向农村倾斜,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引进农村所需的大量人才,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才交流,城市不仅要在经济上反哺农村,也要在人才上反哺农村,带动农村的人才发展和实现城乡人才协调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环境。
三、结语
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源泉,高素质的人才是创新的主体,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强国战略之间具有内在的协调性。生产发展模式的转变其关键在于人才创新能力建设,应该不断地加强人才创新建设,在金融、财政、税收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加强对人才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创新的激励政策,完善创新型人才的保障机制。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建设,充分人才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建设,不断地完善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沈荣华.科学人才观:对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中国人才. 2012(01)
[2] 付春生.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J]. 学术论坛. 2010(10)
[3] 孙占元.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纵论[J].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2)
[4] 陈晶瑛.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及启示[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06)
[5] 尹蔚民.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J]. 求是. 2008(01)
[6] 李维平.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 中国人才. 2008(01)
本文编号:60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6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