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胡姓家族研究 ——以族源、地域、文化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10 09:10
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还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辉煌时期。不少出身北方民族的胡姓家族,贯穿于这一时期,在政治、军事、宗教、艺术、文学等领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们自身的兴起、发展、蜕变过程,即是一部微观的民族史和文化史,这即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绪论是对论题范围、研究回顾以及研究旨趣的概述,其中重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是为全文的总纲。绪论之外分为族源研究、地域研究、文化研究三个部分、十个章节展开。这三个板块的设计,是据于胡姓家族研究成果的提炼以及胡姓家族之间内在联系的总结。其中族源研究部分主要关注胡、汉融合中相关认同因子嬗变的问题,如族源追溯、姓源神话、郡望攀附、谱系建构等,希望借助中古时期胡姓家族的个案以及一些微观情景的剖析,深入探讨胡、汉融合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地域研究部分重点在胡姓家族的融入汉人地方社会进程中的诸问题,包括胡姓家族内部结构的凝聚和分化,地域分布、聚居,地方认同等,而粟特后裔会稽康希铣家族正好提供了剖析胡姓家族地方社会的经典案例。在前面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文化研究部分选取了宗教、族群文化...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题释义
一、关于胡姓
二、关于中古与家族
第二节 研究回顾
一、族源识别与族属考订
二、胡姓群体综合研究
三、胡姓家族案例研究
四、社会史与胡姓家族研究
五、宗教、艺术的研究
六、文学研究
七、考古、出土文献研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取向
一、以胡汉之间为分野
二、以“共同体”为串联
三、以族源、地域与文化为鼎足
四、诗史互证——以文学为旨归
第一部分 胡姓家族族源研究
第一章 中古胡姓家族族源叙事与民族认同
第一节 胡姓家族族源叙事的基本类型及其渊源
一、居边、封边型
二、避地、没蕃型
三、因官、出使型
第二节 胡姓家族族源叙事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渊源
一、“放逐——回归”与回环结构
二、“降居”与分支结构
三、“服制”与层递结构
四、结构性族源叙事与胡姓家族的族属判断
第三节 胡姓家族族源叙事与民族认同
一、获得华夏族源与成为华夏的合法性
二、碑志中的“五帝”族源与认同变迁
三、唐代胡汉共同体的形成
第二章 胡姓家族谱系建构与族群认同
第一节 谱系建构的一般规律和形态
一、谱系重建
二、世系嫁接
三、联宗与排行攀附
四、世系建构的“原型”
第二节 世系建构的文本类型及其传播接受
一、世系文本的类型
二、世系文本的传播过程
第三节 胡姓家族谱系建构的族群认同意义
一、关于谱系建构的性质
二、世系建构的认同意义
三、两组微观视角——同姓胡汉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四节 窦氏家族世系建构与文本层累
一、河南窦氏世系伪冒的文本层累过程
二、窦氏家族世系建构“原型”考辨
第五节 独孤及的家族谱系建构与文化心态
一、独孤氏家族谱系的版本
二、独孤及家族谱系建构的史料渊源
三、独孤及家族谱系建构的构思过程与文化心态
第三章 谱牒与胡汉之争——以《氏族论》为中心
第一节 《氏族论》与《唐书》的关系
一、《氏族论》与《唐历》
二、《唐书》之编纂过程
三、《唐书》之内容
四、《唐书》之体例与“氏族志”
五、《唐书》“氏族志”之谱学背景
第二节 韦述之谱学与《氏族论》
一、韦述《百家类例》
二、韦述《国朝宰相甲族》
第三节 《氏族论》内容辨析
一、《氏族论》与《隋书》谱牒类文献叙录之关系
二、一些关键词的辨析
第四节 《氏族论》文本层累“复原”
第二部分 胡姓家族与地方社会
第四章 胡姓家族的地方化过程
第一节 胡姓家族的内部扩张与地域分化
一、胡姓家族的“房”
二、胡姓家族郡望发育
第二节 胡姓家族与地方社会——长安与洛阳
一、两京人口来源的族群性
二、两京人口规划与胡汉体制
三、唐两京胡姓家族宅第分布规律
第三节 胡姓家族与地方社会——乡里视角
一、北朝时期的部族与地方社会
二、隋唐时期的胡姓家族与地方社会
第四节 文学剪影中的园林别业与“双家制”
一、双家制的渊源及功能区分
二、园林别业与行赏游乐
三、山池别馆与文人雅集
四、双家制与宗教生活
第五节 胡姓家族与地域认同
一、胡姓家族地方归属感的形成
二、地方认同的深化与地方记忆的形成
第五章 中古会稽康氏家族研究
第一节 康氏籍贯的发育与会稽望
一、康氏主要籍贯概述
二、康氏会稽望形成的时间
三、康氏会稽望的所指——与荣新江先生商榷
第二节 会稽康氏家族的族源及族属问题
一、《康希铣碑》中会稽康氏家族族源
二、会稽康氏的族属申论
三、康希铣家族与会稽之联系
第三节 会稽康氏家学
一、康国安之《文选》及《汉书》研究
二、康子元的《易》学与《礼》学
三、会稽康氏家族文学
第三部分 胡姓家族与文化研究
第六章 胡姓家族之文化习得与突变
第一节 胡姓家族文化习得过程
一、教育的意义
二、学习的微观情境
第二节 文化之积累与转型
一、文化积累——科举的例子
二、文化之转型——《春秋》学为例
三、文化焦虑下的文学“突变”与“想象”
四、文学作为“族际话语”
第七章 胡姓家族与宗教——以侯莫陈氏家族之信仰为中心
第一节 侯莫陈氏之族源问题
第二节 侯莫陈氏家族主要支系及侯莫陈琰之可能归属
一、侯莫陈氏主要支系
二、侯莫陈琰的基本信息及可能归属
第三节 侯莫陈氏家族与佛教之关系
一、北朝时期侯莫陈氏之奉佛之渊源
二、唐代侯莫陈氏奉佛之传承
第四节 侯莫陈琰与北宗关系的重要线索——陈闳《六祖禅师像》
一、陈闳为侯莫陈氏的推测
二、陈闳《六祖禅师像》与家世佛教之因缘
第八章 胡姓家族与民族文化——以王珪“不营私庙”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王珪“不营私庙”之异常
二、王珪家族之族属
第二节 北方民族宗庙、祖庙溯源
一、拓跋鲜卑之宗庙
二、高丽、契丹等东北民族之宗庙
三、金、元之宗庙
四、其他胡姓家族祖庙
第三节 王硅“不营私庙”的萨满文化渊源
一、乌丸与萨满文化
二、萨满祭祖之特点
三、王硅家族旁系的萨满文化传承
四、关中地区萨满遗迹对王硅家族之影响
第九章 胡姓家族与经学——何妥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何妥之族属与生平
一、何妥之族属
二、何妥的生平述略
第二节 何妥与开皇乐议
一、何妥入隋以后年谱
二、《隋书·乐志中》“开皇乐议”辨正
第三节 何妥之《易》学与《礼》学
一、何妥之易学
二、何妥之《礼》学
第四节 何妥之乐论
一、《隋书·乐志中》何妥乐论原文释读
三、《隋书·乐志》编撰过程与史源辨析
四、何妥乐论的重新评价
第五节 何妥经学的延伸——政论文
一、何妥的政论
二、何妥政论的“宗经”特点
第十章 胡姓家族与文学——于邺家族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于邺家族基本概况
一、世系
二、主要人物
第二节 于邺家族的婚姻与政治网络
一、婚姻集团
二、亲党
第三节 诗人于邺之与于武陵之辨
一、于邺、于武陵诗集的演变及刊刻情况
二、从新出诗歌归属的内证与外证
三、于武陵、于邺的关系补论
附录
一、唐代胡姓家族墓志目录
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胡姓家族世系补正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J]. 荣新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唐碎叶与安西四镇百年研究述论[J]. 尚永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3]论粟特人何妥及其家族与儒学的关系[J]. 刘全波.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6)
[4]唐代都城规划市区内部形态再探[J]. 牛来颖.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5(06)
[5]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及分佈初探[J]. 賈發義. 中华文史论丛. 2015(01)
[6]“杂种”与“杂种胡人”——兼论安禄山的出身问题[J]. 谢思炜. 历史研究. 2015(01)
[7]弃逐与回归——上古弃逐文学与文化导论[J]. 尚永亮. 学术研究. 2014(04)
[8]中古郡望的成立与崩溃——以太原王氏的谱系塑造为中心[J]. 范兆飞.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9]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J]. 陆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试论汉唐时代的宗姓与房分[J]. 马新,齐涛. 中国史研究. 2013 (01)
博士论文
[1]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行迹考述[D]. 姚玉成.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漢魏六朝石刻鄉里詞語的整理與研究[D]. 黄敏.西南大学 2013
[3]唐代教育与文学[D]. 郭丽.南开大学 2012
[4]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 尹勇.首都师范大学 2011
[5]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D]. 李久昌.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29368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论题释义
一、关于胡姓
二、关于中古与家族
第二节 研究回顾
一、族源识别与族属考订
二、胡姓群体综合研究
三、胡姓家族案例研究
四、社会史与胡姓家族研究
五、宗教、艺术的研究
六、文学研究
七、考古、出土文献研究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取向
一、以胡汉之间为分野
二、以“共同体”为串联
三、以族源、地域与文化为鼎足
四、诗史互证——以文学为旨归
第一部分 胡姓家族族源研究
第一章 中古胡姓家族族源叙事与民族认同
第一节 胡姓家族族源叙事的基本类型及其渊源
一、居边、封边型
二、避地、没蕃型
三、因官、出使型
第二节 胡姓家族族源叙事的结构性特征及其渊源
一、“放逐——回归”与回环结构
二、“降居”与分支结构
三、“服制”与层递结构
四、结构性族源叙事与胡姓家族的族属判断
第三节 胡姓家族族源叙事与民族认同
一、获得华夏族源与成为华夏的合法性
二、碑志中的“五帝”族源与认同变迁
三、唐代胡汉共同体的形成
第二章 胡姓家族谱系建构与族群认同
第一节 谱系建构的一般规律和形态
一、谱系重建
二、世系嫁接
三、联宗与排行攀附
四、世系建构的“原型”
第二节 世系建构的文本类型及其传播接受
一、世系文本的类型
二、世系文本的传播过程
第三节 胡姓家族谱系建构的族群认同意义
一、关于谱系建构的性质
二、世系建构的认同意义
三、两组微观视角——同姓胡汉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四节 窦氏家族世系建构与文本层累
一、河南窦氏世系伪冒的文本层累过程
二、窦氏家族世系建构“原型”考辨
第五节 独孤及的家族谱系建构与文化心态
一、独孤氏家族谱系的版本
二、独孤及家族谱系建构的史料渊源
三、独孤及家族谱系建构的构思过程与文化心态
第三章 谱牒与胡汉之争——以《氏族论》为中心
第一节 《氏族论》与《唐书》的关系
一、《氏族论》与《唐历》
二、《唐书》之编纂过程
三、《唐书》之内容
四、《唐书》之体例与“氏族志”
五、《唐书》“氏族志”之谱学背景
第二节 韦述之谱学与《氏族论》
一、韦述《百家类例》
二、韦述《国朝宰相甲族》
第三节 《氏族论》内容辨析
一、《氏族论》与《隋书》谱牒类文献叙录之关系
二、一些关键词的辨析
第四节 《氏族论》文本层累“复原”
第二部分 胡姓家族与地方社会
第四章 胡姓家族的地方化过程
第一节 胡姓家族的内部扩张与地域分化
一、胡姓家族的“房”
二、胡姓家族郡望发育
第二节 胡姓家族与地方社会——长安与洛阳
一、两京人口来源的族群性
二、两京人口规划与胡汉体制
三、唐两京胡姓家族宅第分布规律
第三节 胡姓家族与地方社会——乡里视角
一、北朝时期的部族与地方社会
二、隋唐时期的胡姓家族与地方社会
第四节 文学剪影中的园林别业与“双家制”
一、双家制的渊源及功能区分
二、园林别业与行赏游乐
三、山池别馆与文人雅集
四、双家制与宗教生活
第五节 胡姓家族与地域认同
一、胡姓家族地方归属感的形成
二、地方认同的深化与地方记忆的形成
第五章 中古会稽康氏家族研究
第一节 康氏籍贯的发育与会稽望
一、康氏主要籍贯概述
二、康氏会稽望形成的时间
三、康氏会稽望的所指——与荣新江先生商榷
第二节 会稽康氏家族的族源及族属问题
一、《康希铣碑》中会稽康氏家族族源
二、会稽康氏的族属申论
三、康希铣家族与会稽之联系
第三节 会稽康氏家学
一、康国安之《文选》及《汉书》研究
二、康子元的《易》学与《礼》学
三、会稽康氏家族文学
第三部分 胡姓家族与文化研究
第六章 胡姓家族之文化习得与突变
第一节 胡姓家族文化习得过程
一、教育的意义
二、学习的微观情境
第二节 文化之积累与转型
一、文化积累——科举的例子
二、文化之转型——《春秋》学为例
三、文化焦虑下的文学“突变”与“想象”
四、文学作为“族际话语”
第七章 胡姓家族与宗教——以侯莫陈氏家族之信仰为中心
第一节 侯莫陈氏之族源问题
第二节 侯莫陈氏家族主要支系及侯莫陈琰之可能归属
一、侯莫陈氏主要支系
二、侯莫陈琰的基本信息及可能归属
第三节 侯莫陈氏家族与佛教之关系
一、北朝时期侯莫陈氏之奉佛之渊源
二、唐代侯莫陈氏奉佛之传承
第四节 侯莫陈琰与北宗关系的重要线索——陈闳《六祖禅师像》
一、陈闳为侯莫陈氏的推测
二、陈闳《六祖禅师像》与家世佛教之因缘
第八章 胡姓家族与民族文化——以王珪“不营私庙”为中心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王珪“不营私庙”之异常
二、王珪家族之族属
第二节 北方民族宗庙、祖庙溯源
一、拓跋鲜卑之宗庙
二、高丽、契丹等东北民族之宗庙
三、金、元之宗庙
四、其他胡姓家族祖庙
第三节 王硅“不营私庙”的萨满文化渊源
一、乌丸与萨满文化
二、萨满祭祖之特点
三、王硅家族旁系的萨满文化传承
四、关中地区萨满遗迹对王硅家族之影响
第九章 胡姓家族与经学——何妥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何妥之族属与生平
一、何妥之族属
二、何妥的生平述略
第二节 何妥与开皇乐议
一、何妥入隋以后年谱
二、《隋书·乐志中》“开皇乐议”辨正
第三节 何妥之《易》学与《礼》学
一、何妥之易学
二、何妥之《礼》学
第四节 何妥之乐论
一、《隋书·乐志中》何妥乐论原文释读
三、《隋书·乐志》编撰过程与史源辨析
四、何妥乐论的重新评价
第五节 何妥经学的延伸——政论文
一、何妥的政论
二、何妥政论的“宗经”特点
第十章 胡姓家族与文学——于邺家族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于邺家族基本概况
一、世系
二、主要人物
第二节 于邺家族的婚姻与政治网络
一、婚姻集团
二、亲党
第三节 诗人于邺之与于武陵之辨
一、于邺、于武陵诗集的演变及刊刻情况
二、从新出诗歌归属的内证与外证
三、于武陵、于邺的关系补论
附录
一、唐代胡姓家族墓志目录
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胡姓家族世系补正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J]. 荣新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唐碎叶与安西四镇百年研究述论[J]. 尚永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3]论粟特人何妥及其家族与儒学的关系[J]. 刘全波.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6)
[4]唐代都城规划市区内部形态再探[J]. 牛来颖.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5(06)
[5]中古時期粟特人移入河東的原因及分佈初探[J]. 賈發義. 中华文史论丛. 2015(01)
[6]“杂种”与“杂种胡人”——兼论安禄山的出身问题[J]. 谢思炜. 历史研究. 2015(01)
[7]弃逐与回归——上古弃逐文学与文化导论[J]. 尚永亮. 学术研究. 2014(04)
[8]中古郡望的成立与崩溃——以太原王氏的谱系塑造为中心[J]. 范兆飞.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9]论唐五代社会与政治中的词臣与词臣家族——以新出石刻资料为例[J]. 陆扬.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试论汉唐时代的宗姓与房分[J]. 马新,齐涛. 中国史研究. 2013 (01)
博士论文
[1]唐宋时期中原少数族裔行迹考述[D]. 姚玉成.东北师范大学 2013
[2]漢魏六朝石刻鄉里詞語的整理與研究[D]. 黄敏.西南大学 2013
[3]唐代教育与文学[D]. 郭丽.南开大学 2012
[4]隋唐五代内迁蕃胡族源考异[D]. 尹勇.首都师范大学 2011
[5]古代洛阳都城空间演变研究[D]. 李久昌.陕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29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2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