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宪法和宪政_传统民族体育考试项目_《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4 16:14

  本文关键词: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 2014年

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的影响

付瑄  

【摘要】: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促成了中世纪统一集权政府的建立,由于政府在行使行政权时具有行政司法化传统,欧洲中世纪国家普遍运用法律作为政府治理的工具,同时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给立宪主义的政府模式建构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因此近现代英国、美国、法国内生型的宪政模式的建构具有非常浓重的民族传统因素贯穿于其中,英国的宪政模式的构建在其原有的多元均衡的政治体制之上;美国宪政模式的构建在继承英国的法治传统基础之上,同时结合自身的社会实践运用成文宪法的方式构建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宪政模式;法国宪政模式的构建运用了革命的方式,以启蒙思想为政权建构的文化基础。通过分析采取宪政模式国家的法治发展史认为,,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建构具有内在的选择作用,宪政模式的建构需要以本民族传统为基础进 近现代以来立宪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在日本通过政治改革达到了国富民强案例的刺激下,近代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富强的目标积极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试图通过政治模式改革的方式转变民族命运。事实证明,这条中国近代宪政发展史走的坎坷崎岖,也没有构建出适合中国政治发展的道路,政治体制的宪政化改革之路没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其失败的主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文化基础与西方国家不同,立宪主义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没有产生共鸣。在近代化过程中,不能够适应近代法律文化变化的中华法系慢慢解体,蕴含在其中的法律思想并未全部远离,近代中国宪政的发展依然蕴含了民族法律传统。中国的传统法律政治是采用“司法行政化”的模式与欧洲"行政司法化”的模式呈现出相反的发展方式。中国近代宪政发展实践之路验证了宪政模式的发展需要与民族传统相统一的规律,因此中国宪政模式的构建需要与中国民族传统相融合。 事实上,由于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的国情所限无法与西方立宪主义思想相融合,近代中国未能成功建立的宪政模式的法治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采取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模式,目前国家宪法政治的现状是有宪法而无宪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无法釆取西方国家的宪政模式发展道路,同时还要警惕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宪政文化霸权主义,所以中国更要坚持自主发展的政治道路。因此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政治的道路,建设与民族传统相一致旳宪法政治是我国政治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宪法政治发展规律在我国实践中的运用。发展我国宪法政治立足于本土注重和谐的法治文化之中,结合道德对于法治具有内在促进作用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推进人民民主的法治进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11;D90-05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旭东;;从制度变革角度看近代英国的崛起[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2期

2 王庆华;李江发;;现代宪政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3 乔沙;;论清末“宪政”中议政机构的职能演变[J];法制与社会;2012年23期

4 王人博;;宪法概念的起源及其流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王人博;宪政的中国语境[J];法学研究;2001年02期

6 李炳辉;周叶中;;论我国宪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寻找当代中国的共识基础[J];法学论坛;2012年04期

7 韩大元;;近30年我国宪法学方法论的演变[J];法学论坛;2013年01期

8 高鸿钧;;比较法律文化视域的英美法[J];中外法学;2012年03期

9 Franco Buonsignori;薛军;;自然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和立宪主义——西方法文化中关于法的三个基本概念[J];中西法律传统;2002年0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龙;;现代化进程中藏区社会中间阶层对维护稳定的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高尚;;罗马公法述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4 夏新华;;近代中国工具性宪法及其法文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10 杨圣坤;;“普通法注重程序”:一种权力视角的解读——从令状制度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婧;;规则尊重与城市公共秩序文明的构建[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常艳;;试论人民监督员制度及其发展[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深圳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课题组;葛明;黎军;;深圳市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研究报告[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2[C];2008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叶富春;王呈旭;李伟;;和谐的社会秩序与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基础——关于中国特色发展路径的理性思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习裕军;宋国春;;社会生态视阈中的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对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基本内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戴治勇;;信息与法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K.W.诺尔,李立强,李启欣,林致平;法律移植与1930年前中国对德国法的接受[J];比较法研究;1988年02期

2 林来梵,季彦敏;人权保障:作为原则的意义[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3 胡锦光;;论以人为本的“人”[J];法商研究;2008年01期

4 严海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范意涵[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5 于沛霖;;“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之法律关系解读[J];法学杂志;2007年06期

6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J];法学家;2004年04期

7 程华;;清末宪政的成就及宪政道路的反思[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张继良;梁小惠;;中西文化冲突与清末宪政模式之选择[J];河北法学;2006年08期

9 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10 陈端洪;;宪法学的知识界碑——政治学者和宪法学者关于制宪权的对话[J];开放时代;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晖;[N];南方周末;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剑鹰;立宪主义在亚洲[J];现代法学;2002年01期

2 刘守刚;;近代英法立宪主义之分野与融合[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刘志刚;;立宪主义语境下的人性分析[J];现代法学;2006年03期

4 刘志刚;;立宪主义的哲学分析[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4期

5 周群英;;泰国立宪主义及其经济功能[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谢小瑶;;拉美与美国立宪主义分型探源[J];拉丁美洲研究;2010年01期

7 刘琳璘;;立宪主义背景下警察职责的延伸[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马可;;韩国立宪主义:实践考察与经验借鉴——以卢武铉悲剧为视角[J];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9 廖丹;;古罗马共和国立宪主义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10 杉原泰雄;王云海;;宪法与立宪主义[J];国外法学;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守刚;;20世纪西方立宪主义之曲折与回归[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包刚升;[N];东方早报;2013年

2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 包刚升;[N];东方早报;2014年

3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吴祖荣;[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苗正达;俄罗斯社会变迁中的宪政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浩;立宪主义的基础[D];复旦大学;2008年

2 周群英;泰国立宪主义的经济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邓欢欢;新加坡立宪主义[D];广西大学;2013年

4 洪媛媛;立宪主义视角下的哈萨克斯坦超级总统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付瑄;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吉林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复旦大学

相关作者

>邓欢欢 >苗正达

>梁浩 >刘守刚

>洪媛媛 >周群英

>付瑄

宪法和宪政_传统民族体育考试项目_《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民族传统对宪政模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65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0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