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水经注》渭水流路考

发布时间:2019-05-07 10:40
【摘要】:《水经注》详细记载了北魏时期渭水的水道,据之可考证出当时渭水之流路。《水经注》渭水流路在宝鸡峡以下与今渭河有较大不同,但河型已经较为近似。以今西安市高陵区耿镇为界,可分上下两段对古今渭水进行对比,每段又可分为三小段,每小段古今渭水的区别各具特征。精确复原《水经注》渭水流路可作为研究历史时期渭水河道变迁的重要参照。
[Abstract]:The waterway of Weishui in Northern Wei Dynasty is record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it,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flow path of Weishui at that tim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ihe River below Baojixia, but the river pattern is quite similar. Taking Gengzhen, Gaoling District of Xi'an City as the boundary,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to compare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eishui, each s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mall sections, each section of Weishui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accurate restoration of the Weishui channel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studying the changes of the Weishui river course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复旦大学“985”三期重大项目(2011RWXKZD023)成果之一
【分类号】:K92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广书;;秦末以来秦都咸阳地貌演变[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2 夏开儒,李昭淑;渭河下游冲积形态的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3期

3 薛方昱;中国最早设置的圭阝、冀二县考[J];西北史地;1998年01期

4 林泊;;陕西临潼汉新丰遗址调查[J];考古;1993年10期

5 董卫剑;从宁王遗址出土的“郁夷”瓦当探讨郁夷县故城与平阳故城的关系[J];考古与文物;2005年01期

6 史党社,田静;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宁王遗址新发现的“郁夷”瓦当的意义[J];人文杂志;2005年04期

7 马正林;渭河水运和关中漕渠[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8 王元林;隋唐五代时期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耿占军;清代渭河中下游河道平面摆动探析[J];唐都学刊;1995年01期

10 甘枝茂,桑广书,甘锐,岳大鹏;晚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瞿林东;论魏晋至隋唐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7 曹洁;;宋跋本王仁f+《刊谬补缺切韵》音注补苴[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正堂;侯甬坚;;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7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8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9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干艳娟;宫体诗创作题材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侯晓珊;南朝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冰洋;汉代四位女性作家的创作内容及文学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宁,周文浩,洪柔嘉;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特性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学报;1961年00期

2 夏开儒,李昭淑;渭河下游冲积形态的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3期

3 李廷栋;青藏高原隆升的过程和机制[J];地球学报;1995年01期

4 薛祥煦,李虎侯,李永项,刘护军;秦岭中更新世以来抬升的新资料及认识[J];第四纪研究;2004年01期

5 薛祥煦,张云翔;从生物化石的性质和分布分析秦岭上升的阶段性与幅度[J];地质论评;1996年01期

6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年02期

7 李吉均,文世宣,张青松,王富葆,郑本兴,李炳元;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J];中国科学;1979年06期

8 孙东怀,陈明扬,JohnShaw,鹿化煜,孙有斌,岳乐平,张云翔;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古气候记录[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8年01期

9 钟凤年;;评“水经注选释”[J];考古;1961年05期

10 张青松,周耀飞,陆祥顺,徐秋六;现代青藏高原上升速度问题[J];科学通报;1991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瑞 李毓芳 张翔宇 柴怡;[N];中国文物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景纯;《水经注》“乱流”浅释[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2 黄华南;;浅论《水经注》的文学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1期

3 黄华南;;《水经注》山水景物描写的特点[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4 张鹏飞;;《水经注》引《诗》考[J];文史博览;2006年18期

5 张涛;罗明月;;《水经注》的语言艺术[J];南都学坛;2006年06期

6 王萌;;近十年来《水经注》研究综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7 宋维迪;;浅论《水经注》写景的语言艺术[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朱士光;;论《水经注》对og(溱)水之误注兼论《水经注》研究的几个问题[J];史学集刊;2009年01期

9 霍华亮;刘鹏;;郦道元生平简介与《水经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张延俊;;《水经注》引文被动式语料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节选一)[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水经注》河水(节选二)[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康为民;;《水经注》中的偃师水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节选)[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从古典山水诗文看祖国河湖的美[A];首届中国水文化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谢文杰;杨昶;;《水经注》与《徐霞客游记》——两部古代地理名著之异同[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后勤指挥学院政工系政治理论教研室 严燕子;胡适为什么考证《水经注》[N];北京日报;2010年

2 陈桥驿 口述 颜越虎 整理;一生做伴《水经注》[N];浙江日报;2010年

3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 姚大力;想起了《水经注》那桩公案[N];光明日报;2014年

4 晏昌贵;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N];光明日报;2006年

5 伍立杨;丽词 妙喻 心情[N];光明日报;2002年

6 黄永年;这段话是信口开河[N];北京日报;2003年

7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 沈乃文;幸入书山若许年[N];文汇报;2012年

8 李零;“地理”也有“思想史”[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叶光庭;贺陈桥驿先生九十华诞[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 汤鑫华;从古典山水诗文看祖国河湖之美[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中原;《水经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东;《水经注》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s,

本文编号:2471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71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