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19:03

  本文关键词: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可分为地域的流布和社会阶层的接受两个方面,具体到六朝(时间)、江东(空间),这两个特征表现的特别明显。六朝时期,佛教在江东的流布受到移民、交通、风俗和经济四大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证之于史籍中。佛教的两大要素是僧侣和寺院,故这两大要素的地理分布决定着佛教的地理分布。六朝僧侣和寺院的文献资料主要有《高僧传》、《比丘尼传》和《续高僧传》,其中以《高僧传》最为重要。通过对这三本书的检索,参之以其他史料,可以勾勒出六朝僧侣和寺院的地理分布,揭示出六朝江东的佛教地理有三大中心,即丹阳郡、吴会地区和庐山地区。这三个佛教中心互有联系、彼此影响,而且其兴起的原因也各有特色。这是文章第一章所阐述的内容。 第一章衍生出一个无法同避的问题,即六朝首都的寺院数量。这是一个容易勾起众人兴趣的问题。清末孙文川撰《金陵六朝古寺考》一书,后刘世珩、陈作霖相继对该书进行补苴,分别名为《南朝寺考》、《南朝佛寺志》。孙书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可错讹颇多,后人不仅未以补正,反而以讹传讹,致使该领域的研究停滞不前。近些年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的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特别是佛顶骨舍利的重现世间,引发了对六朝建康寺院的研究热潮。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六朝建康寺院有299座之说,虽讹误不少,但功劳颇大。有鉴于此,通过对原始史料的,对元代以前志书的考证,参考前贤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考订、厘正六朝建康的寺院,这就是文章第二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佛教在社会阶层中的传播是颇有吸引力的问题。琅邪王氏是六朝首屈一指的高门大族,故通过考察琅邪王氏对佛教的态度,对于揭示佛教在社会阶层中的传播,颇有典型意义。佛教为社会上层所接受,与六朝的学术思潮关系颇大。六朝贵玄学、尚清谈,佛教徒引玄入佛、佛玄双修,另外佛教比玄学有更为深厚的理论,也给清谈带来更多的谈资,这些都促进了佛教在社会上层的传播。文章第三章即论述琅邪王氏对佛教的态度,意在据此考察佛教在社会上层的传播。 除了上述三章之外,还有一些需要说明的地方,如断限问题、学术史回顾和文献资料问题,这是文章绪论论述的内容,而对于文章的归纳,则是结语的内容。
【关键词】:六朝 佛教地理 建康 寺院 琅邪王氏 崇佛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928.6;B94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4
  • 一. 断限问题9-10
  • 二. 相关学术研究的回顾10-13
  • 三. 文献资料问题13-14
  • 第一章 六朝江东的佛教地理14-75
  • 一. 寺院的分布及变迁14-27
  • 二. 僧尼活动的区域及活动频率27-53
  • 三. 讨论53-75
  • 第二章 六朝建康佛寺考75-152
  • 一. 引言75-76
  • 二. 考辨76-140
  • (一) 孙吴寺院76-80
  • (二) 东晋寺院80-92
  • (三) 刘宋寺院92-112
  • (四) 萧齐寺院112-118
  • (五) 萧梁寺院118-136
  • (六) 陈朝寺院136-140
  • 三. 综论140-152
  • 第三章 述两晋南北朝琅邪王氏之崇佛152-183
  • 一. 引言152-153
  • 二. 相关研究状况及琅邪王氏世系略表153-155
  • 三. 琅邪王氏崇佛之史料及辨析155-173
  • 四、琅邪王氏崇佛之变迁173-176
  • 五、琅邪王氏交游高僧略考176-180
  • 六、余论180-183
  • 结语183-186
  • 附录 六朝江东僧尼之行迹186-226
  • 参考文献226-235
  • 后记235-23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学锋;;六朝建康城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以建初寺的地点考证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风华;浅析六朝建康佛寺的兴衰与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祁燕苹;北魏平城地区的佛教地理[D];内蒙古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六朝江东佛教地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284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