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 必要与实现.pdf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6-09-10 12:28

  本文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必要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lizhencai0920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 必要与实现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2010.3课改研究课程与教学KEGAI YANJIU2010 年第 3 期(总第 273 期)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必要与实现●朱小勇摘要:地理教学是包含科学与人文知识的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有利于教育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要求和当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出发,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方面渗透科学与人文精神,并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建立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完整的中学地理教学目的,这对地理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关键词:地理教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融合;渗透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0)03-0014-03人的全面发展, 知识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要求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综合型人才。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进行全面的地理教育应该建立系统的地理教学体系, 融合科学和人文精神,进行完整的教育。一、有机渗透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应有之义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与地理教学的本身特点使得在地理教学中有机渗透科学与人文精神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整合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科学性与人文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 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地理教学中忽视的重要问题。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而地理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就是自然地理素养和人文地理素质, 没有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地理素养。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主要方式, 所以只有融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地理教学才是完整的, 才能贯通科学与人文精神,才能使其相互促进,不断发展。(二)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需要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整合地理学科主要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联系远远大于区别:自然地理是人文地理形成的条件, 人文地理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通过人类活动形成的,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自然地理的演变, 而它们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就是人类活动。另外,地理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和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联系紧密,是一门包容性的丰富的学科。所以地理学科两大主体知识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地理学科的丰富性、实践性要求融汇科学与人文精神, 而人类活动既有科学性也有人文性,那么地理学科中研究的主线———“人地关系”则为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二、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渗透不足的症状体现我国教育系统规模庞大, 各地教学条件良莠不齐,“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不足。(一)地理学科定位边缘化、尴尬化地理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副科”,在游离于边缘境地数年之后,教育部在 2001 年起才又重新将其列入高考科目, 而且在我国各个省区的文综考试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 其地位根本无法跟政治和历史相提并论。加之,一方面地理学科兼有文理两科的特性, 对于许多选择文科的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的难点,所以很多学生对地理课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在许多发达国家, 中小学地理课时一般都占总课时的6%左右,而我国中学地理课时只占总课时的 2%”[1]。142010.3长此以往, 我国的地理教学形成了“学生不感兴趣———不爱学,教师不受重视———不愿教,升学率中贡献不大———学校不重视”的尴尬局面。(二)教学内容的分离状态教学内容的分离一般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人为分割上, 具体到中学地理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与学生生活相分离。课程改革之后,地理教材增加了很多与“人地关系”紧密结合的内容和活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升学率和课时少的矛盾, 很多有意义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以致于地理教学依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分离,加剧了学生地理知识无用、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的意识。其二,教学内容的编排使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分离。目前我国地理教材的安排主要有“由偏重自然地理向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自然地理内容由集中讲述向分散在区域地理中讲述的方向转变”[2]的趋势。这本是一个好现象, 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方便实体知识的传授,很多地理教师人为地将两部分知识分开,忽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运用, 放弃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最佳契合点。(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实质单一新课改之后, 地理教学中大力提倡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究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式被大量应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多样化教学方式空有其形,却未见其神,而且只是学校或者教师应付素质教育检查的手段, 在高考压力巨大的高中阶段,“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活动本身就是既有科学追求也有人文取向的,开放性、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地理课程本身的丰富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而实质上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大部分学校采取的还是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形式多样、实质单一的、不经仔细推敲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一体化, 阻碍了科学与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的结合。(四)教学评价的终结性、单一性关注终结性评价是我国教学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我国的教学评价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我们过多地注意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作用”[3],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在目前我国的教学体系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 我们关注的仅仅是能够对地理高考起到快速作用的实体性知识,知识的内涵,知识的发展变革历史及原因,学生地理价值观、地理道德的发展等发展性的、综合性的指标往往被忽视了。没有正确的评价指引,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就落不到实处。三、加强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渗透的有效途径加强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主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包容的地理教学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创生与整合地理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4]在教学内容上融合科学与人文精神不仅要依靠教材的改革, 更需要教师根据当地教学环境与学生的特点, 融合科学与人文两方面精神,创生地理教学内容,整合地理教学资源。比如区域地理中“西南地区”一节,教材中呈现的是西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一些与西南地区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而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总是先从整体的印象着手, 再进行细致的分析。对于不太了解西南地区的学生来说,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西南地区的地质发展过程、西南地区环境现状等信息都是很好的补充。所以教师应该广泛地搜集与其相关的信息,在教学中首先呈现给学生西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各种景观与风土人情, 让学生对西南地区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景观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从中得出地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再次,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的力量并且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启发学生继续关注西南地区, 发展地理认识,“给学生留下很多省略号和问号”[5]。地理教学内容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整合, 不仅能让学生接受整体的人文地理教育, 还能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必要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2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12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d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