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贵州三都县水族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9:58
  地理学把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两者都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乡村聚落更能体现其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更能展现人类原始景观布局状态。国内外学者把中国的传统乡村聚落称之为“民间收藏的国宝”,水族以其古老悠久、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民族文化,创造出独特的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其富有深厚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珍贵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相关聚落研究背景出发,试图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三都水族乡村聚落选址、总体布局、精神空间、意象分析、景观构成、乡土建筑以及所面临的危机,并对典型民族村落具体分析,探讨三都水族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保护更新的可能途径以及旅游开发的策略,以期尝试可以弥补水族文化及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的不足。在对三都水族乡村聚落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到聚落在选址过程中遵循传统的风水模式,符合古代儒家生态理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珍惜并爱护生态环境的理念。由于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制约,聚落的总体布局表现鳞次栉比,形成了丰富多变的外部空间。民族宗族信仰、血缘氏族至上的精神信仰,是其同血缘聚族而居的精神凝聚力,对聚落整体布局也产生极其重要的...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区域和研究对象界定
        1.3.1 研究区域的界定——三都水族自治县
        1.3.2 研究对象的界定——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聚落
        1.4.2 聚落景观空间形态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口述史研究法
        1.5.3 田野工作法
        1.5.4 联系、比较分析法
    1.6 文章框架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水族相关研究
        2.1.1 水族起源及历史变迁的追溯
        2.1.2 水族文字的依据——《水书》的解读
        2.1.3 婚丧节庆中的民俗意义
        2.1.4 民间文学艺术
    2.2 国外乡村聚落研究现状
    2.3 国内乡村聚落研究进程
第三章 三都水族乡村聚落及景观空间形态研究
    3.1 背景分析
        3.1.1 区位分析
        3.1.2 历史沿革
        3.1.3 自然背景
        3.1.4 人文背景
    3.2 三都水族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分析
        3.2.1 依山就势,择宜而居
        3.2.2 风水模式,人杰地灵
        3.2.3 两山衔月,鞍型村落
    3.3 三都水族乡村聚落的布局形式分析
    3.4 聚落环境的精神空间
    3.5 三都水族乡村聚落景观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3.5.1 边界
        3.5.2 路径
        3.5.3 区域
        3.5.4 节点
        3.5.5 标志物
        3.5.6 自然环境
        3.5.7 人文环境
    3.6 三都水族乡土建筑分析
        3.6.1 建筑文化
        3.6.2 建筑营造意识
        3.6.3 建筑空间功能
        3.6.4 建筑造型与结构
        3.6.5 建筑特点分析
    3.7 三都水族乡村聚落意象分析
        3.7.1 环境意象
        3.7.2 景观意象
        3.7.3 生态意象
        3.7.4 宗族意象
        3.7.5 防御意象
        3.7.6 风水意象
    3.8 水族乡村聚落在城镇化的影响下所面临的危机
        3.8.1 城市用地向乡村扩张
        3.8.2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3.8.3 居民的价值观念转变
        3.8.4 传统建筑的文化失落
        3.8.5 城镇化对乡村聚落的危机分析
第四章 典型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解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怎雷
    4.1 现状概况
    4.2 怎雷村寨景观构成分析
    4.3 怎雷村寨建筑空间分析
    4.4 怎雷村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分析
        4.4.1 地貌与景象特点
        4.4.2 民俗与民族手工艺
        4.4.3 古神树的遗存
        4.4.4 传统民居的价值
第五章 三都水族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保护更新与开发策略
    5.1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保护更新策略探讨
        5.1.1 尊重场所精神
        5.1.2 注重更新的连续性
        5.1.3 加强法律制度的调控,完善规划制度的引导
        5.1.4 鼓励“公众参与”,增强居民保护意识
        5.1.5 振兴经济,促进发展
    5.2 水族乡村聚落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5.2.1 政府主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5.2.2 吸引外资,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5.2.3 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乡村聚落旅游层次
        5.2.4 “3R”旅游模式
        5.2.5 加强宣传知名度,加强从业人员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族村落的民族传统空间结构——以贵州三洞乡为主要对象的调查与研究[J]. 张振江,杨槐,代世萤.  文化遗产. 2012(01)
[2]少数民族村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策略反思[J]. 张斌.  中国园林. 2010(12)
[3]中国传统聚落营造思想解析[J]. 李红,周波,陈一.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1)
[4]贵州民居撷粹[J]. 吴正光.  理论与当代. 2007(08)
[5]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研究[J]. 邢谷锐,徐逸伦.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7)
[6]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栾博.  城市规划学刊. 2006(05)
[7]荷兰土地整理与乡村景观规划[J]. 张晋石.  中国园林. 2006(05)
[8]关于历史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思考——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进行探讨[J]. 张卫,欧阳虹彬.  建筑师. 2005(04)
[9]近年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进展[J]. 周心琴,陈丽,张小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02)
[10]韩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农村综合开发规划[J]. 刘黎明,Rim SangKyu.  经济地理. 2004(03)

博士论文
[1]河北传统堡寨聚落演进机制研究[D]. 谭立峰.天津大学 2007
[2]传统堡寨聚落研究[D]. 王绚.天津大学 2004
[3]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及其模式语言研究[D]. 赵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黔东乡土聚落景观研究[D]. 翁有志.南京农业大学 2008
[2]传统聚落保护与更新的自力型模式探析[D]. 张所根.南昌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62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3162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c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