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发布时间:2021-04-08 04:11
  人类从远古蛮荒时代一步步走来,途径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一个个辉煌的文明脚印。在整个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自觉不自觉地创造出绚烂多彩、各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代社会称其为我们人类的文化遗产,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研究的空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地处中国的西北、欧亚大陆的腹地,是距离海洋最远的地区,又是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之地。其地理特征是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山夹着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即众人皆知的“三山夹两盆”地形。按照民族学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新疆主要分为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的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绿洲耕牧型(主要分布在两大盆地边缘)及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组的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盆地草原游牧型,新疆的文化遗产明显带有这方面的类型差别。著名的横跨欧亚的经济文化大通道--丝绸之路主要地段就在新疆境内。本文跨越的时间--活跃在新疆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过去、现在、未来。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南来北往、东进西出或西进东出的人在这里相遇相知,相互交流,互通有无。这里像一个巨型的大巴扎,几大古代文明的人们在此穿梭踏路,或逗留,或定居,在这...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缘起及目的
    1.2 研究的理念及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视角
    1.4 理论方法及框架
第二章 新疆文化遗产概述
    2.1 新疆概述
        2.1.1 地理特征
        2.1.2 历史沿革
    2.2 新疆文化遗产概述
        2.2.1 物质文化遗产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
        2.2.3 丝绸之路
第三章 新疆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3.1 政治价值
    3.2 经济价值
    3.3 文化价值
    3.4 历史价值
    3.5 艺术价值
    3.6 科学价值
第四章 新疆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4.1 保护现状
    4.2 保护措施及规划
第五章 新疆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5.1 功能分析
    5.2 利用方式探析
    5.3 可持续性发展
第六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
    6.1 历史价值
    6.2 艺术价值
    6.3 休闲价值
    6.4 社会价值
第七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7.1 保护措施探讨
    7.2 保护现状与发展方向
第八章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
    8.1 利用方式探讨
    8.2 保护与利用的互动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后记



本文编号:3124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24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