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时期荆江洲滩的变化及其对河道的影响——以方志为中心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 荆江 洲滩 变化与影响 宋元明清 出处:《江汉论坛》200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受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荆江河道自古就分布着较多洲滩。在荆江的变迁中,上游来水来沙及河道的变化促进了洲滩的发育,同时,洲滩作为一个活跃因子,其形成与增长促进了河道的演变,二者相互作用。本文立足于方志资料,对宋元明清时期荆江河段洲滩与河道关系的演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宋代以降,荆江河道中的洲滩数量呈增长趋势,尤以清代更为明显。其中,江心洲较多地分布于上荆江河道中,下荆江则以边滩为多,今天荆江河道的洲滩分布仍呈现这一规律。
[Abstrac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upstream water and sand, the Jingjiang River has distributed more beaches since ancient times. In the change of Jingjiang River, the upstream water and sediment and the changes of river channe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ach, and the beach is an active factor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promo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river channel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Based on the local chronicl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ach and the river channel of the Jingjiang reach in the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number of beaches in the Jingjiang River is increasing, especially in the Qing Dynasty. Among them, Jiangxinzhou is more distributed in the upper Jingjiang River, and the lower Jingjiang River is more in the banks. Today, the beach distribution of the Jingjiang River still presents this law.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点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03JB770017
【分类号】:K29;K928.6
【正文快照】: 流经江汉平原的长江干流主要是荆江河段,自枝城至城陵矶,以藕池口为界又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上荆江河段主要包括枝江、松滋、江陵、公安等县江段,石首县与监利县河段属于下荆江。一、上荆江段历史上枝江境内荆江河道中的洲滩众多,或为江心洲,或为心滩,或为边滩。其中江心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昌民;现代荆江江心洲沉积[J];沉积学报;1992年04期
2 李长安;桐柏—大别山掀斜隆升对长江中游环境的影响[J];地球科学;1998年06期
3 林承坤;陈钦峦;;荆江河曲的成因与演变[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安;陈进;陈中原;王建;王超;范北林;;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研究之思考——基于流域演化“山-河-湖-海互动理论”的认识[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5期
2 方应波;李长安;易文芳;汪微;胡建团;;“人-水-地”和谐的治水理念——以江汉平原防洪减灾为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3期
3 李长安,殷鸿福,俞立中,陈中原;流域环境系统演化概念模型:山-河-湖-海互动及对全球变化的敏感响应──以长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4 李长安,张玉芬,殷鸿福,杨巍然,黄长生;长江中游流域自然环境的对称性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5 胡宝清,刘顺生,王世杰;秦岭—大别造山带的盆—山体系演化及其区域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5期
6 陈曦;;宋至清荆江南岸分流四口的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7 陈国金;殷鸿福;李长安;陈松;;长江中游荆江高洪水位形成的地质环境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8 张昌民,张尚锋,李少华,淡卫东,侯路;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J];沉积学报;2004年02期
9 李细光,曾佐勋,彭晓文,曾克峰,张志;北淮阳及其邻接区地壳稳定性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3期
10 李长安;长江洪水资源化思考[J];地球科学;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光;王二七;;桐柏杂岩的中生代隆升机制及其与南阳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向芳;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李茂田;长江中下游干流水沙与现代河床地貌耦合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隋新光;曲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4 笪浩波;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荣蓉;江汉平原南部民居与聚落源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沈得秀;华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别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3 王海霞;防洪工程促进沿江经济发展的效益量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夏林益;杭埠河流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东亮;东14长段取心水平井区杨Ⅰ组厚砂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赖志云;荆江太平口下边滩现代沉积特征[J];沉积学报;1986年04期
2 虞廷林,施顺英,蒋跃;湖北省现代地壳垂直形变图编制与解释[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2年02期
3 谢广林,饶扬誉,蒋蔺珍,范治如;武汉地区的新构造运动与区域稳定性评价[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3年03期
4 薛宏交,耿爱玲,龚平;江汉洞庭盆地水系展布特征与新构造运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年04期
5 钱宁;关于河流分类及成因问题的讨论[J];地理学报;1985年01期
6 关康年,鄢志武;江汉平原北缘云梦组的时代及成因探讨[J];地球科学;1990年05期
7 赵翰卿,刘波;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中特低渗透储层与隔层的分布模式[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1年01期
8 冯文科;大别山地区构造地貌特征[J];地质科学;1976年03期
9 郑明佳;;江汉平原古地理与“云梦泽”的变迁史[J];湖北地质;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光 ,陈云汉;衢州孔氏南宗述略[J];孔子研究;1988年03期
2 李汉才;朱立东;宗喀·漾正冈布;;宋元明清时期回族知名书画家艺术探研[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何鹤;黄华元;许定贤;萧如九;杨德峰;彭学龙;胡德林;范定生;袁善楚;龚群;杨佑川;王传授;;都市聚焦[J];东坡赤壁诗词;2010年06期
4 小文;;宫廷旧藏 精品荟萃 宋元明清书画展开幕[J];收藏家;2010年10期
5 ;点歌台[J];布老虎青春文学;2009年26期
6 徐复岭,梁宗奎;《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释义举误[J];古汉语研究;1997年02期
7 郭维东;;天地之间(组诗)[J];朔方;1988年11期
8 邱正伦;;从古老的河道醒来(外一首)[J];诗刊;1995年05期
9 任思愚,刘德高;一部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辞典──《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评略[J];辞书研究;1996年01期
10 ;王亚平二首[J];中国书画;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智灵;;上海市河道生态护坡方案初探[A];上海市湿地利用和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孙浩强;;慈溪市一、二类主要河道受工业排污口污染现状及对策[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高志斌;吴世勇;;长江荆江河段床沙分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金琨;汪达;汪明娜;;近半个世纪来长江四次大裁弯后的河势检析[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藕池口水道航道维护工作浅析[A];长江中游藕池口水道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7年
6 钟久河;张绍基;林丹丹;宁安;谢彰武;刘志德;;鄱阳湖洲滩钉螺与水位关系的研究[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高凯春;;三峡水库运用后长江干流航道变化及分析[A];湖北省水利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袁雄燕;;荆江—洞庭湖河网数值模拟[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卢金友;;三峡枢纽下游河床冲刷对荆江河段防洪影响的初步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10 宋志轶;;宋元明清的苏州学校[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圣鸿 曹丽君 许远熙;利用河道搞养殖 得知非法早改正[N];常德日报;2009年
2 记者 曾浩;今夏蚊子怎么显得多?[N];南京日报;2005年
3 通讯员 余文华 邓进德;金平积极做好河道采金船拆除工作[N];红河日报;2008年
4 本报通讯员 邢敦杰;创新河道执法机制 提高河道执法效能[N];中国水利报;2009年
5 湖南省岳阳市政协委员 王志龙;河道挖沙应尽快实现依法管理[N];人民政协报;2009年
6 临安记者站 方向东 通讯员 王治军 陈祥伟;数千米河道大“挪移”昌化驯溪治水求安居[N];杭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夏家立 刘彦斌 李建舟;舟曲白龙江河道疏通取得重大进展[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0年
8 通讯员 李瑞超 记者 宋振峰;舟曲白龙江堰塞河道 清淤疏浚提前完成[N];甘肃日报;2010年
9 记者 刘丽敬;天津 海河河道全面清障[N];中国水利报;2009年
10 通讯员 李宁;江桥镇河道综合治理有序推进[N];东方城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王欣;宋元明清公众活动的环境及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健钦;基于遥感和智能体的鄱阳湖区血吸虫病监测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5 罗春燕;我国东南水网平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6 黄昌发;上海市城郊结合部河道水环境研究和整治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卢吉;河流海岸系统综合水动力学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8 程根伟;确定性水文模拟的数学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1988年
9 林博;胜坨油田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分析与剩余油分布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康玲;流域水文模拟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丙燕;在历史的河道上[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慧;数字河道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郭娟娟;宋元明清山西铁矿开采与冶铁业发展述论[D];山西大学;2006年
4 罗朝晖;生态河道构建技术及净污效果实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5 张晓波;城市管渠排水标准衔接及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徐今;宋元明清“V—V”语法意义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侯莉;中国古代木偶戏史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刘年猛;湘江长沙段洲滩钉螺防治前后的种群动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俊;生态型河道构建原理及应用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10 赵吉祥;数字河床洲滩演变空间建模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8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78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