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古道历史地理及秦岭申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09:38
秦岭古道作为穿越秦岭通往巴蜀和荆楚的交通要道,在我国古代长期作为国家级官方通道,具有珍贵的文化和自然价值。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相继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四川省也单独将本身的蜀道申请纳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陕西境内的秦岭古道却并未包含在内。研究陕西秦岭古道的历史沿革、保存现状、文化价值和申遗对策,有助于打破狭隘的地域观,促进秦蜀古道的联合申遗。秦岭作为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源头。秦岭本身具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地质学价值,在研究秦岭古道的基础之上,可以将秦岭进行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申遗,以期更好的实现对秦岭珍贵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研究秦岭古道各路线的历史沿革、历史地位和保护现状。第二部分在蜀道申遗的背景下对陕西秦岭古道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对陕西秦岭古道的申遗方向进行研究,得出可以将秦岭单独进行申遗的对策。第四部分对秦岭的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进行研究,并对秦岭申遗的必要性和策略进行分析。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价值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秦岭古道的历史沿革和保护现状
第一节 秦岭古道的概念
第二节 秦岭古道各路线的历史沿革
一、褒斜道
二、子午道
三、陈仓道
四、傥骆道
五、武关道
第三节 秦岭古道保存现状
一、褒斜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二、傥骆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三、子午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四、陈仓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五、武关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附图
第二章 从蜀道申遗看陕西秦岭古道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蜀道申遗
一、蜀道的概念
二、四川蜀道申遗的相关举措
第二节 秦岭古道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一、长安中心视野下的秦岭古道研究
二、秦岭古道的起始范围远超蜀道
三、秦岭古道承载了更加重要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秦岭古道的申遗方向
第一节 世界遗产相的价值
第二节 我国的申遗之路
第三节 陕甘川三省古道联合申遗
一、三省联合申遗对策研究
二、秦岭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第四章 秦岭申遗研究
第一节 秦岭的概念
第二节 秦岭地名起源考
第三节 秦岭的文化价值
一、秦岭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源头
二、秦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三、秦岭的宗教文化资源
第四节 秦岭的自然价值
一、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二、秦岭的丰富自然资源
三、秦岭的地质学价值
第五节 秦岭申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陕西秦岭的申遗之路
二、秦岭申遗的可能性
三、秦岭申遗的必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岭骆谷道——傥骆古道考古调查述略[J]. 王艳朋,许国涛,高田,任茂. 文博. 2017(03)
[2]《诗经》中的秦岭文化[J]. 王曼利. 明日风尚. 2017(06)
[3]古代秦岭隐士文化的地理学透视[J]. 贺红涛.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18)
[4]商於古道历史文化及其开发利用[J]. 徐卫民,裴蓓. 秦汉研究. 2016(00)
[5]褒斜道的早期史[J]. 樊莉娜. 寻根. 2014(04)
[6]汉代的秦岭文化[J]. 梁中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7]故道在川陕军事交通中的战略价值[J]. 雷小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8]历史时期的傥骆道及其作用[J]. 雷震.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9]秦岭至淮河一线史前文化的特征[J]. 张之恒. 中国历史文物. 2008(05)
[10]宋代终南山地区文化资源研究[J]. 王晓如. 唐都学刊. 2007(01)
硕士论文
[1]唐终南山诗的文化意义研究[D]. 段玮婷.西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5440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价值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秦岭古道的历史沿革和保护现状
第一节 秦岭古道的概念
第二节 秦岭古道各路线的历史沿革
一、褒斜道
二、子午道
三、陈仓道
四、傥骆道
五、武关道
第三节 秦岭古道保存现状
一、褒斜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二、傥骆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三、子午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四、陈仓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五、武关道的重要遗址和遗迹
附图
第二章 从蜀道申遗看陕西秦岭古道的文化价值
第一节 、蜀道申遗
一、蜀道的概念
二、四川蜀道申遗的相关举措
第二节 秦岭古道历史文化价值研究
一、长安中心视野下的秦岭古道研究
二、秦岭古道的起始范围远超蜀道
三、秦岭古道承载了更加重要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秦岭古道的申遗方向
第一节 世界遗产相的价值
第二节 我国的申遗之路
第三节 陕甘川三省古道联合申遗
一、三省联合申遗对策研究
二、秦岭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第四章 秦岭申遗研究
第一节 秦岭的概念
第二节 秦岭地名起源考
第三节 秦岭的文化价值
一、秦岭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源头
二、秦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三、秦岭的宗教文化资源
第四节 秦岭的自然价值
一、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二、秦岭的丰富自然资源
三、秦岭的地质学价值
第五节 秦岭申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陕西秦岭的申遗之路
二、秦岭申遗的可能性
三、秦岭申遗的必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岭骆谷道——傥骆古道考古调查述略[J]. 王艳朋,许国涛,高田,任茂. 文博. 2017(03)
[2]《诗经》中的秦岭文化[J]. 王曼利. 明日风尚. 2017(06)
[3]古代秦岭隐士文化的地理学透视[J]. 贺红涛.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18)
[4]商於古道历史文化及其开发利用[J]. 徐卫民,裴蓓. 秦汉研究. 2016(00)
[5]褒斜道的早期史[J]. 樊莉娜. 寻根. 2014(04)
[6]汉代的秦岭文化[J]. 梁中效.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1)
[7]故道在川陕军事交通中的战略价值[J]. 雷小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8]历史时期的傥骆道及其作用[J]. 雷震.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9]秦岭至淮河一线史前文化的特征[J]. 张之恒. 中国历史文物. 2008(05)
[10]宋代终南山地区文化资源研究[J]. 王晓如. 唐都学刊. 2007(01)
硕士论文
[1]唐终南山诗的文化意义研究[D]. 段玮婷.西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54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025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