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论华北区域的空间界定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8-04-19 19:53

  本文选题:华北 + 空间范围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摘要】:华北作为地理专用名词形成于20世纪初。本文通过综述自然地理和历史地理等学科对华北区域的空间界定,提出区域史界定区域空间,除了遵循基本准则外,还要考虑空间范围的时段性差异和研究对象的差异。同时,从华北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分析了近代华北空间范围的演变,认为区域的临界线愈来愈不清晰,相互重合和渗透为常态。本文从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将华北经济区域界定为京津和冀鲁晋两市三省、河南省一部分和内蒙的中西部地区。
[Abstract]:As a geographical term, North China was formed in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By summarizing the spatial definition of North China by natural geography and historical geograph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finition of regional space in regional history should not only follow the basic criteria, 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temporal differences of spatial scop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research object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history of North China,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scope of modern North China is analyzed,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critical line of the reg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nclear, and the overlap and infiltration of each other is the normal. From the angle of regional economic history, this paper defines the economic region of North China as the three provinces of Beijing, Tianjin, Hebei, Shandong and Shanxi, part of Henan Province and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Inner Mongolia.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928.6;K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沛;徐倩倩;;港口、铁路与近代青岛城市变动:1898-1937[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2 陈涵子;严志刚;;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3 段双喜;;江总生平与佛教关系考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吴立;王心源;阮铮铮;吴学泽;;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的环境考古学观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邵燕婷;19世纪后期上海季节性移民的形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刘刚;;“江旁十五邑”与陈郢至云梦之路——宋玉辞赋地理考之四[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张清华;;明代文学史上的母女诗人[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8 李孝芳;华北平原附近山地棕色森林土的分布和特性的初步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59年03期

9 侯娟;;一个村庄的民间信仰——后沟古村落初探[J];沧桑;2007年04期

10 梁华玮;;浅析20世纪40年代县参议会社会功效[J];沧桑;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奇洪;;湖北经济突围之抉择[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陈丽;;清末民初乡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启示[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栾贵勤;孟仁振;田芳;;点轴开发模式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应用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文诺;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青岛的金融业与近代化(1897-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盈;福建与西班牙东来者的自我诠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司娟;民国山东婚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忠翠;韩复榘主鲁时期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欠;1927-1937年山东农村经济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春雷;民国山东丧葬习俗研究(1912-1937)[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婷;霍去病与匈奴的战争[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利民;;“华北”考[J];史学月刊;2006年04期

2 龙先琼;;试论区域史研究的空间和时间问题[J];齐鲁学刊;2011年01期

3 张利民;;区域史研究中的空间范围界定[J];学术月刊;2006年03期

4 扬·孔茨尔;郑曙村;禚明亮;;《自由的幽灵——高加索地区的历史》一书评介[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5 陆敏珍;;区域史研究进路及其问题[J];学术界;2007年05期

6 李文海;;深化区域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志刚;;跨越“区域”的困惑[J];黑龙江史志;2008年10期

8 李书源;杨晓军;;区域史研究理论与近代东北区域史研究[J];史学集刊;2008年01期

9 李福春;区域史、民族史研究的新突破——简评《中国西南文化研究》(第2集)[J];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10 ;编后[J];美术;196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国;;华北地区目前的地震活动趋势[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潘滇;徐建芬;彭卫刚;;华北夏季降水与东亚夏季风[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姜明明;周仕勇;;多维应力释放统计模型(MSRM)在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建华;姜盛松;管波;傅容珊;;华北地区地壳剖面粘弹性应力分析[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华北地区古生物图册[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6 蒋溥;梁小华;;华北地区地震断错及其形变场和应力场[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7 李振清;;回顾华北地区机械设计教学研究会[A];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 教学史志)[C];1995年

8 赵秀兰;延晓冬;;近20年华北地区土壤水储量变化趋势及水分管理与调配对策[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9 王华林;王健;梁更国;杨丽军;;中国华北地区大地震复发活动周期、迁移特征及趋势预测[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刘长海;;华北地区最近二次中强地震前Hurst指数H值的异常变化[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建华 通讯员 陈宁;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N];长春日报;2007年

2 记者 李贺林;全新定位 全新形象 规模空前[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钟陆史;东北华北地区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召开[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7年

4 张立岩;联动演练检验华北供气应急机制[N];中国石油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李卫中;“金虎”收购“早早”欲谋亮剑华北(下)[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6 孙德富;增强大局意识 确保思想不散[N];中国民航报;2008年

7 刘国安;华北地区15个科研单位“设坛论见”思想政治工作[N];中国石油报;2003年

8 记者 明慧;民航五项指标考评奥运预演[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张湘;华北片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会议召开[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刘弘;东方海外投资保税物流[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峡;华北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及形变动力学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宫飞;华北地区结构型节水种植业模式及途径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桂芝;中国华北地区东方蜜蜂多样性及其分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4 彭淑庆;国家、地方与社会[D];山东大学;2009年

5 荣艳淑;大范围气候变化与华北干旱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6 张利平;华北地区陆气水循环时空演化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温海清;金元之际的华北地方行政建置[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学民;华北地区壳幔剪切波速度结构及与晚新生代地质演化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郭锦超;近代天津和华北地区经济互动的系统研究(1880年代—1930年代)[D];南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焕菊;中国华北地区地震空间数据仓库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2 罗遵兰;华北地区冬小麦与夏玉米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孙燕;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及其与北太平洋海温、100hPa高度场异常的关系[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4 史晓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华北地区电力需求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5 郭士忠;清代华北地区粮食流通[D];山西大学;2008年

6 张艳;清代典当业税收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左艳艳;华北地区中老年针织毛衫感性消费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范烨;华北地区气溶胶分布和层积云结构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韩军彩;华北地区空中水汽含量的演变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李坤;中国华北地区人群TAP1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的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4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74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