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换热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演化趋势的熵变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北电力大学》 2012年
CO_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换热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崔馈馈
【摘要】:自然工质CO2作为制冷剂应用于制冷空调领域,具有减小臭氧层破坏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跨临界CO2循环中气体冷却器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超临界压力下CO2的换热性能,为气体冷却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自然工质CO2的比热、粘度、密度等物性参数等随温度和压力有很大的变化。超临界下,质量流量、压力、热流密度、管径和浮升力、润滑油和流体的流动方向等都是影响CO2在气体冷却器中换热的因素。 对CO2的换热关联式进行了总结,筛选了其中四个换热关联式,采用EES软件编程,计算不同C02质量流量和压力下C02工质侧的换热系数。换热系数随CO2温度的降低均呈现以较小的速率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以较大速率减小的规律。增加CO2的质量流量可提高CO2工质侧的换热系数。换热系数达到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值不随CO2质量流量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CO2侧压力的改变而变化。 结合已有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试验台,进行CO2工质侧的质量流量、压力和冷却水流量对气体冷却器换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工质侧的质量流量和压力是换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CO2工质侧的换热系数与从CO2工质侧到冷却水侧总的换热系数趋势一致;通过实验结果与四个关联式计算结果的对比,最后确定Gnielinski关联式作为本试验台CO2工质侧换热系数的关联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B657.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贵林,黎立新;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分布参数仿真[J];船舶工程;2005年03期
2 张丽娜;刘敏珊;董其伍;文顺清;;超临界二氧化碳微细管内冷却换热研究[J];低温工程;2010年01期
3 丁国良,黄冬平,张春路;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稳态仿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3期
4 汪琳琳;马一太;李敏霞;龚文谨;;新型制冷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11期
5 饶政华,廖胜明;二氧化碳微通道气体冷却器的数值仿真与性能优化[J];化工学报;2005年09期
6 谢英柏;孙刚磊;刘春涛;刘迎福;;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J];化工学报;2008年12期
7 谢英柏;刘迎福;汤建成;孙刚磊;;中间完全冷却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节流循环[J];化工学报;2010年03期
8 吕静;周传煜;王伟峰;;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的应用研究[J];节能;2009年01期
9 涂岱兴;赵力;王建立;王晓东;;二氧化碳逆循环中气体冷却器的传热窄点分布[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9期
10 张仙平;沈恒根;段焕林;;跨临界循环CO_2热泵热水器研究现状及展望[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8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俊兰;CO_2跨临界循环系统及换热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吕静;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及换热特性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伟;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换热器的研究及仿真[D];江苏大学;2007年
2 王昭;基于半理论模型的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仿真及气体冷却器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朱国梅;单管中超临界CO_2换热特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玉涵;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热水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威;解国珍;;利用多种余热的复合热源型溴化锂制冷机组特性分析[J];船舶工程;2009年S1期
2 郭卉,黄华军,彭梦珑;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制冷工质替代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维仲;权生林;陈贵军;任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优化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李秀辰;吴丽娜;张国琛;牟晨晓;母刚;;以育苗废水作热源的海水热泵制热性能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王玉明;;地理环境演化趋势的熵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1年11期
6 牛宝联;张于峰;;复叠制冷系统启动特性实验研究[J];低温工程;2009年05期
7 钱文波;晏刚;冯永斌;张敏;;N_2O跨临界双级压缩带膨胀机制冷循环[J];低温工程;2009年06期
8 柳成;王秀芹;贾继华;;精氩塔波动的分析与处理[J];低温与特气;2007年04期
9 程文洁;金苏敏;;适于低温的双级压缩热泵系统的压缩机仿真[J];低温与超导;2007年06期
10 李娟;石玉美;汪荣顺;;液氮中单管加注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维;;基于蒸汽喷射制冷原理的火车空调系统[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龚毅;侯峰;梁志礼;吴学红;;跨临界CO_2循环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秀芳;金苏敏;;废热溴化锂吸收式动力、冷、热量梯阶转换系统的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一太;王凯洋;李敏霞;袁秋霞;;CO_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的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哲;龚毅;侯锋;吴学红;;回热器对CO_2跨临界制冷系统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涛;袁东立;狄彦强;;太阳能冷暖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模拟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施晓丽;舒水明;;基于太阳能、地热能的冷热电三联供热力循环特性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江猛;舒水明;胡新华;丁国忠;吴一梅;;太阳能综合试验房技术[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凤国;项友谦;王启;徐永生;;直燃型双效并联溴化锂吸收制冷过程热经济学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立华;孙文哲;;天然气液化和自复叠式制冷的类比[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锡;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陈守燕;超临界水氧化水膜反应器热动力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炅;二氧化碳微通道气体冷却器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陶于兵;CO_2家用空调系统实验研究及换热器强化换热数值模拟[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5 田华;基于制冷剂减量及替代的制冷热泵系统关键技术理论和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曾建邦;基于气泡生长及多相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江明旒;多功能热泵系统的智能控制及能效评价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张仙平;热泵系统用R744混合工质特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王景刚;自然工质热泵循环和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10 李敏霞;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转子式膨胀机的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治江;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邹金宝;熔融碱(盐)分解CFC-12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郎峰;液化天然气(LNG)公交车冷量回收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陶晶;跨临界CO_2汽车空调系统仿真及性能控制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向冲;以超临界CO_2为工质的朗肯循环及传热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元爱民;利用Level Set方法研究竖直通道中气泡上升传热与传质[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路明;汽车发动机排气废热/动力联合驱动的混合制冷循环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旭;复合蓄能材料制备及热管蓄能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蔡景辉;CO_2低温分离式热管的实验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杨炎超;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胜明;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循环参数优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马一太,王侃宏,王景刚,吕灿仁;超临界流体跨临界循环最优压力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3 张小松,王超;基于系统仿真的空调换热器优化分析[J];低温工程;2001年06期
4 张华俊,袁秀玲,,吴沛宜,邹挺;冷风型空调器的计算机模拟[J];低温工程;1996年01期
5 陈江平,穆景阳,陈芝久;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应用研究进展[J];低温与特气;2001年02期
6 张后雷,宣益民,武金鼎,张小中,房小军;气—气式跨临界二氧化碳空调系统研制[J];低温与特气;2002年02期
7 伏龙,丁国良;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仿真的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J];低温与超导;2002年04期
8 张仙平;王凤坤;马富芹;段焕林;;制冷空调领域CO_2替代合成工质可行性分析[J];低温与超导;2007年03期
9 康春霞,黄新波,刘焕玲;微通道对流换热系统的流动阻力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05年01期
10 敬成君,曾丹苓;利用密度涨落理论确定均质沸腾中液体的极限过热度[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查世彤;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的研究与开发[D];天津大学;2003年
2 李敏霞;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转子式膨胀机的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魏东;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换热与膨胀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贵林,黎立新;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气体冷却器分布参数仿真[J];船舶工程;2005年03期
2 楼江燕;楼华山;;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与分析[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8年06期
3 马一太,李敏霞,王景刚,卢苇;CO_2跨临界水源热泵两级供热系统理论比较[J];暖通空调;2002年06期
4 任延武;龚毅;梁志礼;;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J];家电科技;2010年08期
5 叶斌;;CO_2作为汽车空调替代工质的可行性研究[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6年05期
6 朱治江;陈光明;唐黎明;徐肖肖;;回热器对跨临界CO_2压缩喷射系统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1期
7 李敏霞;马一太;杨俊兰;;CO_2跨临界水水热泵气体冷却器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8年12期
8 杨俊兰;马一太;冯刚;李敏霞;;CO_2气体冷却器的性能模拟与优化计算[J];流体机械;2010年03期
9 乔丽;李树林;;CO_2跨临界循环的理论分析与研究[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7年01期
10 李玲;旷亚非;钟志群;;气体冷却器腐蚀原因及防护对策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一太;王凯洋;李敏霞;袁秋霞;;CO_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的研究[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文慧;龚毅;聂雪丽;;CO_2热泵热水器特性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3 崔晓龙;;跨临界CO_2循环最优高压侧压力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敏霞;马一太;刘圣春;苏维诚;;CO_2热泵摆动转子膨胀机样机的研制开发[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钱文波;晏刚;冯永斌;张敏;陶锴;;N_2O与CO_2应用于不同跨临界循环的性能比较[A];第九届海峡两岸制冷空调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庆峰;;CO_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元广;王伟良;金建;;生物能源与CO_2减排领域的热点战略研究方向——微藻生物柴油产业化技术的发展思路及若干科学问题分析[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8 邹定辉;;长时期的高CO_2浓度生长条件对羊栖菜光合作用没有下调的作用[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冯振刚;;CO_2激光在自体表皮移植术中的应用[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刘程惠;胡文忠;姜爱丽;田密霞;王艳颖;何煜波;金黎明;;超临界CO_2萃取牡蛎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条件优化的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艳华 记者 付雪;[N];大庆日报;2010年
2 钱艳;[N];工人日报;2004年
3 朱艳燕;[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张会斌;[N];辽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钟荣华;[N];台州日报;2005年
6 杰子;[N];中国电子报;2008年
7 赵彬;[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8 陆元婕 飞侠;[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本报记者 沈力钧;[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马子维 向红;[N];中国石油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方田;含油超临界CO_2冷却换热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黄鸿雁;高功率轴快流CO_2激光器气体流场及热交换的模拟与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芳;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张可;CO_2与地层油体系界面特征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5 戴耀;钯催化CO_2、CO的转化及C-N键偶联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姜云涛;CO_2跨临界水—水热泵及两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陶红歌;地铁车厢送风系统性能优化及车厢内CO_2扩散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东晓;分离CO_2固定载体膜传质机理及其膜过程模拟和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朱咏莉;亚热带稻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5年
10 刘长江;CO_2地质储存煤储层结构演化与元素迁移的模拟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馈馈;CO_2跨临界循环气体冷却器换热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2 王凯洋;CO_2热泵热水器气体冷却器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孙刚磊;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4 朱治江;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向冲;以超临界CO_2为工质的朗肯循环及传热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子坤;超临界CO_2气体冷却器的研究设计及可视化实验[D];天津大学;2010年
7 徐善雷;新造船舶CO_2指数计算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曲亚琳;高密度CO_2诱导羊肉糜凝胶的形成因素及机理初探[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朱赛;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朱赛;表面改性对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及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地理环境演化趋势的熵变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2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