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及其空间效应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9 06:44
快速城市化地区是人文因素最密集、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交互作用最复杂、各类地理空间转换最频繁、空间冲突最激烈、空间风险最突出的地区,也是一个边界动态变化明显,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高度活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是地球表层最复杂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及空间效应有利于揭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演变机制,有利于科学引导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冲突理论、博弈论等为指导,以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典型地域——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城乡规划数据,借助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4.0)、GIS分析软件(ArcGis10.0)和数理统计软件(SPSS),利用生态足迹、脆弱性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及空间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快速城市化地区是人地交互作用复杂、地理空间转换最频繁,亟待进行有效管控的优化发展和重点发展地区。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人地系统有所优化,但仍存在人口老龄化与就业压力明显、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1.2.2 人地关系的方法研究
1.2.3 人地关系的实证研究
1.2.4 快速城市化地区研究
1.2.5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人地关系
2.1.2 人地相互作用
2.1.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2.1.4 快速城市化地区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耗散结构理论
2.2.4 冲突理论
2.2.5 博弈论
3 长株潭城市群人地系统现状分析
3.1 人口老龄化与就业压力较明显
3.2 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3.3 环境污染交互影响问题凸显
3.4 经济子系统运行水平相对较高
4 长株潭城市群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4.1 作用方式多元性
4.1.1 人类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
4.1.2 自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
4.1.3 人类对自然系统的作用
4.1.4 自然系统对人的反作用
4.2 作用过程复杂性
4.2.1 对地质地貌的作用过程
4.2.2 对气候环境的作用过程
4.2.3 对河流水文的作用过程
4.2.4 对土地利用的作用过程
4.2.5 对产业变迁的作用过程
4.2.6 小结
4.3 作用强度递增性
4.3.1 人地相互作用强度的表征
4.3.2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对地作用强度递增
4.3.3 规划约束力显现,地对人作用强度递增
4.4 作用结果风险性
4.4.1 人均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4.4.2 生态足迹呈阶段性扩大
4.4.3 生态赤字威胁可持续发展
5 长株潭城市群人地相互作用的空间效应
5.1 空间进化与退化:功能性
5.1.1 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
5.1.2 敏感性增加,局部空间出现退化
5.1.3 脆弱度下降,整体空间不断进化
5.2 空间集聚与扩散:有序性
5.2.1 空间要素呈现轴向集聚,具有指向性
5.2.2 局部地区空间扩散加强,辐射力增加
5.2.3 集聚扩散下长株潭的空间格局变换
5.3 空间趋同与分异:异质性
5.3.1 功能空间整合趋同,空间效率提升
5.3.2 城-乡-郊空间分异,城乡结合部问题明显
5.4 空间稳定与变化:动态性
5.4.1 空间类型数量变化幅度不一
5.4.2 空间类型格局具有动态性
5.5 空间冲突与协调:和谐性
5.5.1 典型地区空间冲突激烈,人地矛盾突出
5.5.2 整体冲突基本可控,人地系统趋向和谐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J]. 陆大道. 地理科学. 2013(08)
[2]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关系演变动态仿真研究——以甘南州为例[J]. 逯承鹏,陈兴鹏,王红娟,李恒吉,张子龙,李勇进. 自然资源学报. 2013(07)
[3]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J]. 王岩,方创琳,张蔷.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5)
[4]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化过程分析——以东莞市为例[J]. 杨青生,乔纪纲,艾彬. 生态学报. 2013(04)
[5]城市群概念、形成机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评述[J]. 刘玉亭,王勇,吴丽娟. 人文地理. 2013(01)
[6]中国城市密集区空间识别及其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对接关系[J]. 薛俊菲,陈雯,曹有挥. 地理研究. 2013(01)
[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 范秋芳,王珊珊. 河南科学. 2013(01)
[8]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的城市化发展态势、动力与趋势[J]. 陈雯,宋伟轩,杨桂山.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01)
[9]武汉城市群城镇用地空间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 关兴良,方创琳,周敏,武红.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9)
[10]基于生态安全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彭佳捷,周国华,唐承丽,贺艳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9)
硕士论文
[1]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徐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2]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唐勇.湖南农业大学 2011
[3]中国主要城市群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D]. 吴玮.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长株潭地区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研究[D]. 王雪丽.中南大学 2009
[5]关中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时空协同研究[D]. 王武科.西北大学 2009
[6]快速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交通改善方案研究[D]. 陈至辰.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9169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1.2.2 人地关系的方法研究
1.2.3 人地关系的实证研究
1.2.4 快速城市化地区研究
1.2.5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人地关系
2.1.2 人地相互作用
2.1.3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2.1.4 快速城市化地区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耗散结构理论
2.2.4 冲突理论
2.2.5 博弈论
3 长株潭城市群人地系统现状分析
3.1 人口老龄化与就业压力较明显
3.2 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3.3 环境污染交互影响问题凸显
3.4 经济子系统运行水平相对较高
4 长株潭城市群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4.1 作用方式多元性
4.1.1 人类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
4.1.2 自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
4.1.3 人类对自然系统的作用
4.1.4 自然系统对人的反作用
4.2 作用过程复杂性
4.2.1 对地质地貌的作用过程
4.2.2 对气候环境的作用过程
4.2.3 对河流水文的作用过程
4.2.4 对土地利用的作用过程
4.2.5 对产业变迁的作用过程
4.2.6 小结
4.3 作用强度递增性
4.3.1 人地相互作用强度的表征
4.3.2 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对地作用强度递增
4.3.3 规划约束力显现,地对人作用强度递增
4.4 作用结果风险性
4.4.1 人均承载力呈下降趋势
4.4.2 生态足迹呈阶段性扩大
4.4.3 生态赤字威胁可持续发展
5 长株潭城市群人地相互作用的空间效应
5.1 空间进化与退化:功能性
5.1.1 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
5.1.2 敏感性增加,局部空间出现退化
5.1.3 脆弱度下降,整体空间不断进化
5.2 空间集聚与扩散:有序性
5.2.1 空间要素呈现轴向集聚,具有指向性
5.2.2 局部地区空间扩散加强,辐射力增加
5.2.3 集聚扩散下长株潭的空间格局变换
5.3 空间趋同与分异:异质性
5.3.1 功能空间整合趋同,空间效率提升
5.3.2 城-乡-郊空间分异,城乡结合部问题明显
5.4 空间稳定与变化:动态性
5.4.1 空间类型数量变化幅度不一
5.4.2 空间类型格局具有动态性
5.5 空间冲突与协调:和谐性
5.5.1 典型地区空间冲突激烈,人地矛盾突出
5.5.2 整体冲突基本可控,人地系统趋向和谐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理学关于城镇化领域的研究内容框架[J]. 陆大道. 地理科学. 2013(08)
[2]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关系演变动态仿真研究——以甘南州为例[J]. 逯承鹏,陈兴鹏,王红娟,李恒吉,张子龙,李勇进. 自然资源学报. 2013(07)
[3]城市脆弱性研究评述与展望[J]. 王岩,方创琳,张蔷. 地理科学进展. 2013(05)
[4]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化过程分析——以东莞市为例[J]. 杨青生,乔纪纲,艾彬. 生态学报. 2013(04)
[5]城市群概念、形成机制及其未来研究方向评述[J]. 刘玉亭,王勇,吴丽娟. 人文地理. 2013(01)
[6]中国城市密集区空间识别及其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对接关系[J]. 薛俊菲,陈雯,曹有挥. 地理研究. 2013(01)
[7]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J]. 范秋芳,王珊珊. 河南科学. 2013(01)
[8]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的城市化发展态势、动力与趋势[J]. 陈雯,宋伟轩,杨桂山.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01)
[9]武汉城市群城镇用地空间扩展时空特征分析[J]. 关兴良,方创琳,周敏,武红.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9)
[10]基于生态安全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 彭佳捷,周国华,唐承丽,贺艳华.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9)
硕士论文
[1]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徐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2]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长株潭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唐勇.湖南农业大学 2011
[3]中国主要城市群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D]. 吴玮.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长株潭地区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研究[D]. 王雪丽.中南大学 2009
[5]关中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时空协同研究[D]. 王武科.西北大学 2009
[6]快速城市化地区干线公路交通改善方案研究[D]. 陈至辰.长安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089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08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