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基于STR和HLA多态性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8 10:29

  本文关键词:基于STR和HLA多态性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0年

基于STR和HLA多态性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研究

尹方方  

【摘要】: 人类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是一门通过研究人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来探讨人群进化机制的遗传分支学科。人群遗传结构是指遗传变异在群体内或群体间的分布样式以及在空间、时间上具有其特定的结构性和异质性。人类群体遗传结构是人口迁移、人群融合、自然选择、漂变、地理和社会隔离、突变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时空随机过程。研究人群的遗传变异在空间上的结构性、异质性及其变化规律(即空间遗传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①对于阐明特定地区内人口迁移、人群融合、自然选择、漂变、地理和社会隔离、突变等因素对人群进化的影响和探讨人类起源与扩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遗传学和人类学意义;②对于开展复杂疾病基因定位的关联研究(特别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③对于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和区域化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④对于区域化法医DNA数据库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 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十分复杂,国内外许多相关的中国人群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阐明了中国人群的遗传结构呈现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结构性的特征,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勾画出了中国人群迁移的路线草图,描绘出了中国人群基因流动的空间轨迹,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南北人群遗传差异及其地理界限,但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的结论并非完全吻合,甚至互相矛盾。例如,姓氏遗传信息显示出南、北人群的区别,并且地区分界限在南方的武夷山和南岭一带,而采用经典的血清学和酶学标记发现南、北人群之间的地理界限大约以长江为界。 因此,面对不同研究得出的不同结论,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论,要求我们必须从不同侧面入手,深入研究中国人群的空间遗传结构特征,以揭示中国人群南、北差异空间异质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机制,特别是要推断南、北人群之间的空间遗传的地理界限。本课题组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经系统地分析了基于mtDNA(母系)和Y染色体(父系)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特征,为了对比分析不同遗传标记(和不同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差异和挖掘利用其遗传结构特有信息,本研究将基于大规模人群调查的中国人群13个STR位点(选择中性)和HLA-A,B位点(被认为有选择压力)标记多态性空间数据库,在GIS框架内,采用空间遗传学和空间统计学方法,系统研究中国人群STR和HLA多态性的空间遗传结构特征;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标记不同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在空间自相关特征、地理遗传梯度和地理遗传界限等方面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基于STR分子遗传标记系统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学特征:①不同STR位点之间的空间自相关、地理遗传梯度及地理界限特征各不相同,提示中国人群的STR遗传结构具有位点异质性特征。②STR在中国人群中的地理遗传梯度以南-北走向为主,东-西走向为次;南-北走向与东-西走向的混合出现可能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群体的迁徙和融合的南-北迁移和东-西迁移过程。③不同语系之间存在潜在的遗传差异,同一语系往往具有同质的遗传结构地理区域。④地理界限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不同语系群体之间的局部的特殊地理地带,说明群体间存在地理隔离和语言屏障造成的遗传差异;⑤中国人群STR位点空间遗传结构的地理界限具有空间尺度依赖性。根据所有汉族和非汉族群体资料进行的地理界限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地理界限主要分布在周边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地带;而仅用汉族群体资料分析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地理界限只分布在一些汉族分布区域内某些局部的地理区域。⑥在秦岭-淮河流域,STR(选择中性)的南、北汉族人群之间虽然存在一些贯穿东西的地理界限,但没有发现贯穿于秦岭-淮河一线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任何连续性的地理遗传界限。 (2)基于HLA分子遗传标记系统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学特征:①HLA-A,B位点的空间自相关、地理遗传梯度及地理界限特征各不相同,提示中国人群的HLA遗传结构具有位点异质性特征。②HLA-A与HLA-B的地理遗传梯度分布不一致。HLA-A位点的地理遗传梯度主方向为南-北走向,这与中国人群迁移主方向基本一致。而HLA-B位点却没有呈现明显的地理遗传梯度方向性,但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的阿尔泰语系群体与其它中国群体之间HLA-B差异明显。③HLA-A与HLA-B的地理遗传界限分布也不一致。包括所有群体时,对于HLA-A位点,仅在淮河流域,有一条闭合的有统计显著性的局部地理界限。对于HLA-B位点,新疆地区的阿尔泰语系与内地汉族群体之间有一条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地理界限。④对于HLA位点,在南方汉族和北方汉族之间,检测到一条与mtDNA标记地理界限类似的贯穿秦岭-淮河的东-西方向地理界限,但缺乏统计学意义。对于HLA-B位点在南、北汉族人群之间没有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任何连续性的地理遗传界限。⑤HLA-A位点的地理遗传梯度主方向与选择中性的STR位点的地理遗传梯度主方向一致(均为南-北走向),且与中国人群迁移的主方向吻合,结合亚洲人群HLA-A位点选择中性的研究结论,提示中国人群HLA-A位点南北走向的地理遗传梯度方向性,主要是人口迁移的结果,受选择压力的可能性很小。⑥HLA-B位点缺乏与HLA-A和STR那样的南-北走向的地理遗传梯度主方向,也与南-北走向的中国人口迁移主方向不吻合,结合亚洲人群HLA-B位点受自然选择的研究结论,本研究推测可能因HLA-B位点受选择的主方向和人口迁移的主方向相反,抵消了其南-北走向的选择性地理遗传梯度。 (3)中国人群四种不同遗传标记系统(mtDNA、Y-染色体、HLA和STR)的空间遗传学特征对比:①四种不同遗传机制标记系统的空间自相关、地理遗传梯度及地理界限特征各不相同,提示中国人群的遗传结构具有明显的位点异质性特征。②不同遗传机制标记系统的地理遗传梯度存在差异性,但是四种不同遗传标记的分析结果均显示:中国人群之间基因流动的主导方向为南-北方向,这与过去很长时期内中国人口的由南向北或由北向南扩张迁移方向基本一致,说明中国人群之间基因流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人群扩散。③南、北人群之间存在遗传结构差异,南-北汉族的遗传结构分界限在秦岭-淮河一线,与划分的中国自然、人文南-北地理分界限吻合,但不同遗传标记系统所展示的南-北人群遗传结构的地理分界限不同,存在位点异质性。此外,南、北人群之间的地理遗传界限,只有在仅使用汉族群体资料时才会出现,这说明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的地理界限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遗传距离(Fst)明显大于汉族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 概括总结本课题组对中国人群的mtDNA(母系)、Y-染色体(父系)、STR(选择中性)和HLA(被认为受选择压力)四种不同遗传与进化机制标记系统的空间遗传学特征,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存在明显的位点异质性特征:mtDNA(母系)、Y-染色体(父系)、STR(选择中性)和HLA(被认为受选择压力)四种不同遗传机制标记系统的空间自相关、地理遗传梯度及地理界限特征各不相同。涉及中国人群的空间遗传学问题时,必须表明具体的遗传标记工具,不能笼统的一概而论。 (2)尽管不同位点间存在异质性,但中国人群基因流动的主方向为南-北方向。中国人群之间基因流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人群扩散所致,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很小。这种南-北走向的地理遗传梯度主方向是中国历史上多层面的、定向的、连续的人群迁移和族群混合所遗留下的空间遗传结构痕迹,反映了因群体扩张、迁移和混合所致的基因流动的主方向。 (3)中国南北人群之间存在遗传结构差异,南-北汉族的分界限在秦岭-淮河一线,与中国自然、人文南-北综合地理分界限吻合,但不同遗传标记系统所展示的南-北人群遗传结构的地理分界限不同,存在位点异质性。概括而言,母系群体空间遗传结构是造成中国南、北汉族间地理界限的本底和基础,而以父系为主的二千年来的群体向南多次扩张和迁移一次又一次地冲淡了南、北群体差异的程度,自然选择因素并没有使南-北人群之间产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地理分界限。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①对中国人群的四种遗传标记mtDNA(母系)、Y-染色体(父系)、STR(选择中性)和HLA(被认为受选择压力)的空间遗传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具有位点异质性特征。②明确了中国人群因流动的主方向为南-北方向,其主要原因应当是人群扩散和迁移所致,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很小。③阐明了中国南、北汉族的分界限在秦岭-淮河一线,与中国自然、人文南-北地理分界限吻合,但不同遗传标记系统所展示的南、北人群遗传结构的地理分界限不同,存在位点异质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394.5
【目录】:

  • 中文摘要8-12
  • 英文摘要12-16
  • 符号说明16-17
  • 前言17-22
  • 材料与方法22-34
  • 一、群体遗传学空间数据库的构建23-28
  • 1.1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方法23
  • 1.2 STR标记及其空间数据库的构建23-25
  • 1.3 HLA标记及其空间数据库的构建25-28
  • 二、空间遗传学统计分析方法28-34
  • 2.1 空间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分析28-29
  • 2.2 地理遗传梯度地图的绘制29-31
  • 2.3 空间遗传结构的地理界限分析31-34
  • 结果与分析34-66
  • 一、中国人群STR空间遗传结构特征34-59
  • 1.1 中国人群STR位点的基本遗传学多态性特征描述34-36
  • 1.2 中国人群STR多态性的空间自相关分析36-43
  • 1.3 中国人群STR多态性的地理遗传梯度变异性分析43-51
  • 1.4 中国人群STR多态性的地理界限分析51-59
  • 二、中国人群HLA空间遗传结构特征59-65
  • 2.1 中国人群HLA多态性的空间自相关分析59-61
  • 2.2 中国人群HLA多态性的地理遗传梯度变异性分析61-63
  • 2.3 中国人群HLA多态性的地理界限分析63-65
  • 三、中国人群STR与HLA多态性空间遗传结构的特征的对比分析65-66
  • 3.1 空间自相关的对比分析65-66
  • 3.2 地理遗传梯度的对比分析66
  • 3.3 地理界限的对比分析66
  • 讨论66-76
  • 一、基于STR分子遗传标记系统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学特征66-69
  • 二、基于HLA分子遗传标记系统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学特征69-72
  • 三、中国人群四种不同遗传标记系统的空间遗传学特征对比分析72-75
  • 四、关于统计分析方法的说明75-76
  • 结论76-77
  • 创新与不足77-78
  • 参考文献78-83
  • 附录83-91
  • 致谢91-9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2-9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9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威;张亮;李岩;徐飞;;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及其研究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巴华杰;张璐;赵阳;林子清;;人类Y染色体STR的发展与应用[J];广东公安科技;2007年02期

    3 肖春杰,杜若甫,L. L. Cavalli-Sforza ,E. Minch;中国人群基因频率的主成分分析[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0年04期

    4 李健;余传信;;表位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9期

    5 王成雄;饶妮妮;王玉;;用主成分分析探索基因表达模式[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年04期

    6 陈仁彪,叶根跃,庚镇城,王增慧,孔繁华,田丁,包丕云,刘若英,刘杰,宋芳吉,范丽安,张工梁,郭实士,徐林敏,徐星培,程定珍,赵修竹;我国大陆主要少数民族HLA多态性聚类分析和频率分布对中华民族起源的启示[J];遗传学报;1993年05期

    7 任云星;梁景青;;X染色体STR基因座的法医学研究进展[J];遗传;2006年10期

    8 张伟然,周鹏;唐代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相关问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2期

    9 陈元鼎,戴长柏;抗原表位亚单位疫苗研究现状及策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5期

    10 王新军,张兆松;表位疫苗:疫苗研制新策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文波;Y染色体、mtDNA多态性与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D];复旦大学;2004年

    2 薛付忠;人类群体遗传空间结构异质性理论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成玉;中国HLA-A、B位点限制性多表位疫苗设计的理论免疫应答率预测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杰;吴艳敏;王慧;钱丽丽;李殿俊;;壳寡糖协同双歧杆菌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7年06期

    2 杨玉建;王丽华;封文杰;朱建华;;县域尺度农业障碍信息可视化及网络发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3 王京涛;王瑞珍;栗静;;基于Kriging空间分析法的农用地定级指数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4 何江帅;卢强;李伟;赵晓;冯祥汝;陈义龙;;鲤鱼白细胞介素-1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其差异表达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5 程红霞;李永树;林粤江;;空间回归模型在耕地变化时空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6 何雁;王启之;;Toll样受体9与溃疡性结肠炎[J];安徽医药;2009年06期

    7 何雁;王志红;杨善峰;石振旺;李祥;代多珍;;TLR9和NF-κBp65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J];安徽医药;2012年07期

    8 盛荣华;陈靠山;;多糖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9 毛诗海;程训民;杨松;葛玲;崔杰西;;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临床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时小红;徐珊;;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免疫小分子蛋白组表达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政;魏霞;熊章华;;中药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防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江西省首届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晓晓;孔云峰;;气象监测数据的时空特征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张必胜;肖剑平;;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思路探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4 彭界;;中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MP-IgM检测分析[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蔡伟超;李炜;常守志;洪德法;;房价与城市发展规划——以长春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潘明沃;陈志强;古炽明;王树声;向松涛;吕立国;代睿欣;;前列腺癌浸润性树突状细胞CD1a、CD83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潘明沃;陈志强;古炽明;吕立国;代睿欣;;“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患者原发灶树突状细胞CD1a、CD83表达的影响[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潘明沃;陈志强;古炽明;王树声;向松涛;吕立国;代睿欣;;前列腺癌浸润性树突状细胞CD1a CD83的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胜男;李猛;;基于Huff模型的洛阳绿地系统优化设计[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科学问题[A];中医体质判定标准研究——2006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爱芹;清肝抑纤饮及其拆方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杨红亚;脾肾两虚证双生子脑瘫的生物学基础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赵军;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的区域房地产动态预警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杨艳;广西地区人群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永斌;中国汉族北方母系起源的遗传学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弘;妇科Ⅰ号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病理与免疫机制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杞锦政;热敏灸治疗哮喘的对照研究及艾灸量感关系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彭绍忠;广藿香抗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成分筛选及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牛全福;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郭华;子午岭辽东栎种群更新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璟煜;白灵菇和阿魏菇交配型A座位结构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瑞萍;唾液酸与2型猪链球菌致病性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蔡克敏;鼻内糖皮质激素对鼻息肉中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陈小慧;STEAP4基因在人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李静;父源性HLA-A基因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叶平;鸡MHCⅡ类分子基因片段原核表达及其单抗的制备与鉴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秀秀;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露天矿测量验收系统开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吴志刚;万年类型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饶旻;农林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特征与流转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刘文君;根据压力—容量曲线设置保护性通气方式对单肺麻醉患者的影响[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立岩,安家宾;安徽省蚌埠地区汉族人群HLA—A.B位点抗原分布[J];蚌埠医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2 孟瑞华,王传富,耿新杰,孙虎;HLA抗原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3 刘小莺,林益川,张芳林,沈晶晶,关晓蕾;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HLA-A、-B和-DR关联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2年04期

    4 米新玉;兰炯采;罗静聪;;云南哈尼族HLA-A,B,C抗原的分布[J];中国输血杂志;1989年04期

    5 黄雅君;方丽华;朱秀丽;张玉春;;裕固族HLA-A,B,C抗原的分布[J];中国输血杂志;1989年04期

    6 陈耘;何焰;梅皇友;张工梁;;鄂西土家族人群HLA-A,B,C抗原分布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1990年01期

    7 胡延桂;黄如欣;洪素云;倪宏英;张辽明;郑素琴;嵇月华;张工梁;;闽南汉族人群中HLA-A、B抗原的分布[J];中国输血杂志;1991年02期

    8 孙宽;王卓敏;徐岩文;李海生;郭玉琛;胜军;冯明亮;刘志芳;李亚东;陈月;张工梁;;长春地区汉族人HLA抗原的群体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1991年03期

    9 王卓敏;杨春隆;林乾飞;孙宽;郭玉琛;冯明亮;嵇月华;张工梁;;长春汉族人HLA—ABC及HLA—DR、DQ抗原分布[J];中国输血杂志;1993年03期

    10 贾淑珍,侯金友,李金萍,倪宝兴,王桂凤,袁宝军;河北唐山地区汉族人HLA-A、B抗原群体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199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薛付忠;人类群体遗传空间结构异质性理论与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建辉;基于GIS的陕西省SARS监测与控制决策信息系统的初步构建[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生斌,郑海波,冯继东,于嘉琳;中华民族STR遗传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研究(Ⅰ)[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2000年01期

    2 李生斌,冯继东,李双顶,于嘉林,杨焕明;中国汉族人群(西安)STR基因扫描与遗传结构[J];遗传学报;2000年06期

    3 裴黎,蒯应松;HL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现状[J];刑事技术;1995年02期

    4 毛菊珍,张莉尼,王雪明,虞秀兰;2例HLA相合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变化的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2001年01期

    5 李卫党,范丽安;HLA-A和B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免疫学杂志;2002年01期

    6 何吉 ,许先国 ,刘晋辉 ,金蕾 ,傅启华 ,严力行 ,方丽华 ,唐朝晖;中国甘肃裕固族人群6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2年02期

    7 王瑞恒;大连地区汉族人群4个STR基因座的多态性[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8 隋延仿,郭爱林,叶菁,曲萍,张敏,卢兴森;液质联用分析肝癌细胞HLAⅠ类分子递呈的抗原肽[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孙明姝,于宏伟;HLA-DQ与1型糖尿病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0年01期

    10 蔡善荣,刘希永,郑树,李鲁;人类基因组STR及其应用[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科;江世贵;;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鲮群体的遗传结构[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牟希东;胡隐昌;李小慧;汪学杰;宋红梅;罗建仁;;应用微卫星多态分析美丽硬仆骨舌鱼三个品系遗传结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段渊;胡亚美;崔建涛;赵敏;吕有勇;;HLA抗原与儿童白血病的相关性[A];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俞焙秦;陈雪华;刘炳亚;;HLA分型与胃癌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唐克;杨明;;计算机作战模拟的发展方向—HLA[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幸华;张曦;孔佩艳;高蕾;张诚;高力;曾东风;刘红;彭贤贵;龚奕;孙爱华;王庆余;;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15例并发症观察[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7 黄晓军;;HLA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进展[A];2011年浙江省血液病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成立5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1年

    8 崔凯云;胡国林;;基于HLA的超实时仿真航天器故障诊断研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姜南;隋成城;李劲松;李宏图;;某型军机基于HLA的仿真管理与控制系统[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孙要强;段涛;;中间件技术在基于HLA仿真中的应用[A];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德荣;[N];健康报;2008年

    2 董映璧;[N];科技日报;2004年

    3 记者 李天舒;[N];健康报;2009年

    4 姜澎;[N];文汇报;2008年

    5 李爽;[N];中国包装报;2009年

    6 记者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湖南 刘春华;[N];电子报;2010年

    8 记者 宜秀萍;[N];甘肃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郑颖璠;[N];健康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王继伟 通讯员 赵芃 裴争争;[N];徐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岩;梭梭种群分子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2 张云山;性连锁遗传病和HLA基因型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国伟;麦长管蚜地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特征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文波;Y染色体、mtDNA多态性与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忠卫;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6 王丽;珍稀濒危植物华山新麦草的胚胎学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赵茹;野生大豆保护遗传学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肖永双;西北太平洋五种海洋鱼类的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桂琼;鸡生长和屠体性状遗传及其联合超显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10 宋丛文;珙桐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保存样本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方方;基于STR和HLA多态性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覃永贤;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的保护遗传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经源;桫椤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基平;新疆野生啤酒花叶绿体DNA的微卫星分析[D];石河子大学;2008年

    5 张洛艳;沿海地区盐地碱蓬的分子标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岳凌粉;布氏田鼠群体遗传结构及婚配制度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7 徐红梅;中国板栗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及其品种数据库的建立[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8 吕志华;运用RAPD技术对油松种子园的辅助选择[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9 苏雪;兼具开放花和闭锁花繁殖的堇菜属一些类群的遗传结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魏德强;豹猫种群遗传结构及地理分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STR和HLA多态性的中国人群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4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d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