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22:26
本文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预算管理不仅是政府财务规划最重要的起点,也是将人民的意愿转化为政府行动,实现政策目标的有力工具。良好的预算管理强调受托责任、透明度、参与和预见性。实现有效科学的预算管理,不仅可以弥补法治的不足,改善信息知情权,强化政府财政责任,减少腐败,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民主的发展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我国地方政府在预算管理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包括地方政府预算理论创新、改善预算管理体制,变革转移支付制度,改进地方政府收入制度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就预算管理的准备、执行、事后评估和参与四个方面,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作为管理学角度的地方政府预算管理问题。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意义阐述、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综述、论文独有的特色和创新之处、进行研究采用的方式方法。 第二部分界定预算管理和分级财政体制的概念,,进一步对预算管理原则,预算管理与公共利益关系做了阐述,并引入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造政府》十大原则,重点从增强公共组织预见性、强调公共组织的使命感、注重公共组织工作效果、让顾客成为政府工作的驱动力量四方面展开,阐述了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预算管理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网站公开的数据,结合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的背景,总结了R市地方政府在预算准备工作、预算执行阶段、事后的评估和控制阶段以及公民参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针对R市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四个阶段的制度缺陷中寻找原因,包括准备阶段的编制时间不合理;执行过程中自主权缺乏;事后评估中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预算过程中缺乏公民参与等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部分针对R市具体的预算管理问题,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实现预算编制与宏观计划有效结合,扩充地方政府资源分配的自主权,建立绩效评价、发展参与式预算等方面进行改革,试图建立一个有预见性、讲究使命、注重效果、民主参与的预算管理体制。
【关键词】:预算管理 受托责任 绩效导向 公民参与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12.3;D6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图表目录10-11
- 绪论11-17
- 0.1 选题意义11-12
- 0.1.1 理论意义11
- 0.1.2 现实意义11-12
- 0.2 文献综述12-15
- 0.2.1 国外研究状况12-13
- 0.2.2 国内研究状况13-15
- 0.3 研究特色和创新点15
- 0.4 研究方法15-16
- 0.5 研究思路16-17
- 1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内涵阐述17-31
- 1.1 预算管理17-21
- 1.1.1 预算管理的理念与发展17-18
- 1.1.2 预算管理与公共利益18-19
- 1.1.3 预算管理的原则19-20
- 1.1.4 预算管理的关键目标和一般目标20-21
- 1.2 财政体制与分级财政21-22
- 1.3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内涵22-31
- 1.3.1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23-25
- 1.3.2 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25-27
- 1.3.3 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27-29
- 1.3.4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29-31
- 2 R 市预算管理现状及问题31-41
- 2.1 财政分级管理体制下 R 市预算管理现状31-35
- 2.1.1 R 市预算管理的主要特征31-32
- 2.1.2 R 市预算管理的数据分析32-35
- 2.2 R 市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35-41
- 2.2.1 预算编制缺乏预见性35-36
- 2.2.2 部门经费浪费严重36-38
- 2.2.3 财政支出效益不高38-39
- 2.2.4 预算难以反映公众诉求39-41
- 3 R 市预算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41-50
- 3.1 预算准备阶段缺乏预见性和战略性41-42
- 3.1.1 编制时间不合理导致预见性降低41
- 3.1.2 政府规划与预算编制融合度低41-42
- 3.2 预算执行阶段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42-45
- 3.2.1 部门易受组织自利性影响42-43
- 3.2.2 自主权缺乏导致资源浪费43-44
- 3.2.3 公共服务的供给未引入竞争机制44-45
- 3.3 预算评估中绩效导向体制不完善45-47
- 3.3.1 相关法律和制度保障薄弱45-46
- 3.3.2 绩效评价指标比较单一46
- 3.3.3 绩效评价结果约束力不强46-47
- 3.4 预算公开制度缺乏参与式民主47-50
- 3.4.1 人大监督职能弱化47-48
- 3.4.2 财政公开透明度不高48
- 3.4.3 公民参与途径受限48-50
- 4 完善和改进 R 市预算管理的对策50-60
- 4.1 实行有预见性和战略性的预算编制50-51
- 4.1.1 合理安排预算编制和审议时间50
- 4.1.2 将政府规划与中长期预算相结合50-51
- 4.2 建立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预算执行机制51-54
- 4.2.1 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51-52
- 4.2.2 扩充地方政府预算执行中的自主权52-53
- 4.2.3 积极发挥市场在服务供给中的作用53-54
- 4.3 健全预算评估中绩效评价体制54-57
- 4.3.1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54-55
- 4.3.2 建立系统的绩效基准与绩效标尺55-56
- 4.3.3 强化绩效评估的结果运用56-57
- 4.4 建立受顾客驱动的预算公开制度57-60
- 4.4.1 细化人大预算审议权57-58
- 4.4.2 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58-59
- 4.4.3 推行公民参与式预算59-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66
- 致谢66-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67-68
- 附件68-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井明;民主财政论——公共财政本质的深层思考[J];财政研究;2003年01期
2 罗建钢;财政支出效益:一个评价框架[J];财政研究;2003年03期
3 高伟明,马笑渊;预算博弈现象以及对策分析[J];财政研究;2003年04期
4 苟燕楠;王逸帅;;中国市级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一种预算生态框架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5 黄晓平;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预算约束机制评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6 张舒;中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比较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迟福林;适时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71期
8 马蔡琛;政府预算管理理论研究及其新进展[J];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9 章江益;;从现代管理学看财政国库制度改革[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2年10期
本文编号:685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68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