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基于联合国投票的中国地缘政治准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21:28
  地缘政治问题是人文地理学新兴的研究热点。但是,已有研究多基于地理环境要素分析国家的地缘环境或定性讨论地缘战略,很少从双边联系角度定量刻画国家间的地缘关系;现有研究的理论基础也比较薄弱。本文基于地缘政治准则理论,运用1971至2017年联合国投票数据和S分值等方法,从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关系的历史阶段、友好程度和集团归属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了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友好程度及其地理分布,并针对中美贸易战的背景指出了中国当前的"朋友"和"敌人"。本文进一步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非政治双边关系及其发展水平对中国地缘政治准则的影响,论证了地理距离、经济、技术等因素对地缘关系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对于加强政治地理学的量化分析有启发作用,也能够为中国更好地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地缘政治战略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世界地理研究. 2020,29(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基于联合国投票的中国地缘政治准则研究


中国与几个主要国家的S分值(1971—2017)

空间分布,联合国,国家,空间分布


为了防止个别年份的随机波动造成分析结果的偏差,本文基于最近这一阶段(2008年至2017年)中国与其他联合国会员国的S值分析当前中国国际关系中的“朋友”和“敌人”。如图2所示,近5年中国与绝大多数国家的S分值都为正值,说明中国在联合国的“朋友圈”较大,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基本一致;仅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帕劳等小国的S值为负,说明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的对手或“敌人”。需要注意的是,欧洲大部分国家、日本和澳大利亚与中国的S分值虽然为正但不高,因此与中国的关系偏“中性”。从S分值的空间分布看,中国与邻国(除日本和韩国外)和大多数非洲、中西亚、东南亚和南美洲国家的S分值较高,而与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的S分值相对较低。进一步采用K-means算法,对各个国家与7个联合国主要会员国近10年的S分值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各国与中国和其他联合国主要会员国的相对亲疏关系,划分国际地缘关系的集团、识别各国与中国的“相对”敌友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中国的“朋友”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中西亚、南亚等区域,还包括金砖五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南太平洋岛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中国的“敌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西欧、北欧、大洋洲和东亚,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包括日本、韩国、以色列和帕劳等小的太平洋岛国。这一划分基本符合当前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帕劳拒绝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国际上公开与中国唱反调;尽管很多人认为加拿大和以色列与中国比较友好,但是最近加拿大与美国合谋扣押孟晚舟的事件已显示加拿大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站位;以色列近年不断向印度、越南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出售大量高端武器也增加了中国周边的地缘安全风险。

会员国,联合国,朋友


进一步采用K-means算法,对各个国家与7个联合国主要会员国近10年的S分值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各国与中国和其他联合国主要会员国的相对亲疏关系,划分国际地缘关系的集团、识别各国与中国的“相对”敌友关系。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发现中国的“朋友”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中西亚、南亚等区域,还包括金砖五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南太平洋岛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中国的“敌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西欧、北欧、大洋洲和东亚,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包括日本、韩国、以色列和帕劳等小的太平洋岛国。这一划分基本符合当前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如帕劳拒绝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国际上公开与中国唱反调;尽管很多人认为加拿大和以色列与中国比较友好,但是最近加拿大与美国合谋扣押孟晚舟的事件已显示加拿大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站位;以色列近年不断向印度、越南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出售大量高端武器也增加了中国周边的地缘安全风险。不过,上述基于联合国投票对中国地缘关系格局和国际利益集团的划分结果需要辩证地看待,各国与中国的敌友关系存在变数,其对于中国未来的地缘安全和国际关系稳定也有利有弊。首先,从各国与中国的S分值看,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联合国事务上的意见与中国一致性较高,中国周边国家和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较为友好。这说明中国国际关系整体稳定,周边地缘格局总体安全,“一带一路”建设有较好的国际关系基础。第二,从中美在国际上的“朋友圈”比较来看,美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联合国投票的S分值都为负,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的“朋友圈”远比美国更广泛,这也能够部分解释为何最近美国存在退出联合国的声音。第三,从构成来看,中国的“朋友圈”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穷朋友”,这些国家大多政治稳定性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外交关系中比较“务实”和短视——更多希望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乃至获取中国的援助,如果中国不能提供大量无偿援助或切实的经济利益,这些国家较容易转投到“敌人”阵营。此外,中国目前的“朋友”中不乏未来与中国存在竞争或冲突的“潜在对手”(如越南、印度)。好的一面是,尽管欧洲和日本对美国比中国更友好,但是它们与中国在联合国投票的S分值基本都是正值,说明其与中国的利益分歧不大;考虑到它们(除日本外)与中国的距离较远,不存在直接的地缘冲突,因此从“远交近攻”的角度看应该是中国未来积极发展和争取的“潜在朋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独奏抑或共鸣:全球议题合作中的金砖国家——以成员国在联合国大会的投票为例[J]. 刘倩.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8(02)
[2]自由贸易协定能提升国家间亲密度吗?——基于中国周边FTA的实证分析[J]. 孙忆,孙宇辰.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4)
[3]中美对外援助的国际政治意义——以联合国大会投票为例[J]. 庞珣,王帅.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3)
[4]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J]. 胡志丁,陆大道,杜德斌,葛岳静,骆华松.  地理研究. 2017(02)
[5]中国地缘政治学25年研究进展(英文)[J]. 杜德斌,段德忠,刘承良,马亚华.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6(08)
[6]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J]. 杨文龙,杜德斌,刘承良,马亚华.  地理学报. 2016(06)
[7]论地缘战略的主体间性——兼论中国地缘战略抉择[J]. 胡志丁,刘卫东.  人文地理. 2016(03)
[8]尺度理论视角下的“一带一路”战略解读[J]. 王丰龙,张衔春,杨林川,洪世键.  地理科学. 2016(04)
[9]近20年国际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进展[J]. 宋涛,陆大道,梁宜,王倩.  地理学报. 2016(04)
[10]“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想象与地区合作[J]. 曾向红.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6(01)



本文编号:30037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0037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