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美国地名:欧洲文化的舶来品

发布时间:2019-05-15 01:47
【摘要】:正地名是一种文化元素,一经形成便融入了当代历史的因子。对于美国的地名而言,则承载着欧洲老牌帝国殖民与开发的印记。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整个美洲沦为西欧各国的殖民地,西欧的许多地名也随同殖民者一同来到美国,成为舶来品,成为表示行政区域的专有名词,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印第安文化是美国地名文化的基础。概括地说,虽然殖民者在一定程度上与美洲土著人有所交往,但印第安人对美国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并不广泛。只
[Abstract]:Positive place names are a kind of cultural elements, which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factors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as soon as they are formed. For the place nam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y bear the imprint of the colo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urope's established empires. Since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 the whole of America has become a colony of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Many geographical names in Western Europe have also come to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colonists to become imported products and become proper terms for administrative regions. Become an indelible memory. Indian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American toponymic culture. Generally speaking, although colonists had some contact with native Americans, the influence of Indians on American culture and language was not extensive. Only.
【分类号】:K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碧波;大连地名文化刍议[J];中国地名;2000年04期

2 ;地名文化[J];中国地名;2002年03期

3 李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何彤慧,李禄胜;宁夏地名特征与地名文化[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朱考金 ,陈建兵;地名文化的市场冲击[J];中国地名;2004年01期

6 叶岱夫;惠州市的地名环境与地名文化[J];岭南文史;2004年01期

7 胡阿祥;;老地名是古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资源——以“南京十佳老地名”为例的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文莉;;地名词汇的历时变化及其社会动因——以涪陵地名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奉行科学发展 繁荣地名文化[J];中国地名;2007年12期

10 谢前明;;当代地名文化发展的三大特点[J];中国地名;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坚;;地名语源的民族史解读——以欧洲和中国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朱天顺;;从台湾地名的文化要素看两岸的密切关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3 张中波;李付娥;;地名花语——浅谈地名文化中的花卉地名[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谢红生;;挖掘地名故事 弘扬地名文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尹钧科;;谈谈地名的有关知识和北京地名[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6 陈名实;;闽南保生大帝信仰与台湾地名[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惠歧;;北京寺庙与地名文化的演变[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刘向政;;神话、传说与地名文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许尚枢;;徐霞客笔下的浙江地名及其当代意义[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10 孙冬虎;;北京东城区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举隅[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学安;老地名“非遗”保护是个好思路[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记者  齐冬;尽快启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N];济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吉颐 通讯员  莫非;济南将建地名文化遗产名录体系[N];济南日报;2006年

4 班若川;保护地名遗产: 中国在行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赵治国 高冉;专家呼吁保护济南地名文化遗产[N];中国社会报;2006年

6 钟鸣;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刻不容缓的行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燕志华;南京老地名列入“非遗”保护名单[N];新华日报;2006年

8 本版编辑邋殷贝 周鱼;正在消逝的珠海老地名[N];珠海特区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史维勤;留住古县名:保卫最“容易受伤”的地名[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单三娅;地名也是文化遗产 不要随意更改废止[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超艺;上海市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君;宁夏地名的语言特征与文化本源[D];北方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琥;重庆市主城区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冯倩;韩国地名的文化意义考察[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王荣加;文化视角下的河北地名浅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忱忱;九江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汪圆;宁夏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7 王宴婷;辽阳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8 苏义拉斯琴;察哈尔地名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t;试论俄语地名的功能、来源与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尹熙男;通过延边地名考察延边文化[D];延边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77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477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