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漕运河道考述
本文关键词:清代漕运河道考述 出处:《中国农史》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南北绵亘三千余里的运河作为漕粮运输的主干水路,其重要性自不可言。然在这引人注目的大动脉之下却有着诸多的微小水路运输网,却常常被忽略,但它们又是构成整体漕河运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这些支流湖塘,漕粮就无法被运进主干水路,漕运也就无法进行。因此本文在进一步精确探讨漕河的基础上试图对这一段历来被忽视的水路进行具体而微的考察,以求充分展现一幅完整的漕运河道图。
[Abstract]:The canal, which stretches more than 3,000 miles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is the main waterway for grain transportation. Its importance is unspeakabl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tiny waterway transport networks under this striking artery, which are often ignored. But they are also the integral part of the Caohe Road. Without these tributaries, the grain can not be transported into the main waterway.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the further accurate discussion of the Caohe Riv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concrete and slight investigation of this section of the waterway which has always been neglected, in order to fully display a complete river map of the Caohe River.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诺丁汉大学;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0XNL013) 蚌埠学院淮河文化研究重点项目(bbxyhhwh201302)
【分类号】:K928.42
【正文快照】: 大运河是我国人工所凿的第一大河,北起通州,向南先后“历直、沽、山东,下达扬子江口,南北二千余里。又自京口抵杭州”,1计长共约3500余里,这条大运河便是清代八省漕粮运抵京通各仓的主干漕路。但由于不是所有纳漕州县都在交通便利的运河旁,因此大多数州县的漕粮在进入大运河(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丽红;;从官诬闹漕案看清代地方官漕政理念与地方社会治理——以陆名扬闹漕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2 李颍伯,王燕美;北京人的社会心态与首都经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刘庆艳;;论冯桂芬的社会批判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4 余厚洪;;我国古代“三农”档案遗存的文化价值研究[J];档案管理;2011年05期
5 林珍珠,林纪焘;清代东北沿岸在地缘政治概念中的演变[J];东南学术;2002年01期
6 李德楠;;国家运道与地方城镇:明代l呛拥目浼捌溆跋靃J];东岳论丛;2009年12期
7 向福贞;;明清山东运河区域学术研究综述[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10期
8 戴鞍钢;;清代漕运盛衰与漕船水手纤夫[J];安徽史学;2012年06期
9 衷海燕;;清代江西漕运军户、家族与地方社会——以庐陵麻氏为例[J];地方文化研究;2013年06期
10 徐雁平;;书估与清帝国的书籍流转[J];古典文献研究;2013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孔凡英;;漕运对通州经济的影响[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2 顾建娣;;吴棠与晚清“东南三大政”[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2年卷)[C];2013年
3 张艳丽;;试析清代北京地区仓储系统[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2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毕昱文;1912-1928年长芦盐区缉私武装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莫fx;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清江流域商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彩霞;走向海洋时代[D];厦门大学;2003年
8 陈晓鸣;中心与边缘:九江近代转型的双重变奏(1858—1938)[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巨澜;失范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万学;清末滇东名士何桂珍理学经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3 司娟;民国山东婚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德春;清代淮河流域交通路线的布局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波;广西近代进出口贸易的口岸选择(1877-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鑓;论清嘉庆帝以德为先用人思想[D];辽宁大学;2011年
7 罗凤英;蒲松龄农民诗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郑民德;明清运河水次仓研究[D];聊城大学;2010年
9 周兰兰;两江总督时期的曾国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邦君;包世臣农业技术思想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冷东;;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J];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2 曹国庆;;试述清代漕运的盛衰[J];历史教学;1987年07期
3 吴琦;;清代漕运行程中重大问题:漕限、江程、土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孙伟平;;清代漕运管理及其立法研究[J];兰台世界;2014年09期
5 陈峰;清代漕运水手的结帮活动及其对社会的危害[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2期
6 陈峰;清代漕运运输者的私货运销活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7 张照东;;清代漕运与南北物资交流[J];清史研究;1992年03期
8 袁飞;任博;;清代漕运河道考述[J];中国农史;2014年02期
9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彭江 中国政法大学;由清代漕运品法制兴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吴琦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清代漕运:一项重大的国家事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截拨:清代漕运发挥社会功能的一种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璐;千帆竞渡:清代漕运的河海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27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2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